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论语】君子和小人都住在你心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高尚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道天命而不敬畏,轻慢有道德的人,亵渎圣人的话。”

这里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这是哲学问题,和宗教信仰一样,我常劝朋友,有个宗教信仰也不错,不管信哪一教,到晚年可以找一个精神依靠。但是谈宗教信仰,第一等智慧的人有,最笨的人也有,中间的人就很难有宗教的信仰。人生如果没有可怕的,无所畏惧就完了,譬如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可怕的?一定有,如怕老了怎么办?前途怎么样?没有钱怎么办?没车子坐怎么办?都怕,一天到晚都在怕。人生要找一个所怕的。孔子教我们要找畏惧,没有畏惧不行。第一个“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有一位大学校长说:“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第二点“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第三“畏圣人之言”,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基督教徒看圣经,佛教徒看佛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怕违反了圣人的话。

我们只要研究历史上的成功人物,他们心理上一定有个东西,以普通的哲学来讲,就是找一个信仰的东西,一个主义,一个目的为中心,假使没有这个中心就完了。孔子说,相反的,小人不知天命,所以不怕。“狎大人”,玩弄别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的话,结果一无所成。这中间的道理也很多,历史、政治、哲学、都有关系,古今中外历史上,凡是有所创造的人,总要找一个帽子戴着。

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一定要自己找一个怕的,诚敬的去做,是一种道德。没有可怕的就去信一个宗教,再没有可怕的,回家去装着怕太太。这真是一个哲学,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节选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后记

其实,对我们来说,君子和小人离得都很近,都住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君子让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敬畏天命、大人、圣人的话语,而小人则相反。

敬畏的心,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自我很渺小,与外部世界相比,我们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我们怎么能不怀着恭敬恐惧的心呢?无论人的认识有多么深入,总是和真理相差一步。恭敬,就是对自然、对他人、对真理的敬畏,就是对自己的心的敬畏。

倨傲的心,源于对自我错误的认知,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把自己的认识当成真理。这种偏狭的态度表现在外部就是对外部世界的藐视和征服欲,这就是小人的心。

天命、大人、圣人之言,是真、善、美的象征,也是我们内在的良知。常怀敬畏之心,就会慎独持戒,焕发出人性中良知的光芒,升华思想境界。相反,如果没有敬畏,就可能不知天高地厚,不畏“天命”,甚至自作聪明,恣意妄行,胡作非为,成为“狎大人”和“侮圣人之言”的小人。最终害人害己,吞下自酿的苦果。


    关注 精益管理改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