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拆书(2):职场人士如何高效阅读?【操作篇】

 

掌握这些x26quot;偷懒x26quot;技巧,阅读哪有那么苦逼!...





帮主提示

如果各位小伙伴喜欢本文推荐的电子书,可以直接在本公众号回复“拆书帮”获取关于本书的线试读链接, 本书不提供扫描电子版下载,敬请谅解!

在上一期"懒人拆书"当中(回复关键字"拆1"查看文章),欧阳帮主分享了职场人士实现高效阅读所要树立的三大理念。三大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各位小伙伴冲破应试思维,树立阅读信心,从而减轻阅读的精神负担,让阅读成为一种提升自我的精神享受。

然而,树立理念仅仅只是高效阅读的良好开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借助一定工具技巧的配合,才能达到高效阅读的效果。如果说上一期文章介绍的内容属于"道"的范畴,那么本期文章所要分享的内容,则属于"术"的领域


使用阅读三大法宝




即使是在电子书流行的时代,欧阳帮主也依旧保留着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不过这仅仅只是个人的喜好,并不影响欧阳帮主和各位小伙伴分享关于高效阅读的"三大法宝",这"三大法宝"分别是:一支绿色荧光笔、一把透明长直尺、一支红色签字笔。因为在Kindle、Ipad等电子书阅读器或其他电子书阅读客户端上,都能找到可以和这"三大法宝"产生同等效果的电子工具。

1

一支绿色荧光笔在开始阅读一本新书的时候,欧阳帮主首先会找到一支笔头宽幅,刚好可以覆盖所阅读书本文字字行的荧光笔,笔触的颜色个人偏爱浅绿色。荧光笔的作用在于标注文字段落中的关键句

根据上一期文章中介绍的高效阅读"二八法则"可知,通常一本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往往只占全书内容比例的20%甚至更少,也就是说,作者会用80%的篇幅文字,来阐释20%的核心内容而20%的核心内容,通常都浓缩在某几个段落中的关键句上。




也就是说,当你看阅读了几十页的书本内容之后,真正能浓缩相关内容,或者能带给你收获和启示的,往往只有几个关键句。对于这样的关键句,欧阳帮主会用绿色的荧光笔把它们覆盖标注为绿色

然而,在通往高效阅读的修炼道路上,欧阳帮主起初总是抱着"唯恐遗漏重点"的心态去阅读,目之所及的内容几乎都加以标注,往往在还没有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时,就已经消耗掉了好几支荧光笔。这时候,重新翻开阅读过的书本,会发现书本里的所有页面几乎全部被绿色覆盖,也就说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关键的,其实,当所有内容都关键的时候,恰恰就没有了关键!这样的时间,大约持续了一年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哪些句子是书本文段中的关键句呢?欧阳帮主在经过长期的阅读体验后,有了这样的心得体会,所谓的"关键句"就是,那些一旦被去掉之后,整个文段的含义就不知所云或者难以被理解的句子。好吧,如果各位小伙伴觉得这样解释太抽象了,那么咱们就解释得简单粗暴一点,关键句就是那些,你一旦掌握并且记忆之后,就可以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吹牛逼的句子



有道是:言说千百遍,不如练一练。那么,接下来欧阳帮主就带大家来做一个练习。既然在上文提到了“二八法则”,咱们索性就用互联网百科对于"二八法则"这一词条的注解内容节选,来做一个关于高效阅读之关键句判断的练习。请用绿色荧光笔标注出以下文段中你认为是"关键句"的句子。

高效阅读练习1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关系。

↓↓

高效阅读练习1(朴实版参考答案)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关系。



看完参考答案之后,也许会有小伙伴不能接受, 认为这么一大段文字,怎么关键句就只有那么几句呢?先放轻松,请容欧阳帮主解释一下。首先,让我们重申一下上文关于判断关键句的标准。

