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争鸣】龚益成: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

 

龚益成,1973年出生,湖北嘉鱼人。一个老兵,一个男子汉,一个上门女婿,一条岸上行走的鱼。喜欢阅读,喜爱文学。...





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
——2016年度在场微散文征文巡礼
文/龚益成
我个人的理解,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关于散文的方向,这是一个大命题,我是说不清楚的。但是,散文作者的心灵触动和思考走向,直接反映到了他的笔触。作者写作时从认识生活到给予艺术反映的全部思维过程,是指导写作的思路。它包括了作者观察认识客观事物、选择和提炼题材,立意谋篇、安排全文结构,考虑人物性格和人物间的关系,以及探索最恰当的表现形式等。写作者的心,要真、要敏感、要与视觉同步呈现,完成精神与立场的独特转变。这个独特转变我称之为由情感的交流和道理的宣扬,到主动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介入,切入生命的本质以及对整个社会现象的真实披露!同时,我是这么认识“在场”的:

何谓在场?比利时批评家乔治•布莱的说法:“一切在场都意味着对存在的一种显现。仿佛确定的现实的一种涌现,本质似乎借此在它所处的时间和地点中安身立命。它在,并在其所,证实它的在场。”

林贤治在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后,写了下面这段话。

【 对“在场”的写作者来说,现实性其实是现实感,写作仅仅拥有现实世界的事实材料是不够的,仅仅进行理性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中获得实际的感受。

“在场”,即感受在场。感觉,感受,在这里凸显了一个主体性问题。创作个体必须成为自由主体。】

我之所以这么长引用他的话,主要是我认为他也认为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他谈到的“感受”“精神状态”“自己的声音”,我认为都应是作者的心灵,同时也应是读者共鸣的。

回顾在场微散文所有征文活动,我最深的感触有三点:

一、编辑的伟大。所有编辑的伟大不止在于无偿,在于不厌其烦,更加在于循循善诱。既然树起了“在场主义”的旗帜,必然倡导的是在场写作。对于陌生的投稿者,除了基本的散文文本写作水平和技巧外,对作者向在场写作靠拢的指导和建议,作者迅速进步,起到了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我感动并感激!

二、群友的相互交流与阅评。我曾经说过:“所有的写作都是逆着时光行走,所有的阅读眼中蓄满敬畏。而阅读,是读者对作品最好的回馈;触动,是作品对读者最好的呈现;点评,是读者与作者最好的交流。”一个流派的产生有其存在的道理,这个毋庸置疑,而其发展,是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讨论来推动的,基于在场主义写作,那些在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时,才是我们共鸣共存的价值,以及走得更远的方向。无疑,散文的在场写作坚持,才是这个远方的生命周期体验。

三、在场写作的不自觉靠拢。这是针对所有参与的作者说的。我欣喜地看到,一些代表个体、地域甚至某些异军突起的散文风格的作者,都在主动地意识到:介入现实、关注当下,把社会现实的状态或直接或隐语式地加以表露,是散文最具生命力的源泉。于是,那些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快乐与痛苦,那些表露人性的行为或现象,那些呈现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文字,以在场的态度,多形态突现出来,这是不自觉意识,是在场的全部意义。从主观,到主动,进而不自觉靠拢,完成了全部征文的意义。

读完所有作品,我想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我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但确实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些作者,或者团体。

突袭而来,从“在城市文明的梦想与质疑中,呈现了现实对理想的撕裂”的《六月栖栖》的作者张蔓莉,犹如一匹在场的黑马,突然挺进,并不停地奔向纵深。“呈现了现实对人性的摧毁之易和人性回归的艰难”的《回归,回归》、“以虫为线,呈现了社会的混乱无序对人性和秩序的扭曲,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虫语》,到最近大时代、细触笔的《黑子的嚎》等,她所有的作品,无不对荒凉的生命进行触及。我想她在追求一种对生命苍茫的解读、时间的纵深性和空间的广阔性让她的文章具有无限的张力。她的写作不是一种细腻的东西,而是一种更为广阔的领域在她思想中渗透出来,这也是她散文接近小说的最佳融合,她心灵的走向以及所及的景象,是她的散文方向。

来自四川藏边的作者糌粑卓卓,这是我较为喜欢的文字缔造者。从她的《世界》可以看到她全部的世界——发现并关注生命及本源;从她的《愿》里可以看到她全部的愿——那种视哪怕最卑微生命为最神圣之物的信仰。她用极致虔诚的态度、天性向善的内心、善于发现的目光,定格在“爱的世界”里。世界是那么大,生活有时那么卑微,但是“尊重生活”的爱心与迁善,可以直达世界的任何角落。糌粑卓卓的文章,真挚、深邃、纯净,慈爱与忧郁交织,疼痛直叩心灵。她相信人的善,所以总是发现生活的卑微,在同情与悲怜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生命的尊重!读她的文章,灵魂会悸动,精神会痛楚,让我们体验了一种喷射而出的苦痛的撕扯之后,却又漫延开来爱的回暖。她的所有文章,内心投射的黑白分明的光影,以及慈爱悲悯的态度,呈现出了她所有的写作与处世的精神世界。

