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与秋寻!——《西藏旅游》十一月刊抢读

 



《西藏旅游》2017年十一月刊内容精彩抢读
‖封面故事‖
越深秋 越迷醉
封面图片/大刀367






在藏地的四季流转中,每年秋天都会有那么一抹金黄闯入你的眼,然后迷惑你的心。

日喀则的江孜城外,道路两旁的青稞地里,繁忙而喜悦的秋收刚刚结束;老百姓赶着自家的牛羊悠闲踱步,晃晃悠悠;江孜古堡就在不远处,屹立山巅,肃穆而静谧。

眼前的景致都在向我讲述着,秋已到来。而无意间闯入的一条乡间小道却将这藏地金秋展现得更加灵动。一片片金色的树叶,犹如一串串金色风铃挂满树梢,微风拂过便摇曳起生姿,沙沙作响。这些深秋里的精灵,如风中的金蝶翩跹起舞,装点着人间秋色,演绎着唯美浪漫,散发着金色诱惑。越深秋,越迷醉。

‖在路上‖
蓝调纳木措
文/黄青绿 图/李孟洲 李珩




纳木措,天蓝、水蓝,在此处,我的梦也变成美丽的蓝色。

‖美在西藏‖
你们的远方
他们的家乡
文/李贞 图/大刀367










无数的小年轻念叨着要去远方,因为那里有山川湖海,花鸟星光,有他们想象中的安逸和慢节奏,空气里都是自由的味道。大时代发展下诞生了“向往远方”这样的情结。一个年代一群人,如今年代下,这样强烈而普遍性的追求并非不能理解,因为被城市的电子科技圈养起来的人们,终不能完全磨灭亲近自然的本性。万物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流逝于自然,切实想来,是真真的血脉与大地相连。亲近“远方”,就像婴儿亲近母亲,小河亲近海洋,我们的根都扎在这片蓝色星球的土地上。

令人歆羡的“远方”似乎在越走越远,但好在还有一片土地在坚守“远方”的阵地。远方的土地上,生活着一群感恩的人,他们感恩阳光雨露,日月星辰,他们膜拜神山,朝拜圣湖,珍惜自然所给予的一切,他们在阳光下,在丰收时,笑得像个孩子一样。而自然回馈给他们的,就是一方灵性圣洁的水土,一些美得让人嫉妒的日常。

你们向往的远方,恰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家乡。

‖本期策划‖
高原秋来意浓
文/李贞 图/大刀367




高原秋来意浓,与众不同,未闻肃萧,秋色喧嚣;

红拉山上,挽秋风,披落叶,恰逢一场秋霜;米堆脚下,秋阳高,层林耀,冰川映秋阳响应一片金黄;

尼洋河畔,碧云天,黄叶地,水随天去秋无际;秋水接力,一路奔流,便与雅鲁藏布相遇,夏江也曾澎拜,而今秋江清柔;止不住寻秋的脚步,满心欢喜难述,撞上一池然乌,金潭玉液,秋深之处,就此,沉醉不知归路。

高原秋来意浓,与众不同,清秋之下,不乏欢腾;

节日的盛装,骏马的容光,望果节时,风吹麦浪,青稞飘香,童稚携壶浆,丁壮田间忙,收获生活的希望;

聂日雄乡,鲜艳的时光,哲古湖畔,热烈的印象;一把糌粑向天扬,一席新酒饮酣畅,唱藏歌,跳锅庄,真挚的微笑,黝黑的面庞,美食佳酿,品深秋的味道;载歌载舞,是丰收的盛况。

高原秋来意浓,与众不同,见秋寻秋,不负韶光。

‖本期策划‖
红拉山之秋
隐匿而绚烂
文/白英  图/白英 michael的旅行






红拉山的秋,美得让人窒息。高山上,树梢悄然金黄,山巅云雾缭绕,不时露出皑皑白雪;山谷中,阳光忽明忽暗,青稞地色彩斑斓,三三两两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村庄、山林、雪山、田地构成了遗世独立般的金秋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本期策划‖
高原秋水
一抹温柔在心头
文/流连君 野子  图/普通博客 李珩 中校 卢海林






河流在秋日散发出柔和沉静的金光,一种绵延的温柔就包含在这光晕中,让人一下就会想起“秋水”这个词。古文有“望穿秋水”,这个“秋水”代指“眼睛”。想必古人早已读懂了秋水的温柔,所以将眼睛比作秋水,因为秋水柔和、澄澈、明净,它既不像春水泛滥,也不如夏潮澎湃,宁静温柔是它最大的特性。

‖本期策划‖
秋映米堆
层林尽辉
文/昆熙  图/卢海林






米堆冰川,这是一处纯洁却不单调的美景之地。成群的牛羊、古朴的藏族村落、层林尽染的森林与其作伴,让原本高冷的冰川变得平易近人。秋色尽染的米堆冰川更为迷人,当冰川反射的阳光和金黄的树叶交汇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原来西藏的秋相比新疆并不逊色。

