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 内心全是哑巴炮

 

就算极具感染性的,全班落泪的状况,此生遇见过两次,我都只有沉默。...

话语多了,成了船,渡了海
    No.2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互联网线上学习的活动。一般这种活动的形式是,把活动推文转发至朋友圈报名,组织者把报名者拉到同一个群里。请讲者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沟通。

那次活动邀请的是创办单向街书店的许知远。出于对单读、单向空间的好奇,我入群想听听。

当晚许知远上线了,他先陈述自己今晚喝了点酒,接着又说实在不知道该跟大家说什么。约莫过了20分钟以后,他语气渐渐开始变得不耐烦。

“我实在是不习惯用这种方式交流。”

“只有我一个人对着这个东西讲,很奇怪。”

在他看来,这种方式乱糟糟的。他尝试回答了一两个人提出的问题后,感觉脾气上来了。

“真的太奇怪了,我觉得还是不要讲了。”

“大家有什么问题就后台提问吧。”

立马下线,消失了。

群内管理员自然觉得尴尬,群里的人也开始打起了圆场。

“没事,想不到讲什么,随便聊聊人生也可以啊。”

“这次主办方也没安排沟通好流程吧。”

“确实奇怪,我们一群人都打字,他一个人说话。”

我在网上搜许知远的时候,发现他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情了。在2015中国青年领袖颁奖典礼上他也做过一次。

凤凰网文化的原文是这样的:

晚会在客气和耀眼的气氛中进行着,直到获奖人许知远上台领奖,剧情出现逆转——

“活动太冗长了,我好几次都想走。看到大家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对世界完全没有个体精神和审美,沉迷在肤浅的大众狂欢里。坦白说我刚才听那个对话,包括你们对那些问题的反应,我觉得是很可悲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和父亲和解?在西方是杀父啊,做你自己啊,痛苦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无需改变,它就是伴随你一生,不能假装微笑。要对这个世界保持愤怒啊。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假装点赞的习惯,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想缓和一下气氛,问坐在台下的观众是否对世界愤怒,观众答不愤怒,许知远接着说:“如果他们因为我刚才的话立刻改变了,那是一种新的愚蠢。”

还有一次,我在听他的单读(一档他主持的FM), 他在读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讲一个上海女人的故事。他读到故事快结束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咽呜了,带着抽泣的声音。当时的我是错愕的,因为那并不是一个故事的高潮,更像人生某瞬间沧海桑田的感悟,也许会给人造成很强烈的冲击,但不至于到无法自抑的哭泣。

这样写下去好像显得我非常关注和了解许知远一样,其实没有。我只是对他这种“情绪化”的人很好奇。

情绪化的人会有情绪化的反应,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冲击。

有朋友在看完我写的东西后,直言很烂。这很尴尬,但也要硬着头皮问问他烂在哪里。毕竟如今这么直白的人很难寻了。我本能地非常想要逃开这样的朋友,因为这类型的朋友觉得当下的状况不能忍就发作,日常对话每一句都好像在挑衅。他们说话“难听”,不委婉,很直接,直戳心扉那种。

我是完全与许相反的人,就算极具感染性的,全班落泪的状况,此生遇见过两次,我都只有沉默。我期待、期望自己能够发作,怕自己的隐藏显得不够“真诚”。

一段时间对不熟又总是叫我“亲爱的”的行为感觉腻味,现在,很多真实的情绪被幽默化解掉了,被得体的说话方式化解掉了。那些交际场合,对话不超过三分钟,全是套路的话,我已经难以忍受。

当人们提及情绪化的时候,往往看作一种“人性弱点”,它却时常成为我渴求的东西。看到身边的人可以因为不满司机乱开车,就伸出拳头在对方车上敲两下,真过瘾。

最近,和朋友聊起以前的一个高中同学。他说,你知道她很特别的一点是什么吗。比如,我问你最近过得好吗。你的话,可能会很自然的回答还行,挺好。但她是会很认真的告诉你一些事的,她最近真的不好的事儿。

我也遇见过沉默的人,他们的行为不张扬,本身给人以力量。

不该的是一个内心全是哑巴炮的人,就这样沉默下去,如果有一天炸出来,也不知是什么样的火花。
深圳市宝安区
2016.05.10    凌晨02:01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 编舟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