小河是一个《倔强的虫子》,她在自己的文学路上,艰难地一厘米一厘米走向成熟,走进在场。她内心透着的光,是在黑夜照亮她方向的指明灯。《夜芒》的出世,不但让她的内心趋于平静,而且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写作方式,进而从《冬花》开始,让她心灵的走向由爱的滋润转向希望的回归,她的散文也由此从慢条斯理内心情感的絮絮叨叨,转向希望乡村的乡土文学方向。她还在寻找,但在场,是她的方向。

“邯郸军团”对于散文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对于“在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以韩冬红为代表,郭连莹、韩雪敏(海之魂)、乔民英、高影新、梁淑增、孟晨露、于兵、陈卓、王泽音等等,他们中、青、少三代集体入场与作品呈现,是对“在场”的大力认同。郭连莹老师说:“并不是一‘在场’就灵。”确实,对于散文写作,这个观点,任何人不能反驳。这体现了郭老师对待散文的严谨态度。散文的走向,无论你从何方面入手,作者内心是不能屈从的。只要是好的作品,只要是写好散文,他们的呈现即亮剑。但是从“邯郸军团”奉献的作品来看,我个人认为,基本上都做到了“在场”。同时,他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对征文活动的高度关注,以及他们的文章评论与态度,也显示了高度的在场,他们阵营的摆布与水平,无论怎样写散文,都是文学现象中独树一帜的风景。

另外有几个作者的作品,我也是喜欢的,楚歌散文的柔美不乏理性,六六散文的空灵与挣扎,迟精蕊散文的正而有礼,李雪松散文的真挚纯洁,崔海英散文的坚韧的柔软,王茵芬散文的警世一瞥,张继梅散文的迷茫挣扎,杨培铮散文的生命释放,王语轩散文的迷离和清雅,秦新法散文的痛苦盘旋,于兵散文的压抑和突破……可以说,所有的写作都与内心秩序相关,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

最后想说说周玉琢。他的《霄霰》对于他与在场来说,可以用横空出世来形容。他所有呈现的文字,我仔细读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写作者。内心强大却浮躁,从他的《窗》系列中表露出来。但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写作的把控,在他的游戏中往往又异军突起。《霄霰》最能体现他文学的赤子之心,以隐忍的叙述和复线式象征,呈现了世事的浮躁和对"文学精神"走失的隐忧。虽然他表露的面比较单一,但是,在这个人文情怀日渐疏离、精神向度缺失的年代,他的担忧正是他纯净心灵的走向。他的第二篇征文《鸽哨》,也体现了大背景、细笔触的功力,只是主旨没有《霄霰》集中突出。他一再表露出来的困惑,也是他内心迁强的走向。我期待他的下一篇好文。

“写作不是攀登珠穆朗玛峰,是爬五岳,各有各的途径。”那些触动心弦的文字,是指尖在键盘上弹奏的绝妙音符,跳跃的空灵舞蹈。陈剑晖认为:“当代散文创作生命形态有三个方面:1、敬畏与呵护生命;2、孤独生命的痛苦盘旋;3、荒凉生命的触及。”从此方面来看,李一媛认为“在场主义散文对人类个体生存处境的介入,切入生命的本质,彰显了散文的生命诗性,使作家完成精神与写作立场的转变。”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散文写作,呈现了好的作品,呈现了有生命力的作品,就是最佳的写作方式。“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但需要具有自由的、进步的政治社会观念,其精神状态也一定是自由的。就是说,尽管他生活在不自由的境地,他的心,仍然渴望飞翔,渴望自由地呼啸。他不会因为外部力量的压制和诱惑,而失去自己的声音。”(林贤治)

我最后还是坚持一个观点:散文的方向就是心灵的方向。我们要用警觉敏感的视觉来打量这个社会和读者,把生活的状态转换成文学的同时,也要把文学转换成生活,让我们觉得文学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从内心体验出发,拨开纷乱的生活表象,通过观察人生、描摹世态,对于人的存在、人的心灵世界进行探寻和追问,写出灵魂的悸动、精神的痛楚,柔美又不乏理性的作品。

我更认同:散文要想写好,要在境界上有所开拓挖掘,要有探索内心世界的深邃,要有面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它要求我们的写作坦诚,有深度,能发现并准确地表现事物表面背后藏有的深意,用心灵独有的一种抗拒的力量与之较量,用作为人的道德勇气和自我尊严感,在这种心境上意义危机和精神溃败的文化景观中,执着地探索事物背后的真实本源,从而给予人们更多的心灵启示。

而这一切,正是在场主义散文的全部意义。

2017年1月10日

(责任编辑:袁志英)

龚益成作品

【在场评论】龚益成:解读小河的微散文《夜芒》



龚益成,1973年出生,湖北嘉鱼人。一个老兵,一个男子汉,一个上门女婿,一条岸上行走的鱼。喜欢阅读,喜爱文学。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杨丽、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夕夏、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

在场制作:晓来轻酌、相相、宋小铭、王金梅、刘珍

特约评论员:草原凤凰、乔民英
投稿须知

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留言和赞赏功能,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


    关注 在场主义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