【亲子旅行那些事】你的世界太美好,我已被你的逻辑吸引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去探索的世界,它无限美好;x0a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陪伴的心去欣赏的世界,它无比绚丽;x0a是的,这都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停下脚步,用心和生命去感受!...



说在前面的话:

有好多网友留言问到,为什么好久没有更新微信公众平台。在这里统一回复大家,2017年的1月到2月初,我和女儿去澳洲度假,为了全身心的陪伴女儿,所以,暂时都没有更新文章,谢谢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期待。接下来,我们会把在澳洲度假的心得借用文章的形式,整理并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不同的视角和启发。



Oscar是个独立、有主见、遵守规则的刚满4岁男孩儿,我妹妹的儿子,土生土长在澳洲的小华人,他是我见到的所有孩子中,最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一个!

2017年的年初,我带女儿来澳洲探亲度假,住在妹妹的家里。记得有一次,妹妹、妹夫要带我们去市中心City小逛,一切准备就绪,就在上车的一瞬间,因为女儿先上了车,Oscar大哭不止。因为,他在双语环境长大,中文的表达不是特别的完善,但这都不影响他表达真我的意愿!一个仅4岁的孩子,会用什么样的办法和情绪状态去表达他的想法呢?一个大脑发育不够成熟,正在学习如何与人联结的4岁孩子,他开始生理性的选择大哭,这是所有4岁孩子的本能,他一边大哭不止一边据理力争的表达着他的想法——“应该我先上车,为什么姐姐先上了车?!”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都会觉得,谁先上车这是多大点事儿?是的,就在那一瞬间,Oscar的爸爸勃然大怒,他抱起已经坐在了汽车座椅的Oscar,快步冲回了房间,并大声的说,“在谁先上车这事儿上,你是无法决定的!你不能有点事情不满意就唧唧歪歪!你要学会礼貌,姐姐和姨妈妈是来我们家做客的!......”但Oscar任凭爸爸怎样说,他都是保持着他哭声的“频率”和坚定的“信念”——“就是应该我先上车!!” 这里省去1000字的对话,用这样的事件,我们一起聊一聊遇到类似的事件,作为家长如何处理比较妥当?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一般我们可能会 ——

1.继续不停的讲道理给孩子听,告诉他,谁先上车这事儿,你没有决定权!要学会有礼貌!

2.把孩子发脾气、大哭不止的行为放大,用“为什么你总是......”的句式给孩子贴标签。

3.任凭孩子怎么哭,都会继续在自己的思路理,想着,必须要让孩子通过这件事吸取教训,要让他/她明白,不是什么事都是你决定的!

4.运用大量“不语言”,不断的告诉孩子不能如何如何,从而升级为指责。

......

如果你很认同以上的处理办法,并且,发生类似的情形你都是类似处理的,那么说明,你真的应该反思和学习一下了!(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不认同,会觉得,这句话很直接也很伤人,但为了你的孩子有一个更完善的人格,更健康的成长环境,请认真的接着往下读!)在说明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对待前,我们需要了解:

壹  
孩子是有“秩序敏感期”的。

它是一个孩子对“秩序”及其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期间,孩子不但对物体的摆放空间上很有“秩序”,而且在生活起居、各种习惯的时间顺序也会很有“秩序”。归属感、安全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都是在这个阶段,秩序感的表现形态。

1-3岁阶段的孩子会有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比如物品摆放的位置、动作(事情)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等等都是近乎苛求的。如果一旦偶遇挑战,就会感到焦虑不安、情绪反映就会比较激烈和执拗。而到了孩子3-4岁,就会表现得更加完美和敏感。会对秩序的敏感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上。比如,在每次坐车的时候,Oscar都要第一个先上车,第一个先下车;在起车前,车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在任何地方,每个人要和我一样遵守规则。
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自我,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是感受。

大家还记得吗,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吗?当初,我看到新闻报道说,当客轮发生严重倾斜之后,船上的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学生仍然按照船方的指令留在船舱中待命,最后,客轮沉没,这些“听话”的孩子永远的离开了,那一瞬间,我不仅毛骨悚然。因为听话,因为选择听大人的话,这些所谓听话的孩子们是何等的悲哀呀!而让我们更值得反思的是,那些没有听从指令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下来。后来,其中一位遇难学生的家长在给孩子的悼念留言中这样写道:“让你好好听大人的话,是我的错,我对不起你。” 这件事给我我们怎样的反思呢?!

是的,过于听话的孩子,有时会让自己身处险境的。有多少家长经常对孩子说:“宝贝,你真乖!” “你真听话!” 某次,带女儿去电影院,电梯中偶遇一对母女,妈妈一声声“大宝乖”的这样叫着,这些都无疑在告诉孩子,“乖”“听话”是好的,是妈妈喜欢的!我们常常希望孩子有独立性,可是,当孩子真切的表达自我的时候,我们将其视为不听话、不乖,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去教育他们要听大人的话时,这难道不是在阻止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吗?!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针对2岁至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没有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做了跟踪观察并持续到他们的青年期,结果发现,在儿童有反抗倾向的人当中,84%的人都是有主见、有很好的独立分析能力、很强的意志力、有很强的判断事物能力并有很强的独立做出决策的能力;那些在儿童期没有反抗倾向的人当中呢,只有26%的人的意志相对坚强,其余74%的人遇事不能做出决定和不能独立承担其责任!

听话,让孩子的成长没了自我,没有了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机会,不是吗?!


我们要运用同理心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同理心,对于好多父母来说,都已不陌生。是的,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更好的彼此了解并且建立连接的一种情商能力。当我们很难识别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的时候,运用同理心倾听就会难上加难;当孩子的情绪被成年人认为是没有价值的时候(通常可能我们会说,多大点事儿啊!你怎么总是乱发脾气?),运用同理心并做到倾听就会更加难上加难了。所以,我们要学会有意识的先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保持在大脑盖子合上的理性状态,巧妙的运用“镜象神经元”,让孩子看到“镜子”中的我们是有爱的、理智的、愿意倾听的父母,问题的解决就已经好一大半了。

就Oscar“上车次序”等类似事件,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几个步骤

  1. 认识到,孩子正处于秩序感的敏感期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因为,这让我们知道,孩子不是在无理取闹
  2. 其次,成年人做至少三次的深呼吸,先努力的让自己平静下来,因为情绪的平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在夫妻之间、朋友之间等成年人关系中,都是一样至关重要的);
  3. 接着,父母可以和善而坚定的默默的看着他,努力的听清楚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要知道,用心的倾听是很难得,尤其是当我们认为某种行为是不被认可的时候就更加困难;
  4. 拥抱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
  5. 识别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运用标准化句式: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比如,我们可以说:Oscar,你感到很生气,是因为姐姐先上了车,你希望,姐姐可以等你上车之后她再上车,对吗?


最后,送给大家我旅行中的感悟随笔 ——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去探索的世界,它无限美好;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永远保持一颗陪伴的心去欣赏的世界,它无比绚丽;

是的,这都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停下脚步,用心和生命去感受!
— END —
此文章及图片均为原创 谢绝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作者介绍

孙淼





八岁女孩的妈妈,音乐教育学硕士,吉林省首位国际鼓励咨询师 (EC),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 候选导师(PDTC)/ 家长讲师(CPDPE)/ 学校讲师(CPDCE),国际组织学习协会(ISOL)TTT认证讲师,注册解密青春期养育认证讲师,国际婴幼儿抚触认证讲师(CIMI),非暴力沟通践行者


    关注 蜗牛伴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