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骗的老年人 并非因为盲目和无知

 

爱福家骗局的成功,折射出的是老人们对“老无所养”的恐慌和焦虑...



“卖的是养老产品”,这是老人们不惜倾自己所有购买爱福家产品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这个主打击中了老人们的痛点,许多参与其中的老年人都表示,如果不是养老产品,当初肯定不会买。因为他们几乎都遭遇了养老之痛: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私立养老院收费昂贵;子女又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

——吴朝香

5月中旬,一家叫爱福家的养老服务机构,公司董事长涉嫌跑路,这场涉及全国多个城市的养老集资骗局自此浮出水面。据了解,爱福家仅在杭州就有16家门店,事发后,有2500多人报案,涉案金额数亿元。

和其他集资诈骗不同的是,这起事件中,受害者大都是老年人,他们少则五六万,多则四五十万,甚至上百万投入这个养老平台。

爱福家为什么能成功圈走老年人的钱?因为它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饼:现在购买公司的产品,将来能免费入住集团旗下高端养老院;投入的钱每月有高出银行一倍的回报,还能保本。

“卖的是养老产品”,这是老人们不惜倾自己所有购买爱福家产品的主要原因,可以说,这个主打击中了老人们的痛点,许多参与其中的老年人都表示,如果不是养老产品,当初肯定不会买。因为他们几乎都遭遇了养老之痛: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私立养老院收费昂贵;子女又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

所以,他们想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寻找一条出路。

人去楼空的爱福家

由此看来,爱福家骗局的成功,折射出的是老人们对“老无所养”的恐慌和焦虑,折射出的是我们现行养老制度中的诸多缺陷。

另一方面,以前,我们听到老人被骗的新闻,总认为他们太无知,太盲目,没有预估风险的意识,但这次被牵涉其中的老年人却并非是盲目相信,他们在巨额投入前也尽自己所能做“功课”:比如观望三四年才出手,比如先小投入一点,比如搜集这个公司和老总的信息,比如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他们还去公司旗下的养老院实地考查,自觉已经慎之又慎。

几乎没有风险的养老产品,满足了个体的养老需求,又有自己眼见为实的查证,这些都让老人们放下最后的防备。只是现实的复杂性远超出他们的想象,最终还是没躲过陷阱。

客观来说,让老年人自己去辨别这些投资机构的真假,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为多数老年人对金融、投资知识并不了解,缺乏鉴别能力。而老年人接触新生事物能力又比年轻人弱,对新生的各种非法集资形式难以辨别,防范意识自然就差。所以,避免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依旧是要靠政府给力的监管。
停业的爱福家养老项目

去年4月份,在14部委处置非法集资联席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以提供“养老服务”等名义吸收资金、以相关“销售产品”等名义吸收资金、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院”等名义吸收资金等非法集资行为将被严查,并严控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

而这些平台接二连三出现跑路,基本上都是因为企业从成立之初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都没被纳入到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内。

以杭州的爱福家为例,早在三四年前,就被曝光卖理财产品却无金融许可资质,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3月份,有消费者曾向消保部门进行投诉,当时有关部门在介入时就察觉到这个平台有异常,没想到两个月后,就被曝出老板跑路的消息。5月底,省消保委发布了和爱福家相关的消费警示,只是这份警示略显迟了点。

我们对整个事件进行复盘时,不妨多几个假定,假定在上述每一个出现异常的环节,监管更细致,更严格一些,也许,这次爱福家崩盘造成的伤害就能小一些,再小一些。

作者:吴朝香

钱江晚报特别报道部记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看新闻报道


    关注 we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