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影响孩子,就别把焦虑变成事实!

 

对自己的焦虑就切断在自己这一环节吧。...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后回复“社群”
一起快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阿莊说

有很多人说我是“焦虑”的最差共情者。每当人跟我说她们焦虑的话题时,大部分我都觉得没啥好担心的....因此获得HMU工作组的不少吐槽。

其实,我并不是不焦虑,而是觉得焦虑没什么X用....(感觉有人在朝我扔烂香蕉了啊...)如果你育儿或是自己工作上有焦虑,我也许会建议你跟你的枕边人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也许会建议你在HMU社群里寻求帮助或是参加HMU的课程来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也许会建议你跑步游泳释放多巴胺...

但是,把焦虑写下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正视它们。如果它们是一个人物或是一样东西,你觉得它会长怎么样呢?你会怎么看待它,与之相处呢?
HMU第467篇原创文章


文汤小咚

责编sopo     美编小周周

都说我们这一届妈妈身上最大的时代标签是“焦虑”,小点的孩子焦虑睡觉,大一点了焦虑辅食,再大一点了焦虑与小朋友的交往等等。看起来每个妈妈似乎都很焦虑,但仔细一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最焦虑的点还是不一样的,焦虑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如果说焦虑是时代病,那么每个人的病症都各有不同。
比如说我是个资深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儿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都有焦虑,但这种焦虑在儿子长到一岁半之后达到顶峰,因为那个时候他开始需要社交了。这是我完全不熟悉的一个领域,我不知道要怎么给到他正确的指导,但如果什么都不做,又很担心儿子以后会变得和我一样。于是,我开始逼自己笨拙的跟人打交道,并把这个当作是养娃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当时如果可以分裂出一个“我”来观察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表现,这个“我”可能会因为尴尬癌病发而选择go die!那时的我实在是太焦虑了!

再比如我一个朋友,她是那种我们从小到大都会遇到的性格好到爆朋友满天飞但成绩不好的女生。她完全不焦虑孩子跟人打交道的问题,但焦虑孩子不爱看书。老是从娃一岁多不爱看书就推及到以后大了一定成绩不好,和她一样。她说这个逻辑时候的样子和我推断我儿子以后一定跟我一样不会跟人打交道的样子,简直一毛一样!

真相呢?我儿子如今已经上幼儿园了,入园没多久就交到了好朋友,并顺利的和小朋友打成了一片。朋友在我的建议下,把家里的超市图画书换成了经典绘本后,现在她更烦的是每天都要被逼讲很多很多遍。
看起来我们焦虑的是娃,实际上焦虑的全是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天真实在论”(naive realism),意思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感受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我们相信自己看到的每个人都能看得到,所以别人应该跟我有一样的想法。

所以,别担心,自以为是是人类的通病,能超出自己的经验感受去看到别人的不同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比想象的困难,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焦虑来焦虑去,可能焦虑的都是自己的问题。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各自的问题进入妈妈这个角色的,但有问题不代表就不能做个好妈妈,前提是我们得明白,这仅仅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别忘了,孩子还有爸爸的一半基因呢

每个孩子生来就带着爸爸和妈妈两方的基因,基因不仅决定着生物方面的特质,对思维、心理、精神等等方面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心理学家早就研究证明了人的很多性格和遗传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基因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悲观倾向还是乐观倾向,对事情的情绪反应是强烈还是冷淡,等等等等……

具体到我们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哪个时刻你会惊讶于明明跟爸爸相处时间不多,但有些地方就是超像的?悲观一点讲,我们终其一生不过都是在慢慢实现这些基因罢了,而妈妈可能只是孩子自我实现的一个土壤。

所以从根本上说,孩子和我们就不是一样的人,他们身上会带着我们的烙印,但这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在我们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变得和自己一样的时候(主要不好的方面),记得停下思维的马车看看身边的老公,提醒自己:啊哈,这不还有爸爸吗!
很遗憾,妈妈的影响真的没那么大

家庭教育很重要,特别说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我想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是主流的共识了吧。相比老一辈父母还孩子往学校一丢就万事大吉,这种意识的转变当然是社会的进步。

可是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加给妈妈身上的责任就显得太重了,好像妈妈打个喷嚏孩子明天就会感冒,妈妈今天在家发通脾气,孩子以后婚姻就会出问题一样。实际上,一个人的成长绝对不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其中的影响因素远远复杂于此。

非主流育儿书《教养的迷思》就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作者用大量的证据试图证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其实很小,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子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在我们家,这也解释了我和娃爹都是对集体荣誉很随意的人,我们的娃却非常看中幼儿园给发的全勤奖状,为了挣奖状把自己多年的起床气都给治愈了。

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妈妈们会收获越来越多的惊喜或者惊吓,但不管怎样,最终我们都会意识到,孩子,真的跟自己不一样!
觉察,可以破除代际传递的魔咒

家有男孩的妈妈应该都看过汪汪队,里面的谷薇市长有只宠物鸡,每次她一害怕了就说我的咕咕鸡好害怕,可是等镜头切到咕咕鸡,人家通常要么正兴致勃勃的玩呢或者干脆已经睡着了。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焦虑和谷薇市长多像啊!

其实真正害怕的是谷薇市长不是咕咕鸡,妈妈真正焦虑的是不能接纳的自己,而不是孩子。但我们的孩子可不是咕咕鸡,他们能感知妈妈的情绪承接妈妈的担心,直至最终把这些焦虑变成事实。所以很多人长大以后都会沮丧的发现,为什么我们去了那么多地方见了那么多人,最后还是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其实每当这种时刻发生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目光从孩子身上抽离,静下心来察觉下自己,说不定就会发现,哦,原来我心里也有个小孩呢,此刻的她很害怕、担心、受伤……

真正需要照顾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只不过借由和孩子之间最真实的互动,我们内心深处某个隐秘的伤痛被激发了。如果我们能把对自己的焦虑切断在自己这一环节,而不向外投射,努力不让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只是自己的问题。

当然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需要持久的觉察成长,接纳自己对大部分来说都是一辈子的功课。那么在这之前要怎么办呢?我想借用科恩博士在《游戏力Ⅱ》里的一句话结束这次探索:先假装不担心,或许最终就真的不担心了。说人话就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汤小咚

HMU撰稿人,童心未泯的孩子观察者,热爱探索自我的自虐狂,个人公众号:汤小咚的喜乐会。


鼓励HMU原创文章,扫码随喜打赏
阅读推荐

出轨了,你要怎么对孩子说

过去两个月,我和我的焦虑做了朋友

为什么离婚比死亡更可怕?

怼老公,赢了又怎样?!

神奇手账有多神奇?只做给我自己看的手账!

三岁了,让我抱抱你

"爱管闲事"的番茄老师 | 阿莊专栏


    关注 HappyMomUnion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