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医】徐世芬:三伏针灸可以调节免疫力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自入伏后,到医院敷贴、针灸的人就明显增加了,尤其...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自入伏后,到医院敷贴、针灸的人就明显增加了,尤其是往年经治疗后体质增强、发病次数显著减少的人群,更加乐此不疲。

那么,是否人人都可以冬病夏治呢,到底哪些人适合呢?冬病夏治究竟有什么作用,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



[b]三伏养阳,调节免疫力


[/b]

民间有伏针、伏灸的说法,指的是三伏天进行的针灸治疗。“其实,广义地讲,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进行的针灸治疗,都可以称为伏针、伏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徐世芬介绍说,“因为到了夏季大自然的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的阳气浮于表,与大自然天人合一,这个时候进行针灸很容易得气,治疗效果更好,可以提升阳气,也就是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这其实也是传统的冬病夏治理念。很多在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进行治疗,提升阳气可以事半功倍,抗病能力增强了,就可以防止冬天疾病加重。由此可见,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进行冬病夏治。

徐世芬主任推荐:平时经常感觉疲乏、睡眠不安的亚健康人群,颈肩腰腿痛等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中医认为阳气虚弱、体质虚寒者,都可以进行伏针、伏灸等冬病夏治疗法。对亚健康状态也会有所改善,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阳虚、体寒的人常表现为:平时比较怕冷,包括局部怕冷。比如:很多人夏季冷空调一吹,颈部、肩部、背部、腰部的肌肉就会感觉怕冷、酸痛,这是感受寒邪之后,寒湿导致的怕冷,比如常见的风湿、类风湿病人;有些老年人阳气虚衰,平时比较怕冷,常有“老寒腿”、颈肩腰背部酸痛,这是本身阳气虚弱导致的怕冷;有些人平时胃部怕冷,吃生冷食物就容易腹痛、腹泻,敷热毛巾就会觉得胃部很舒服,这种属于胃寒、脾胃虚寒导致的怕冷;有些女性月经期腹痛,用热水袋、暖宝宝敷在小腹部就感觉很舒服,疼痛减轻,被称为宫寒……这些人群都可以冬病夏治,进行伏针、伏灸治疗。

此外,有些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人群发病与季节相关,到了冬季这类情绪障碍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阳气不足、气血虚弱,免疫力低下,而产生失眠、焦虑症状。这类人群进行伏针、伏灸也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起到调节全身免疫的作用。



[b]针灸可补可泻


[/b]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统称,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徐世芬主任介绍说,针灸适应证比较广泛,一般的寒热虚实证都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针法:将针具刺入患者经络穴位,运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对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各种病症的治疗过程中,都可选择针法来治疗。

徐世芬主任表示,针法治疗的过程中还有多种不同的手法,包括补法和泻法。如果是虚证患者,可以通过手法操作来补其虚,如温阳、补气等,如果是实证患者,可以通过手法操作来泻寒湿、火毒等实邪。

灸法:用预先制作好的灸柱或灸草在患者体表一定的穴位上进行烧灼、熏熨,通过热刺激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柱或灸草通常使用艾草制作,所以又称艾灸。有些患者害怕针刺,甚至晕针,就可以选择艾灸治疗。

很多人认为灸法是治疗虚证、寒证的,但徐世芬主任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实,实证、热证也可以用灸法。可能有人要问:灸法治疗过程中那么热,怎么还能治热证呢?不是火上加油吗?“灸法也可以泻热、引热,可以通过不同穴位、不同操作方法来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徐世芬主任解释说,“通常温和缓慢的灸法具有温阳的作用,而快速燃烧的灸法则有泻热的作用。灸的时间长则为补,灸的时间短则为泻。比如,单纯虚证的患者可以重灸气海穴、关元穴等,具有补气血的作用;有些高热患者,可以通过灸大椎穴的方法来退热;上热下寒的病人,就可以通过灸腿上的穴位来引热下行。”

针灸:针法和灸法可联合使用,可以针刺之后再用艾灸,或者针刺的同时进行艾灸。比如,将针刺入穴位后,在针尾放上艾柱燃烧,热力可以通过针传导入穴位中,称为温针灸;或者将针刺入穴位后,取艾柱在针刺部位进行悬灸(不接触体表,在穴位上方悬空熏灸)。徐世芬主任表示,针法与灸法相结合,作用会更强。

可见,针法和灸法在寒热虚实病证的治疗中都可以使用。虚证者需要补,实证者需要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补法还是泻法。



敷贴拔罐埋线,各取所需




除了针灸之外,还有敷贴、拔罐、埋线、放血等,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合不同的患者和病症,可以各取所需,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敷贴:使用具有升发、渗透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贴敷在穴位上,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发挥药效。一般在使用敷贴之前,可以先在穴位上进行艾灸,使局部组织温热,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孔舒张开之后,再贴上敷贴药膏,药物的渗透作用就会更强,敷贴的效果也更好。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可以“一人一方”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敷贴治疗。比如:慢性咳嗽、哮喘、老慢支等肺系疾病患者,可以选择大椎穴、肺俞穴等;胃寒证患者胃脘不适、经常腹痛者,可以选择胃脘部位的穴位(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足三里穴等具有调和脾胃作用的穴位。

拔罐:以火罐为治疗工具,将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内迅速搅动,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排除罐内空气而产生负压,使罐吸附在体表穴位处。罐内负压使体表皮肤肌肉隆起、毛孔张开,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法主要针对肌肉、软组织的疾病进行治疗,可以改变肌肉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疲乏。主要适合颈肩腰腿痛、肌肉劳损等病症。徐世芬主任提醒说,医院所用火罐多为玻璃罐,燃烧放罐过程会有一定的危险,一定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不建议自己在家操作。如果家庭拔罐,可以选择气罐,更加安全,但气罐没有温热作用,效果不及火罐。而且,拔罐时间不宜太长,以免产生水疱,引起感染。

穴位埋线:将可吸收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线条,通过针管埋入穴位中,长时间刺激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线条全部被吸收的时间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所以可两周埋线一次。有些年轻的白领,白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就可以选择穴位埋线,一次治疗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很多人以为穴位埋线的作用就是减肥,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徐世芬主任指出,穴位埋线也可以治疗疾病。比如哮喘患者,就可以在背部的肺俞穴等进行埋线治疗。“埋线过程中也有针刺穴位的操作,可以利用手法对局部肌肉进行松解,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病症。”

放血:也是一种外治法,夏季治疗的效果比冬季更好。可以选择梅花针等针具叩刺穴位,放出少量血液,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一般适合血液瘀滞、虚实夹杂的患者使用。中医认为寒性凝结,容易导致气滞血瘀,有些寒证患者兼有瘀血证,就适合放血疗法。



总之,冬病夏治的方式有很多,一方面要根据患者的个人病情来选择,其次还要结合患者的需求来选择。具体取哪些穴位进行治疗,则要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理论来决定。
专家简介

徐世芬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海派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针灸学会眼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中医药领军人才、海派陆氏针灸传承人,曾获 “上海市最美女医师”称号,蝉联两届“上海市巾帼建国标兵”称号。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25篇),主编及参编专著7部,获得授权专利8项,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等各类奖项。擅长针灸为主治疗失眠、抑郁症、焦虑、中风、面瘫、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元疾病,认知障碍,各种痛症,胃炎、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肥胖等内分泌疾病等。
END


精彩推荐


产后抑郁不是矫情

瘙痒难耐的汗疱疹  该怎么用对“激素药膏”?

一早醒来脖子歪了  未必是落枕



    关注 健康财富订阅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