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没那么神圣,只是去看看别人怎么过日子(奥地利/瑞典行)

 

喜欢读Jane的文章,就像当年刚刚走入职场时,喜欢和她聊天,和她逛街一样。10年过去了,她一如既往的美丽,睿智,让人着迷。或许,你也会和我一样,喜欢她指尖流淌的文字,喜欢她随意的街拍,又或许,愿意和她成为朋友呢:)...





初到维亚纳,有两点不大适应。一是没有便利店,二是人非常少。

便利店似乎是现代大都市之必备,酒店前台不明白“convenience store” ,说“我们有超市,但周末不开门”。住在中心区域的老城,街道空旷,唯有景点区有些旅行团,除此之外没什么人。这和大上海形成了鲜明对比。

维也纳是明显带着欧洲小镇气息的城市,作为首都,更像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特点是不出挑,偏居一隅安静地存在,维也纳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城里的教堂轻叩着多年前的古钟,“金色音乐厅”貌不惊人让人差点错过,所有的商店咖啡馆很晚才开,公园的花草都不经修剪,生长得有些随意;咖啡馆里常看到大胡子穿风衣的老者喝咖啡看报纸,让人觉得有点穿越。

音乐之都维也纳整个城市都弥漫着莫扎特的因子,在参观”美泉宫“的时候得知,当年音乐神童莫扎特6岁就为女王演奏,深得女王喜爱,于是从纪念品到巧克力,莫扎特成了最重要的元素,虽然还有其他几位——海顿、舒伯特、斯特劳斯等,但无疑莫扎特才是维也纳的标志,另一位就是茜茜公主。

离开维也纳的那天,街上唯一的超市BILLA又没开门,一问还是因为假期。维也纳商业运营的日子真的没几天啊!







从维也纳乘坐城际火车前往著名的“Hallstatt” 小镇。小镇依山傍水,如童话梦境,溢美之词就不多说了,看图就能知道。

给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欧洲人的闲适和淡然。在中国 ,不管哪个古镇,到了晚上一定是歌舞升平,Hallstatt到8点就餐厅尽关,没什么灯火,唯一一个超市下午5点也关门了,如果不做点储备,晚饭搞不好要饿肚子。游人如织,但小镇如故。

(Hallstatt)



告别奥地利,北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原以为四五月份北欧必然风大天冷,夜长昼短,到了斯德哥尔摩才发现,完全是误会。五月初的斯德哥尔摩,阳光灿烂、云淡天蓝,早上4:30天已大亮,晚上8:30还不见日落。

跟奥地利的舒缓保守不同,瑞典活力满满。也可能是刚经历过极夜的冬天,人们全情沉浸在阳光湖水制造的完美图画中,享受着阳光的爱抚。欧洲人的矜持在瑞典看不到,草地上音乐喧嚣、孩童嬉戏、大人或烧烤或躺着日光浴,湖边一路上都是慢跑者,处处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动感。

一个城市有水就有了灵性,比如杭州有了西湖就成了天堂,但无疑斯德哥尔摩是很幸运的,它不是只有一两条江河,它就是一个浸淫在水中的城市,各个小岛由大桥相连,每个小岛几乎360度水景,我敢说这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斯德哥尔摩就更符合新旧互现的城市风貌,老城的教堂博物馆林立,但城区的酒吧和商业区也繁华异常。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围坐在酒吧外街两旁桌边,喝酒聊天,三五好友,晚上月亮未起人不散。

斯德哥尔摩的FamilyMart不少,这让生活多了些便利。但不得不说的是,瑞典的物价真是高得惊人,特别是蔬菜,在便利店看到180元左右的沙拉也不要觉得特别意外,这在瑞典属于正常。







游走于欧洲,尽管只是掠影,但总觉得给了人很多思考的时机。比如为何中华大地的人们几千年勤奋吃苦,却仍水深火热,无法像欧洲民众一般闲散淡定?生活是不是只有安逸,或者只有奔命?还没有其他的方式?

其实有些事情,只有离得很远,人才会去想,或者才有可能想清楚。所以旅行没那么神圣,你回来照样要面对柴米油盐,但它只是给我们一个机会,远离我们习惯的生活状态,换一个角度,离远些看自己,有些困惑可能就不那么困惑,有些纠结可能就没那么纠结了。

Hallstatt的民舍门口常吊挂一盆小花,房子常染成砖红或淡黄,其实这不难,难的是心境,是把“活着”过成“生活”的心境。我们都有一个家,可曾挂起小花?其实我们可以多挂点这样的小花。

(以上图片均为手机拍摄)

—End—


    关注 聆书轩之生而有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