所谓的"关键句"就是,那些一旦被去掉之后,整个文段的含义就不知所云或者难以被理解的句子。这是正式版的解释。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大家对比阅读练习中两个段落的文字内容,是不是前一个段落比后一个段落更好理解呢?因为前一个段落直截了当地阐释了"二八法则"的内容,后一个段落讲述的则是"二八法则"诞生的故事。

一般而言,当作者在一本书里讲故事的时候,篇幅会用得比较多,因为故事的描写除了需要有情节渲染和铺垫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细节展开陈述,因此文字内容也会相对较多。这种现象在外文的中文版译著中很常见。





接下来我们再从"简单粗暴"的角度来理解上文的参考答案。所谓的"关键句"就是,那些你一旦掌握并且记忆之后,就可以在其他小伙伴面前吹牛逼的句子既然如此,我们回顾一下上文那个练习当中的两段文字,你想,如果你要"吹牛"说你懂"二八法则",那么你肯定要以最简明的语言来对这个概念进行解释。第一段文字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告诉小伙伴说,"二八法则"顾名思义,"二"指的是"20%","八"指的则是"80%",连起来理解就是: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的80%是次要的。那么,想必此时你的小伙伴会给你点赞。然而,如果你选择第二段文字来阐述的话,那么估计你还没说完前面几句话,你的小伙伴就会打断你,让你"讲重点"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难道第二段文字就没什么用处了吗?它好歹也写在那里了呀!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是:存在即合理。第二段文字既然写在那里了,也自然有它的用处,这个用处就是,让我们进一步"装逼"。你想,当你简明扼要地解释完"二八法则"最基本的含义后,紧接着补充一下,把"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等词汇脱口而出,估计小伙伴会对你的博学和精湛的记忆力表示惊叹了。上帝是公平的,逼格要高,脑子里总得多记点东西吧(装逼版的练习参考答案如下)。

高效阅读练习1(装逼版参考答案)



二八法则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取样中,他发现大部份的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同时,他还发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某一个族群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和他们所享有的总收入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都见过这种现象。不论是早期的英国,还是其他国家,甚至从早期的资料中,他发现这种微妙关系一再出现,而且在数学上呈现出一种稳定关系。



在介绍关键句的判断查找方法之后,欧阳帮主要补充一点,对于初级阅读者而言,寻找关键句是一门基本功,在刚开始进行长篇幅的阅读时,往往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判断哪些句子是关键句,这是正常现象,千万不要因此而感到灰心,进而放弃了阅读。

有道是:熟能生巧,当你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大约300万字)之后,你会发现,在一目十行的阅读视线扫描下,光凭感觉就能找到"关键句",在完成对书本的第一遍阅读之后,第二遍阅读时只需查看自己标注过的关键句,就能回忆起全书的关键内容。此时,你仿佛已经达到了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御剑高级境界之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要达到这层境界,除了真刀真枪的积累,别无他法。

2

一把透明长直尺用绿色荧光笔对书本内的关键句进行标注,如果不用硬物进行引导,仅仅徒手标注,那么绿色的标注区域往往会歪歪扭扭参差不齐,影响页面的美观度。为了能在第二次阅读的时候,能够比较赏心悦目地重温关键内容,整齐的颜色凸显标注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重点。欧阳帮主习惯用一把长度大约与所阅读书本宽度等长的透明直尺,配合绿色荧光笔,对书本的关键句进行标注



3

一支红色签字笔

如果说用绿色荧光笔是对书本中的关键句进行标注,那么使用红色签字笔则是对关键句当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可能有的小伙伴对此会有疑问,既然关键词已经包含在关键句当中,并且关键句都已经被标注出来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在关键句当中再标注关键词呢?

