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奏响了人类音乐文明的「初音」,现在却濒临失传?

 

音乐文明的“活化石”,x0a你听过它的声音吗?...





曾经看过一篇对四川美院副院长侯宝川先生的采访。
他在成都出生,但却在大凉山长大。
采访中,他提到自己的一个爱好:
一边听彝族的口弦音乐,一边作画。
他说:“原生态的彝族口弦并不优雅,也并不浅抒情,
有些硬朗,有些悲剧色彩……
但伴着口弦小小的两片铜片,
彝族人就可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乐活一个晚上。”
这份简单与乐活,
令彝族人始终留恋着那片土地,甚至不愿离开。
那时候便不禁想:
这小小的口弦,缘何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它对于这些民族而言,又代表着什么?
▲侯宝川,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口弦,古代称口簧或嘴琴。
是一种用竹或铁制成的横在口中演奏的乐器。
古史传说为“女娲作簧”。
因为这份原始,它被称为人类音乐的“活化石”。
周代,口弦从民间的田野状态进入了周人的宫廷之中,
成为宴乐系统中的乐器。
汉代皇宫中还建有一座“鼓簧宫”,
汉王逸《九思·伤时》:“使素女兮鼓簧,乘弋龢兮讴谣。”
便表现了女性的鼓簧艺术。
▲西汉口弦琴
最初的口弦一般取材于自然,由竹制成。
正如撒尼族长诗《阿诗玛》中所说。
“破竹成四块,划竹成八片,
青青的竹子啊,拿来做口弦。
口弦轻轻地响,弹出心里的话,
甜甜的声音啊,爱它和宝贝一样。”
▲竹质口弦制作
后来,骨制和铁制的口簧逐渐出现。
到清代时,铁簧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在清代宫廷乐队演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中便记载:
“......即口琴也。以铁为之。
一柄两股,中设一簧……
横衔其股于口,以指鼓簧,转舌,嘘吸以成音。”
▲清代口弦琴
乾隆二十五年(1760),
郎世宁所绘《塞宴四事图》中,
有一支由十位蒙古族乐人组成的宫廷乐队,
其中便有一位弹口弦琴的人,
称为“司口琴”。
▲郎世宁《塞宴四事图》(局部)
描写了乾隆皇帝在木兰秋狝(秋狝是秋季的皇家狩猎活动)后,
于避暑山庄举行诈马(赛马)、什榜(蒙古音乐)、
布库(相扑)、教駣(驯马,駣指三、四岁的马)等四种活动的场景。
口弦琴的演奏体现着一种浓郁的原始气息,
在金属、竹子和皮肤的共鸣下,
你能捕捉到一种人类刚刚驾驭物质世界的稚拙感。
它没有统一规范的演奏技巧,
主要依靠演奏者的气息吐纳与口腔、胸腔、腹腔协调合作,
通过拨奏力度与强弱处理产生旋律。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大约有近30个民族都曾使用或仍在使用口弦琴。
对于这些民族而言,
口弦不止是一种乐器,
它更是一种传递情愫的方式、


祈祷通灵的法器。
正如那句谚语所讲:
“一把口弦,只为一个人守候;
一个人,因一把口弦而站立。”
▲鄂温克族玛丽亚索
纳   西   族
口弦琴是纳西族普及面最广的乐器。
对于女性而言,
它是最亲密的伙伴,甚至是生命的依托。
上世纪初的纳西青年恋爱时,
不是一男一女躲着谈,而是成群结队的集体谈。
傍晚,一群少年少女相对而坐。
双方高手对弹口弦,其余在旁帮腔。
如果两人情投意合了,便推出第二对、第三对……
如有不合意的,可以礼貌地提出换一个来对弹。
这种习俗,直至今日仍在部分边远山区沿用。


