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双眼视功能

 

双眼测试:目的:了解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双眼视存在的情况,以及在自然条件下是否使用双眼视,了解在动态环境中,...





双眼测试:
目的:了解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双眼视存在的情况,以及在自然条件下是否使用双眼视,了解在动态环境中,双眼融合和分开的能力,双眼代偿复视的能力。

1,隐斜的检查:使用柱状视标,相当于6/9的视力,戴CAMP眼镜,双眼同时观察,一般情况下,右眼前加底向内(外)的三棱镜12,左眼前加底向上(下)的三棱镜6-9,破坏病人的融合,在双眼分视的情况下,检查其隐斜程度。加三棱镜后,柱状视标变成上下左右两个部分,先检查病人水平隐斜,旋转底向内(外)三棱镜,将左右的视标逐渐靠拢,成为一个等号,病人抵抗底向内(外)三棱镜的能力就是水平隐斜。同样旋转底向上(下)三棱镜,使分离的等号变成一个减号,重新回到双眼单视状态,病人抵抗底向上(下)三棱镜的能力就是垂直隐斜。远近检查方法相同。

2,融合功能的检查:分为远处,近处,水平,垂直,不同方位的辐辏和分开功能检查。

① 水平负融合(NRC)也称为远处的融合性辐辏,5米远,戴CAMP 眼镜,柱状视标,相当于1.0的视力,或病人的最好视力,双眼同时加BI三棱镜,适合的速度为4Δ/秒,三棱镜的速度太慢,病人会产生过强的三棱镜耐受,太快,病人又可能调节不过来。尽量使鼓励病人保持视标单一,出现复视为破裂点,并保持5秒以上,由复视回退到重新变为单视为恢复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负水平融合没有模糊点出现,如果有模糊点出现,说明屈光矫正不佳,远视欠矫,近视过矫。正常的水平负融合为x/6/4。(模糊点为X,破裂点6Δ,恢复点为4Δ)

② 水平正融合(PRC)也称为远处的融合性分开,检查方法与水平负融合相同,只是双眼同时加BO三棱镜,而且有模糊点存在,正常的水平正融合为8-10/16-20/9-11(模糊点为8-10Δ,破裂点为16-20Δ,恢复点为9-11Δ)

③ 垂直融合功能:垂直融合的检查与水平融合功能的检查大体相仿,但不需要双眼同时加三棱镜,一般情况下选择主导眼做注视眼,在非主导眼前分别加底向上和底向下三棱镜,记录其模糊/破裂/恢复三点,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④ 近处融合功能的检测与远处融合功能的检测相同,只是在40厘米处,如果有下加光度,一定给予下加后再测量其融合,并适当地在测量中增加局部照明,近处负融合(BI)的正常值是12-13/20-21/11-13/,近处正融合(BO)的正常值是15-17/19-21/8-11。

3. 注视分离:主要了解在自然环境中,在使用融合的情况下,残余的隐斜。因此注视分离检查多使用偏振光眼镜,而不使用三棱镜,因为偏振光可以产生双眼分视,但是在使用融合的基础上,而三棱镜的分视是在破坏融合的基础上。检查时双眼前加偏振光眼镜,同时注视偏振光视标,如有水平或垂直分离,在非注视眼前加适当的三棱镜中和,需要的三棱镜数,就是注视分离的数值。

4. AC/A:调节与辐辏的比率。AC/A是指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率,也就是说每1D的调节反应,就会产生一定的调节性辐辏。有三种方法可以测得AC/A:

① 计算AC/A: AC/A=IPD+(Hn-HF)/(An-Af),也就是说AC/A=瞳距+远近客观斜角/远近调节需要的幅度。
② 梯度AC/A:例如远处为外隐斜15Δ,CAMP为-2.00D,如果外隐斜为5Δ,其 AC/A=15-5/2=5。
③ 在综合验光仪上,40厘米处,测得水平隐斜视,双眼加+1.00D,再次测得水平隐斜视,两次结果的差别为AC/A。

5. 立体视的检测:使用随机点立体图,在40厘米处检查,病人戴偏振光眼镜,逐一分辨立体图上的画片,并记录其立体视锐度。在立体视检查中要注意的是单眼问题,有时立体图在设计的时候具有单眼线索,在检查前我们要熟悉单眼和双眼检查所看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对病人叙述的检查结果才能准确的判断

