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血月蓝,千里共婵娟

 

对于现实来说,这就是月亮变了两个原色,无他,无聊……你又怎么看呢?...

百年血月蓝
千里共婵娟
 
 
文︱孔德霄

(此文约996字,需要约2时间阅读)

一夜之间,朋友圈与微博之中充斥着都是月亮的照片,这一夜有多少人举头望明月,低头发照片。据说百年一遇的血月、蓝月天文奇观,我却没有看,因为晚上我没有看朋友圈和微博,只在睡觉前在阳台上看了看快要月食结束的月亮,想了想,未免也是一种遗憾。

但互联网时代就有这样的好处,没有亲眼观看这一奇观,却在朋友圈中,微博之中,看了一个够,各种月亮,各种角度,全国各地,都在发月亮的照片,这是不是一种“斗月”的表现。
很少有这样大家一起观看天文奇观的机会,有了一种千里共婵娟的感觉。想一想一千年以前的古人看的也是这一轮明月,这种感觉又增添了积分奇妙。

如果没有月亮,人类文明该少了多少美丽的篇章与诗句。

古人对于天文现象没有很科学的解释,那时的人类对于上天都是一种敬畏与信仰,对于月亮上的东西更是充满了一种难以释怀的向往,传说与故事都是美丽的,玉兔与嫦娥也都是让人感到内心温暖的。

对于天上的月亮,人们充满了一种温情,但对于天灾,人类却没有那么向往,人类就是这样在向往与恐惧中,对于老天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不禁想起了屈原那首著名的《天问》,在春秋战国时代,天上的现象更是让人费解,屈原更是站在了古文明的哲学方面,向老天问了那些千年不会过时的问题。

老天是怎么来的?月亮为什么长时间的挂在天上,玉兔又在何方?……屈原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不知道今天的人类,看着血月蓝月,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中的多少答案。

当我们抬头看月亮,低头发照片的过程中,我们又回想起什么样的问题呢?是不是会考虑一下这种天文现象出现的原因,会不会有一种对于人生的感悟,或者仅仅就是一种对于天地奇观的赞扬,或者仅仅是一种朋友圈的素材,供大家点赞用的?
不管是血月还是蓝月,每个人都对这种百年不遇的天问现象有向往之情,但也有一些朋友根本不在意,不就是月亮有了一点点变化么?有啥呀,千年万年不变的月亮,有一点点颜色又如何?

不知道屈原在《天问》以后,但是的人,当时的楚王,当时的乱世诸侯国会怎么看这些问题,会不会也说这是“闲的蛋疼”的问题?

世间的一切都像昨晚这一轮明月,论科学现象,这是巧合,是很容易解答的,论艺术文化,这是值得大家去渲染描绘的,对于思想,千年以来,一轮月亮铸就了多少故事与文明,而对于现实来说,这就是月亮变了两个原色,无他,无聊……你又怎么看呢?

(图片与视频来自网络)

(2018年2月1日)
——————· END ·——————
个人微信号:439584424丨注明“小孔成像”




《无间地狱中,都是说谎者》

《小镇青年の生活》

《小城青年の奋斗》

《死无眷恋,一了百了——创业者茅侃侃之死》

《爱究竟是什么?真的糊里糊涂? 说也说不清?》

《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

《旅行青蛙,为何牵挂》

《25岁后的衰老》

《喜欢预谋中的不期而遇》

《以前等你下课,现在等我下班》
——屌丝精英,做屌丝我们是认真的!欢迎朋友投稿——
投稿原创作品,请加个人微信丨新浪微博:孔德霄
——     跟随我们一起,1周读1本书    ——


    关注 小孔成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