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凉山彝族女子班是怎样的?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470万,其中约一半是彝族。千百年来,彝人在自然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470万,其中约一半是彝族。千百年来,彝人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群山中,以农耕和放牧为生,目前还有30多万贫困人口,是政府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普格县民族中学彝族老师沙诺在给学生上英语课(2016年10月21日摄)。沙诺1992年就读于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在上课。画面中第二排中间转头看向一边的女孩,就是当年的沙诺。

彝族重男轻女的观念浓厚,过去很少有家庭愿意花钱让女儿读书。20世纪90年代初,偏远彝乡学校有的班甚至一个女孩子都没有。为了解决女童入学难的问题,凉山州一些县由政府补贴开办了彝族女子班。



△护士日立在普格县人民医院为病人输液(2016年10月21日摄)。日立1992年就读于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在上课,一个孩子的父亲透过打碎的窗玻璃看着教室。画面中前排中间那个女孩,就是当年的日立。



△沙诺(左)和日立(右)与当年的女子班老师金华英在一起(2016年10月20日摄)。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老师金华英背着不到半岁的孩子,给学生们上课。

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是第一个开办彝族女子班的乡中心校。当年为了招满两个班90名女孩,乡干部和老师挨家挨户跑遍了周围几个村子,女子班的学生一律住校,每人仅需交纳一些杂粮和柴薪,以及很少的现金。1992年,记者曾在这里采访拍摄凉山彝族女子班。



△如今的东山乡中心学校(2016年10月20日摄)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的老师敲击汽车轮毂代替上课铃声。画面远处的3株小树,是如今学校中还能看出当年痕迹的东西。



△东山乡中心学校的女童(2016年10月20日摄)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老师在马灯下辅导孩子功课。



△东山乡中心学校的孩子在午饭后洗碗(2016年10月20日摄)。



△1992年9月,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跑步。

与24年前相比,今天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学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都能享受9年义务教育,考取职业学校还可以继续接受3年免费教育;无论住宿还是营养餐,政府都给予补贴……



△沙诺(右)和妹妹沙作(中)在女子班同学刘么衣散家看当年的照片(2016年10月22日摄)。



△沙诺给学生上英语课(2016年10月21日摄)。

因重男轻女造成的彝族女孩入学难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变。如今,东山乡中心学校49%的学生都是女孩,普格县民族中学女生比例也达到了47%。



△沙诺正在上课(2016年10月21日摄)。



△沙诺(左)和小妹妹沙子在一起(2016年10月22日摄)。



△沙诺(右二)和女子班同学格及莫色阿木(左一)与她们的孩子在一起(2016年10月22日摄)。



△格及莫色阿木与丈夫及孩子在一起(2016年10月22日摄)。当年,阿木的爸爸送她到东山乡中心学校女子班上学。但是3年后爸爸不幸去世,小阿木不得不辍学回家种地放羊。



△格及莫色阿木背着孩子准备喂猪的饲料(2016年10月2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燮 摄影报道
编辑 · 章磊  吕帅


    关注 新华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