6. Bagolili线状镜检查:线状镜检查是在自然条件下唯一的双眼视检查手段,他的最大优势是不破坏双眼融合,检查出的结果就是病人日常双眼使用的情况,如果用其他检查手段证实有双眼视,但线状镜检查结果证实无双眼视,也就是说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使用他的双眼视,仍然为单眼抑制。检查时将线状镜放在双眼前,注视点状光源,询问病人看到的真实影象,远近都要检查,特别对于有单眼抑制的病人,应检查出他的抑制距离。例如看近处有双眼视,但看远处没有双眼视,由近到远逐米增加检查距离,查出抑制的距离。

7. Worth4 dot检查:Worth4点灯检查,主要是应用红-绿分视手段,检查双眼视的方法。它利用红-绿互补原理,在分视条件下,检查病人的双眼视。首先让病人了解右眼和左眼单眼看到的情况,然后再让病人双眼观察,准确了解病人所观察到的影象红-绿颜色的个数,借以判定是否存在双眼视。

8.外眼及眼底情况:屈光矫正后,如果怀疑外眼及眼底有问题,可应用裂隙灯和眼底镜进行检查,也可以参看门诊医生的检查结果。
最后处方

最后处方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病人的配镜需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有在你了解了病人的视觉需要后,你的处方才能真正为病人解决问题

2.前一次配镜情况:包括前一次眼镜的屈光度,瞳距,镜片的材质,是否镀膜,膜的颜色,内弯,外弯等。

3.CAMP眼镜屈光平衡结果,注意你所给予的处方是否能够保证病人的双眼视状态在最佳,特别要注意有屈光参差的病人。单眼的矫正视力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保证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协调地舒适地使用双眼。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调节的测定:
目的:了解顾客在接受调节性刺激后,调节的反应能力,反应幅度,反应速度,反应的难易程度,以了解顾客在日常生活中的调节状态,调节的使用情况和储备能力,以确定配镜时是否给予一定的调节补偿或削弱。

1. NPC:near point convergence—近点辐辏。

使用小视标,或笔尖,但这个视标必须是需要精细的调节才能辨认出来的。在40厘米处,相当于6/9的视力,平稳地由远到近移动视标直到病人鼻根部,移动速度为3—5厘米/秒,移动过程中不断询问病人视标是否由清晰—模糊—重影,复视。模糊处为模糊点,重影处为破裂点,从破裂点再回退直到重新看清晰,这一点为恢复点。记录这三点的距离。

2. AMP:Amplitude—调节幅度。
a) 正常情况下的调节幅度:10岁=14D,20岁=10D,30岁=7D,40岁=4.5D,50岁=2.5D。使用push-up方法,在40厘米处相当于1.0的视力或使用病人最好的视力,检查时戴CAMP眼镜,从远到近移动视标,直到模糊为止,单眼分别检测,而后双眼检测。
b) 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最小调节幅度的计算公式:幅度=15-0.25(X),其中X=病人的年龄,例如,10岁计算而得的最小调节为A=15-0.25(10)=12.5,测得的调节幅度为8.5D,也就是说低于此年龄最小的调节幅度4D,说明他的调节比较弱。

3.正相对调节:(PRA) 是指双眼同时接受负度数的屈光度刺激后所产生的调节。
 负相对调节:(NRA) 是指双眼同时接受正度数的屈光度刺激后所产生的调节。
要求在40厘米处,戴CAMP眼镜,双眼同时观察相当于1.0视力一行的视标,或同时观察病人最好视力一行的视标,双眼同时加负镜度(或正镜度),一般情况下每三秒增加0.25D的屈光度,由清楚到模糊,如果模糊视在3-5秒内恢复,可以继续增加屈光度,但如果超过5秒仍没有恢复,停止测试,记录。

4. BCC :是指Binocular Crossed-Cylinder
它可以提供在40厘米处调节反应的信息。测试视标使用近点卡上的交叉圆柱镜视标,双眼前同时放置交叉圆柱镜,询问病人所看到的十字交叉线中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当竖线比横线清楚时,说明他需要正的调节加入,直到横线和竖线一样清楚。对于没有老花的病人,BCC结果可以说明调节的滞后,隐性远视,,应结合隐斜检查或AC/A结果,综合考虑是否给予下加处方。对于有老花的病人BCC提供了一个给予合适下加的简便的方法。

