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有的一种被迫害妄想

 

宝宝好怕水啊!...

本文摘自 施琪嘉茶吧
让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


(注:穿围裙的为工作人员,旁边为妈妈)
你看到了什么?


宝宝好怕水啊!

宝宝看到水就很害怕啦!

宝宝一直哭,妈妈仍然让宝宝在游泳池中,直到后来妈妈实在受不了了!

宝宝第一次入水时大声地哭,眼睛惊恐的看着周围,似乎很难安静下来听妈妈的声音。

这个小孩子见到水的那一刻,他的哭声变大;当妈妈在他身边,妈妈能够跟他讲话,能够看到他的时候,他的哭声减小。
……

可能,你还有很多想要说的,甚至不可抑制地要去评价这位孩子的妈妈。
改写你对母子互动的认识
你不曾深思、不曾留意的细节
有人说“宝宝一开始就哭,怕水。”
你看到宝宝哭,可是你看到宝宝是怎么哭的吗?
是大声哭?小声哭?眯着眼睛哭?
还是睁着眼睛哭?
是哭一会儿停一会儿?还是一直持续不断地哭?
他哭的时候,是不是看了一下妈妈,
然后哭声就减小了呢?
你一句话,宝宝哭,然后得出的结论是他怕水。
你怎么知道他是怕水呢?
宝宝哭的话,不一定是怕水。
 有人说,“婴儿在游泳非常害怕”;“一直在哭,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
“妈妈仍然让婴儿在游泳池中,后来妈妈实在受不了”。
可是,你怎么知道他非常害怕呢?
因为他哭了,就是害怕吗?
什么叫歇斯底里呢?
妈妈要是受不了为什么要带他来游泳呢?
这些,都是大家的投射。
我们首先要学习的,

就是如何做现象学的观察。

现象学的观察,意味着你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拿掉自己的评判。

这是亲子学习的第一步。
                                 Q 我们需要观察什么呢?

                               A 我们要观察这样几类现象。
第一类,依恋亲附行为,
就是宝宝有没有嘟嘴巴,寻找乳房,
有没有要吃奶的动作?
这是一个特别小的孩子,只有三个月大,
他的活动都很受限,头也被固定,
手足的动作都很少。
所以,我们主要观察他的口部动作。
在这个阶段,他还不会有意地抓握。
所以,嘟嘴的动作和抓握的动作增多,
都是要寻求跟妈妈在一起的举动。
还有一个动作,是皮肤的接触。
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母亲抱着他,
每天给他清洗屁股、给他洗澡,
所以会有大面积的皮肤接触。
当他在哭的时候,妈妈做出安抚他皮肤的动作,
他很快就会好下来,很容易被安抚,
这说明什么呢?
这就是他的依恋行为。
我们还要注意宝宝的眼睛,三个月的孩子,
视力还不是很好,只能看清15到20厘米的距离,
相当于乳房到妈妈眼睛的距离,
所以,他每天在吃奶的时候可以看清楚妈妈。
大家要注意,妈妈在游泳池跟他玩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妈妈的头,他也可以看到,
那个距离恰好是一个20厘米。
所以妈妈在这个时候,她的姿势是对的,
这也是一种依恋行为。
 Q 宝宝哭,真的是因为怕水吗?
 A 小孩子从羊水里面出来,其实是不怕水的。
从远古来讲,生物最早起源于海洋,
所以我们是不怕水的。
为什么,我们后来会怕水呢?
是因为,你必须发育成这样。
你要怕水,因为你的肺在水底下没办法呼吸,
但是原本我们都是非常亲水的。
小孩子到澡堂去游泳,到海边去,他都很快乐的。
于是,宝宝这时候在怕什么东西呢?
有什么东西,能够令小孩子最害怕呢?
那就是他的照顾者不在他身边,这是他最害怕的。
所以你们得出结论:
这个小孩子见到水的那一刻,他的哭声变大,
当妈妈在他身边,妈妈能够跟他讲话,
能够看到他的时候,他的哭声减小。
如果做出这个描述,
那你得出的结论就完全相反了,
妈妈在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怕,
妈妈不在的时候他才怕,
这是完全不同的结论。
克莱因认为,小孩子都有一种被迫害的妄想,一旦妈妈没有照顾好自己,孩子会感觉自己被抛弃了,那个好妈妈再也不在了,而这个妈妈仿佛是一个恶魔般的存在。


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一段温馨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


    关注 心理简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