低如耳语的竹簧声,

拥有着情人之间才能明了的奥妙。
所以,它也是情话的传递者。
▲纳西族口弦琴
对于纳西组的老年人来说,
口弦琴则是抒怀叙旧、施展才艺的器具。
老人们用它即兴弹唱情歌、民谣、叙事长诗,
也可叙说各自的曲折经历、坎坷身世……
另外,口弦在纳西族还有“气象预报”的功能。
如口弦的音色暗淡或舌簧与边框之间无故出现磨擦,
则预示气象为阴雨,反之为晴。
▲纳西族和冬月
彝      族
彝族对神有着虔诚的信仰,
认为神主宰着人的命运,掌握着祸福凶吉。
凉山美姑地区有民间传说,
这里的山神最喜欢人弹口弦。
因此人们在祈求吉祥与丰收时,
首先要弹奏口弦,
用音乐来感动神灵。


在祭祀仪式中,弹口弦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彝族人认为,喜庆的口弦乐声,

是让长辈的灵魂高高兴兴地回到故乡的最好礼物。
▲彝族铜质口弦琴


对于彝族的姑娘们而言,

口弦则是一种暗自选定意中人的方式。

从十二三岁起,她们便会把它挂在身上,

再年长几岁,便装饰一些光彩耀眼的精美口弦筒饰,

成串地挂在心窝处。

在嬉戏的场合,若有相中的小伙子来抢夺。

一段姻缘,或许便就此定下。
▲彝族口弦的模拟功能演奏者
回      族
口弦琴是回族最小的民间乐器。
上世纪,农忙之余聚在一起弹口弦逗趣,
是回族人枯燥生活中最大的乐事。
铁质的口弦制作起来不容易,
因此一般都是小伙子做,送给喜欢的姑娘,
这是那个时代最流行的爱情信物。
回族的女性,
会用口弦琴对心仪的男子传递心中的爱意,
也会三五成群相聚,
和亲近的女伴交流自己生活的悲喜波澜。
▲回族口弦琴
傈   僳   族
口弦琴是傈僳族男女不离身的伴侣,
单身男女只能吹奏单片口弦,
情侣才能演奏双片口弦,
如已成家有了孩子则可以吹奏三片以上的口弦琴。
所以,人们可以通过演奏者口弦的片数得知一些信息。
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傈傈族青年男女常用竹口弦来传情,
小伙子会将心爱的竹簧送给姑娘,
姑娘若喜欢这小伙,
便会收下并经常弹响它。
▲傈僳族弹口弦
除了中国,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地区在使用口弦。

各国历史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口弦文化。

在金属类口弦琴的制作和演奏方面,

俄罗斯雅库特人代表了人类口弦艺术的最高水准。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达尼人被称为“食人族”。

他们使用的世界上最大(长达32CM)、音最低的口弦琴,

堪称世界口弦琴家族中的一个奇迹。

德国口弦琴则与一般手工制作的口弦琴不同,

是一种非常精密的音乐仪器。

……
▲俄罗斯口弦琴
口弦弹出了人类音乐文明的“初音”。

在原始的自然中、燃烧的篝火旁、

长河的落日下、大漠的孤烟里……

演绎着一曲曲生命的欢歌。

但也不得不承认,

口弦演奏的口腔共鸣,

正逐渐被现代音箱共鸣取而代之。

口弦的知名度在日益下降,

学的人、会的人越来越少。
▲巴布亚新几内亚口弦琴


如何将口弦艺术传承下去?

这是很多热爱口弦艺术的人深为担忧的问题。

现代人真的不喜欢口弦艺术吗?

这也是他们的一大疑惑。

其实,不喜欢,或许只是由于不了解。

如果你对这种艺术有兴趣,

这个展,或许可以带你开启了解的第一步。
《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
中国民族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推出,
精选200余套口弦琴展品,
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口弦琴本体与背景文化形态的结合,
展示其背后的民族心理、深层内涵。
从远古风俗文化遗存中,
寻找口弦的萌芽状态及演变痕迹。
从各民族、各国家的相似与差异中,
体会人类音乐文化的起源共性与精彩纷呈。
让这“活化石”作为揭开历史哑谜的钥匙。
世界音乐文化,
本可以更加丰富。


作者:小太阳

编辑:小太阳

参考资料:WATCH旁观者《侯宝川:诗意的画在口弦声中暗放》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十分钟后,你将不再是青铜器小白!
去不了清华北大,还不能去去清华北大的博物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关注 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