其实,标注关键词是为了强化记忆,突出重点之中的重点,以便我们有朝一日需要对书本内容进行回顾的时候,可以快速明确书本内容的重点。有时候,在一个段落的文字当中,可能会有若干个关键句,试想,如果这些关键句彼此之间相隔距离较近,且都是用同一种颜色进行标注,那么在重新对关键句进行阅读回顾的时候,大面积的绿色反而会给我们造成阅读障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欧阳帮主使用红色签字笔来标注书本中的关键词。之所以选择红色签字笔,是因为红色与绿色的色差较大,可以在视觉上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如果各位小伙伴用于标注关键字时所使用的荧光笔不是绿色,那么在选择用于标注关键词的签字笔颜色时,只要能考虑色差,使两种颜色彼此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可以了。在标注一个选中的关键词时,欧阳帮主习惯在该词上方标注上一个红色的"★"符号



判断关键词的标准和判断关键句的标准是非常相似的,不同之处在于关键词的概括性比关键句更强,是在还原一段文字内容时无法或难以回避的词语。解释得更通俗一点,相信多数小伙伴在小时候可能玩过一种文字游戏叫"连词成句",玩这个游戏的小伙伴需要凭借几个任意的词语,发挥适当的联想,在词与词之间补充一定的文字内容,使之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甚至是一个有情节的小故事。
为了让各位小伙伴更清楚判断关键词的方法,我们就从小伙伴们童年很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入手,学习关键词的判断方法。下文段落是"龟兔赛跑"故事的文字简述版本,请标注出其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具备的特点是:假设删去除关键词以外的其他文字内容,读者能够仅根据标注的关键词,准确地复述故事的内容,保证原意不变即可,不必进行逐字逐句的背诵式复述。

高效阅读练习2



在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自己跑得比对方快。于是,它们决定通过比赛来一决雌雄。确定了路线之后它们就开始跑了起来。兔子一个箭步冲到了前面,并且一路领先。它看到乌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兔子觉得,自己应该先在树下休息一会儿。于是,它在树下坐了下来,并且很快睡着了。乌龟慢慢地超过了它,并且完成了整个赛程,无可争辩地当上了冠军。后来,兔子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输了。

↓↓

高效阅读练习2(参考答案)



在很久以前,乌龟兔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自己跑得比对方快。于是,它们决定通过比赛来一决雌雄。确定了路线之后它们就开始了起来。兔子一个箭步冲到了前面,并且一路领先。它看到乌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兔子觉得,自己应该先在树下休息一会儿。于是,它在树下坐了下来,并且很快睡着了。乌龟慢慢地超过了它,并且完成了整个赛程,无可争辩地当上了冠军。后来,兔子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输了。



相信各位小伙伴在学习过上文关于关键句的判断方法之后,这一次会比较容易理解上文关于关键词判断的参考答案。不过,为了帮助各位小伙伴更好地理解,关键词判断的方法,欧阳帮主还是简要分析一下,标注上述关键词的原因。

既然是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那么故事的主角"乌龟"和"兔子",以及主要事件"赛跑",必定是关键词,这一点相信很容易理解,至于对其他关键词的标注,我们挑一个进行分析,以"休息"为例,"休息"造成是兔子会输给乌龟的一个核心原因,这是还原整个故事的一个必要情节,因此"休息"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相比之下,"睡觉"是"休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忘记了这个关键词,在复述故事内容时,也可以不必提及,改用其他可以表现"休息"这一内容的其他关键词代替, 如"乘凉"

对于关键词的判断方法,欧阳帮主还需要补充一些内容。关键词一般而言是书本反复提到的词汇,多数情况下是某个学科领域的专有名词,通常带有某种字样,如"XX定律"、"XX效应"、"XX法则"等,除此之外,用于描述某个事件的要素,例如:时间、地点、人物、物品、动作等,也是需要注意的关键词。

至于如何在没有完整阅读一本书之前,让书中目之所及的内容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欧阳帮主在此处向大家推荐赵周老师的著作《拆书帮:这样读书就够了》,有关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以及欧阳帮主本人的高效阅读实战案例分享,敬请关注职场懒人帮公众号的后续推介。

▲更多拆书案例,长按上图扫二维码关注


    关注 职场懒人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