5. Facility:是指调节的容易程度,表示眼内的晶体有没有能力很快地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聚焦,使任何距离的模糊像都能够很快变清楚。

标准的检测方法是使用±2.00Dflippers镜片,在40厘米处,或在病人习惯的阅读距离,视标相当于6/9视力一行,一分钟内从正镜度到负镜度进行多次变化,正负为一个周期,随着每一次变化,都要求病人必须看清楚字体,最好的方法是让病人进可能快地跟随镜片的翻转,并大声读每一个字。正常的测试结果是双眼每分钟翻转12个周期,单眼和双眼都要测定,双眼差别要《2周期/每分钟。

6. 下加:ADD 可以按照BCC的结果,初步给予下加,但要注意工作距离,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特别要注意你所给的下加它的距离范围,正常情况下是下加的距离居中,远近移动范围相同。

单眼屈光的检查
1. 首先明确,应用综合验光仪仍是一个主观的检查手段,为使你检查结果更具客观性,作为视光师要首先了解综合验光仪的性能,了解综合验光仪检查的不同结果,并能从其检查结果中分析出有效的资料。

2. 在进行综合验光仪检查前,应进行客观检影,可以按照你自己的习惯进行,通常的做法是应用手动验光仪上R镜片进行检影,R镜片为+1.50D,检影距离采用67厘米,(在67厘米处需要的调节为1.50D),检影结束后,打开R镜片,即为试镜数。

3. 在检影中散光镜片的加入,习惯上我们加正散光,但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平衡,有时会有过矫情况出现,欧洲国家更习惯加负散光,特别是在综合验光仪上,加负散光操作上可能更方便。

4. 检影后进行红--绿测试和视力检查,并记录其视力结果,进行主观验光检查。主观验光结束后仍然要进行红—绿测试和视力检查。目的是在每一步都基本保证不要过矫,保证红色里的黑字清楚,或红色里的黑字与绿色里的黑字一样清楚,但最好不要出现绿色里的黑字清

5. 加+1.00D模糊视的意义,主观验光结束后,在红—绿测试的基础上,这个结果为单眼终点验光结果,在没有进行双眼平衡以前,单眼前分别加上+1.00D镜片,使其产生模糊视,理论上说0.25D屈光度平均可以增加或减少一行左右的视力,单眼前加上+1.00D后,正常情况应减少1/2的最好矫正视力也就是说,如果矫正视力是1.0,加上+1.00D镜片后,合理的矫正视力应为0.5。

6. CAMP概念,CAMP是指用最大正镜度矫正的屈光度数(Corrected Ametropia With Most Plus),在进行双眼平衡前,应该保证单眼达到CAMP状态,然后再进行双眼平衡。

双眼平衡检查:

1. 目的:配戴屈光矫正眼镜的目的,首先是要保证单眼的生理性视觉分辨能力达到最好水平,因此我们进行了主观和客观的屈光检查。但配戴屈光矫正眼镜更重要的目的,是保证戴镜后双眼在看远看近时使用同等量的调节和辐辏,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双眼屈光度平衡,没有不等像视产生,双眼有足够的注视野和充分的融合范围,双眼能协调一致的使用,并保证矫正前的主导眼在矫正后仍然为主导眼,不对其过去的视觉状态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在处方前一定进行双眼平衡的检查,目的是保证你所给的处方是顾客最好的视力,最低的屈光矫正度,最协调的双眼视状态,为顾客提供最佳的视觉空间,避免视疲劳产生。

2. 方法有:三棱镜分视法,红—绿分视法,遮盖分视法,偏振光分视法。

3. 具体做法:三棱镜分视为例,以加+1.00D后的屈光为基础,打开双眼,视标选用加+1.00D后的视力,双眼前分别加入三棱镜,一般情况下,右眼前加底向下的三棱镜6左右,左眼前加底向上的三棱镜6左右,当然要试病人对三棱镜的耐受情况,酌情给予合适的三棱镜度数,目的是要达到双眼分视。请病人比较上下分开的视标哪一个更清楚,尽量在清楚的眼前减度数,保证每一次平衡都是在CAMP状态下,此视标平衡后,请病人继续分辨下一行视标,如果上下都不能看清,先增加屈光度再进行上下比较,如果仍然有一只眼看的清楚,减少清楚眼的屈光度数,直到双眼平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平衡到最佳矫正视力行。进行双眼红—绿实验,保证在双眼状态下,红≥绿。


    关注 大光明眼镜视光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