‖本期策划‖
邦达草原
玉带绾金秋
文/昆熙  图/和弦 卢海林






看过秋色尽染的山水林海,藏地金秋中还有一种不得不说的风景—草原。巍峨的雪山下,玉曲河从北而来蜿蜒前行,四周贫瘠的他念他翁山脉在此突然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水草丰美充满生机的俊美草原,这便是邦达草原。秋风习习,吹过这片苍茫起伏、雄浑辽阔的大美原野,大自然用画笔在这里勾勒出一幅更加浓墨重彩的画卷,远山近水,秋色满眼,让人难以抗拒。

‖本期策划‖
风吹麦浪
青稞飘香
文/邹秋思 东西   图/大刀367






当凉风拂过麦田,树梢开始披上金黄,田野间劳作的人们是最先感受到秋天的到来的。秋日的高原,金黄色的麦浪,由远及近缓缓延伸,藏族农牧民们在田间地头为一年的丰收忙碌着。不论是小范围的人工操作,还是大范围的机械作业,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久居在城市里的人所不能拥有的欢欣和满足。在这个金桔成熟的时节,一阵风过,金色的麦浪也在田间起起伏伏,颜色亮了,香味香了,青稞都熟了……

‖本期策划‖
秋食记
新酒佐佳肴
文/习书祎   图/韩庆鹏






大片的青稞从绿油油逐渐变为金灿灿,被收割、被晾晒、被贩卖、被收仓……渐渐的,天地间只剩下一垛垛青稞秆堆积,再过不久,它们也将被搅碎收仓,成为牧区里牛羊们一个冬季的储粮。看着田地间重新裸露出来的土地,突然意识到,秋天独有的味道即将出现在藏族人的餐桌上。雪域高原能够种植的主食很少,所以,藏族同胞们很擅长将仅有的青稞变着法儿做出花儿来。秋酿新酒,酒作新食,越来越寒冷的天气,越来越丰盛的餐桌。

‖本期策划‖
缤纷盛宴
那热烈鲜艳的时光
文/老枪迷   图/张鹰 谢建平 鸟儿 董卫星 大刀367






秋收,是时光的信物。对于丰收的庆祝,对于放牧回归的庆祝,是藏族同胞在秋日里以各种形式对休养生息,四季流转的默契回应。正是因为他们内心对于生活的热爱,才能在秋天,将各种事件置换成一场场缤纷又美丽的盛宴。这也让我收获了一场世间的热气腾腾,在此后的岁月里,在琐碎奔走的世俗生活中,时不时回忆起这些热烈而鲜艳的时光,便给内心注入了暖意。

‖本期策划‖
追忆
油画里的西藏秋语
文 图/张鹰






西藏的田园风光十分诱人,尤其到了秋天,空气清爽,色彩明丽。夕阳西下,大地一片橙黄,田野里耕种的农人还在辛劳着,不愿错过这个时节;天空中,一群大雁迎着霞光归来,村头的空地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这就是西藏美丽的田园风光,永远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特别策划‖
千面拉萨(五)
半日浮生  拉萨暖阳
文/陈颖 图/南木加






一夕光阴一寸金,拉萨的冬天总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突然就来了。

总是在阳光连着阳光的日子里看似漫不经心地到来,城市突然就静下来,车水人流莫名的就减少了很多。慢悠悠的一杯甜茶,晃荡荡的一个午后,八廓老街上的浮生万象,拉萨河上的光影迷离。

如果说,拉萨是择一城终老的最佳诠释,那么初冬的拉萨就以其明媚的暖阳,慢慢悠悠的城市节奏,谱写出什么才是现实中的乌托邦。

初冬的拉萨,阳光透过时间的缝隙,照进你的梦想,照进拉萨的街巷。

‖特别策划‖
阳光下 暖时光
文 图/王媛媛




清晨的拉萨河面上还弥漫着层层薄雾,远山披着白纱戴着雪帽,与天空完美融合,古老的高原城市随着太阳的升起慢慢苏醒开来。酥油茶的浓香飘在八廓街小巷深处的一户人家;掀开甜茶馆门口厚厚的帘布,熟悉的茶客早已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藏面临窗而坐;桑烟袅袅的大昭寺广场,虔诚的人们开始一天的转经朝拜,甜茶藏面、酥油糌粑、八廓街上转经,这是生活在拉萨的很多人开启一天的方式。

‖特别策划‖
雅鲁藏布  左岸天堂
——雅鲁藏布大峡谷左岸首穿记
文/柳如烟  图/花雕






《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让雅鲁藏布成为我的梦想之地,穿越它成为我今生的最高梦想。本次,我们是世界上首支尝试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左岸加拉白垒线的队伍,成功走通了有历史记录以来从未有人走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左岸一线(曾经的穿越队伍或个人都走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东岸一线)。

