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怀疑过这个世界吗——《笛卡尔的骨头》读书分享会

 

读书日特别活动...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刺杀的日本首相浜口雄幸、英国工程师查尔斯·巴贝奇等人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死后大脑被剥离并保存,供科学家进行研究。

十七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他的遗骨却也受到了后人的关注,在几个世纪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悬疑。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在《笛卡尔的骨头》一书中,作者萧拉瑟跨越6个国家,3个世纪,开始了一场“追踪17世纪哲学家之骨”的旅程。
笛卡尔的骨头:信仰与理性冲突简史
作者: Russell Shorto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第1章 死神之吻
第2章 骨之盛宴
第3章 圣物不圣
第4章 错置之颅
第5章 颅之容量
第6章 遗忘之躯
第7章 现代之脸 


笛卡尔出生于16世纪法国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学毕业,他丢下书本,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游历。
1937年,著名的《谈谈方法》面世,笛卡尔也因为这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跻身于同时代伟大人物之列。这本书被公认为近代哲学的宣言书,树起了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大旗。

笛卡尔哲学的最大有趣之处来自他的方法。笛卡尔十分留心被普遍接受的大量错误的概念,决定要达到恢复真理的目的,就须得从零开始做起。因此开始怀疑老师教给他的一切,包括所有最崇高的信仰,所有的常识观念,甚至外部世界的存在,连同自己的存在。

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消除如此普遍的怀疑来获得一切事物的可靠知识呢?笛卡尔用形而上学观点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推论,证明出使自己满意的结果:由于自己的存在(我思我在),上帝才存在,外部世界才存在,这就是笛卡尔学说的起点。

笛卡尔认为,不应该从信仰开始而是从怀疑开始。这与中世纪神学一直提倡的“信仰第一”相悖,这显然挑战了国王和教会的集体权威。因此,即使是在信奉新教的荷兰,他也被指控为无神论者。

1650年的时候,笛卡尔疾病缠身离开人世。但在他去世后,笛卡尔主义日渐盛行,他的遗骨更被追随者视为圣物。

16年后,他的遗骨迁回巴黎,颅骨却在这次转移中丢失;之后,笛卡尔遗骨的每次出现都反映出现代性的一个侧面:法国革命,19世纪的科学爆炸,20世纪以后理性与信仰的冲突……

经过数次葬礼,迁骨,颅骨被拍卖、生物研究、洪水重走、找回,半身塑像,笛卡尔仿佛借着自己的骨头又一次经历了科学与宗教之争,这一次长达数个世纪之久。



△笛卡尔的大脑模型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审视了笛卡尔个人的生死爱欲。笛卡尔是现代哲学二元论的创立者,他将实在划为心灵和肉体。然而,如何阐明两种实体相互作用却是一个难题。该如何面对理性与信仰,或许可以在萧拉瑟聪明利落、才华横溢的行文中发现一些线索。
好书分享
4月23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哲学系的陈勇老师和蔡文菁老师来到学憩苑。

两位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分享《笛卡尔的骨头》阅读体悟,共同探讨笛卡尔的思想、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抛却纯理论的操练,哲学在我们生活中又有什么应用与价值。
活动时间:4月23日13:00-15:00
活动地点:东下院学憩苑
《笛卡尔的骨头——信仰与理性冲突简史》首先是一部读来引人入胜的探险故事,它引领读者穿越数百年去寻获笛卡尔骨骸的秘密。在作者笔下,笛卡尔这位西方近现代思想史上最为重要、并在后人那里几乎成为抽象之符的哲学家变得无比鲜活和丰满。通过赋予思想以历史与血肉,作者要求读者与他一起回望我们自身、乃至整个现代世界的来源与历程。这本书向我们传递了下述讯息:在身心二元论的开端处,我们将重新发现身心一体的人;作为理性与感性、欲望与克制、谦卑与狂傲的结合体,他却也始终是有死的。——蔡文菁老师荐语
主题书展
为什么人要学一点哲学?哲学书很难很枯燥吗?
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哲学。

学憩苑推出“Hello,哲学”主题书展。其中按时间顺序展出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至19世纪各哲学流派的经典著作,带你了解哲学的纷繁前世。除此之外,通俗易懂的哲学入门书、以哲学探讨为主题的小说带你浏览哲学“今生”,如何在当下社会保有重要价值。快去学憩苑看一看,开启你的哲学之旅吧。

部分书目将在公众号【曦潮书店】每周新书中持续推送,欢迎关注。



猜你想看
川端康成: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
作家读起书来,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
三月新书|读完就可揉进春光里!
再抱一抱,上海



    关注 曦潮书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