结束穿越行程后,蜷缩在拉萨休整几日,每晚的思绪依旧沉浸在那深深的峡谷间,艰难地跋涉着,雅鲁藏布江日夜不息的轰鸣声,依然回荡在脑海深处,片刻不歇。

‖特别策划‖
藏南无人区
通往仙境的大门
文/柳如烟  图/花雕






秘境如画,江山如歌。雅鲁藏布大峡谷那连天的吼叫与轰鸣,它的雄浑与壮丽,神秘与原始,让我们今生不枉此行。

‖特别策划‖
守望南迦巴瓦
只为惊世一瞥
图/柳如烟  图/花雕






南迦巴瓦,中国最美的雪山,藏匿于世界最美最深的峡谷之中,不为常人所见,只有雅鲁藏布昼夜不歇地为你狂放而歌。跨越艰难险阻,我终于来到你的脚下,唯有虔诚膜拜。

‖特别策划‖
挥手别过
再见雅鲁藏布
文/柳如烟  图/花雕






路途坎坷崎岖、极度疲乏闷热、蚂蟥蜂拥侵袭,这就是我们最后的穿越路。但大峡谷里原始且壮丽,雄伟又柔情的景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对于西饶等队员的感谢也深深地刻印在我心中。

‖特别策划‖
化险为夷
他们是大地之子
文/柳如烟  图/花雕






如果没有向导背夫们的专业、强悍和自信,这趟穿越之旅不可能顺利完成。因此,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人。面对他们齐心协力的配合,胆识超人的能力,我只有钦佩赞赏,只有真实地记录。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大地之子!

‖西藏人物‖
中国的新歌声
扎西平措
图/习书祎  图/受访者提供






黝黑的皮肤,洁白的牙齿,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见到载誉归来的扎西,相比获得《中国新歌声》西藏赛区冠军时,他更加成熟、干练,也更加时髦、潮流,而不变的是他那一头脏辫和干净的笑容、纯粹的内心。

‖目的地‖
三赴神湖
缘定拉姆拉措
文/唐小明  图/唐小明 白宇 李孟洲






谈及西藏,注定与“缘”相连。情缘、佛缘、人缘,西藏的角角落落都是缘分的天堂。为了一睹神湖拉姆拉措的真容,三年间,我三次奔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每一次前往也都算长途跋涉。也许当时觉得艰难,但事后回想起来,猛然醒悟,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一场修行呢。

‖目的地‖
藏东秘境
布加雪峰
文 图/弥藏达娃






在辽阔的藏东高原,有一座巍峨的雪山矗立于天地之间,从不同的方位远看过去,呈现不同形状,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态。走近,皑皑雪山下河流交织,山脚下盛开着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花,在到达秘境的一瞬间,惊觉此乃心之所向之处。而深藏在此处的村落山谷可谓“一山有四季”,处处皆不同。千百年来,伴随着亘古不变的冰雪,无数神秘的西藏传说也从这里流传开来,至今为人们所耳口相传。这,就是藏东第一高峰——布加雪山。

‖行者‖
卡瓦格博
人与神山
文/湘君  图/段建新 黄无敌 邢璐






云南梅里雪山是绝对禁止攀登的,究其缘由,追溯起来,也是一段漫长的史实。1991年的新年,一夜间,17名登山者离奇消失,山下众说纷纭,持续20余年不息,真真假假,把历史流传成了传奇。历时两月,我采访了当年登山组织者、幸存者,当地村长、学者、客栈老板等,试图接近真相,却发现了他们内心的微妙转变。登山者,从最初一味追求登顶,到将目光转向了山下人的生活与信仰,开始反思;当地人,从最初的闭塞懵懂,而后捍卫神山,并发起保护;管理者,从谋求开放到寻求更好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就这么碰撞在了一起,演变成了这场人与神山的故事。

‖故事‖
那个叫白姆的藏族女孩
文  图/乔风




他们那么简单而直接地去爱、去恨、去生活,以他们独有的方式去传承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生命信仰。作为一个在藏地生活了几年的旁观者,我依旧不敢说算是很了解这个民族,但我希望能够用我的文字来记录所看到种种美好,像那个叫做白姆的藏族女孩一样,站在黄昏的草原边上,在日落之前,寻找一些古老的美好……

‖琳琅‖
西藏红陶
匠人初心
文/陈颖  图/南木加






西藏陶器的存在与发展,一直不断伴随着人类文明演变的步伐。从不同时期西藏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无论是昌都卡若遗址、还是西藏拉萨的曲贡遗址的发掘,都将新石器文化时期的时间印记不断往前推进。在悠久的文明长河中,在以年轮为周期的璀璨民族记忆里,西藏红陶烧制技艺就以其独有的手工制作过程和年代断层,展现出西藏古老民族文化中最精髓和熠熠生辉的部分。



订阅方式

1、邮局订阅

2、网上订购: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前往购买


    关注 西藏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