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唐诗69】让所有好莱坞战争大片黯然失色的一首唐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只是一个传说。除非跟着楚子,每天听听故事,不知不觉:哇塞,已读了69首。22%!读了辣么...

熟读《唐诗三百首》,只是一个传说。
除非跟着楚子,
每天听听故事,
不知不觉:

哇塞,已读了69首。

22%!读了辣么多。
特别说明:由于工作调动,楚子五月进入忙碌季,近期打算将“醋溜唐诗”栏目降为每周(至少)一期,敬请谅解。这样做,也有助于各位亲细细体会唐诗之妙,真正读熟背透。另外,读到“醋溜”律诗、绝句部分,楚子将不再带大家练对联,而是希望各位亲练习、仿写律绝。各位亲,要跟上哦。

【说说闲话】

这个星期已经读了李商隐的《韩碑》,但是楚子忍不住再读一首,那就是高适的《燕歌行·并序》。这已经是《唐诗三百首》第四卷的第一篇,体裁也进入到七古的乐府部分了。

同样是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的不同在哪里?

岑参是以身体的各个感官去感受边塞和古战场,所以诗句里充满着触目惊心的画面感,甚至血腥味;

高适是以心、以对人的关怀去感受边塞和古战场,所以诗句里充满的是悲壮的号泣。

《燕歌行》这个名称,是汉乐府的旧题,据说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人说是中国第一首七言诗(这么了不起,然并卵,没有几个人读过)。

在曹丕之后、高适之前,也曾有不少诗人写过《燕歌行》,基本上是为思妇代言,属于闺怨诗。别以为那都是在关心底层妇女,有些不过是文人们在把玩女性的痛苦罢了。

但是,高适这首《燕歌行·并序》,却完全跳出了以前辣么多《燕歌行》的窠臼,格调高亢悲怆,音韵铿锵激昂,是盛唐边塞诗里面名声最响的一首诗,被称为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唐诗三百首》只收录了这一首高适的边塞诗,而且这首诗,随便哪一句都是名句。各位亲,把它背下来吧,这首大唐最MAN的诗,男人背熟了更男人,而女人背熟了更会欣赏男人。

楚子再奉送一点干货吧:“燕歌行”的“燕”字,请不要读成燕子的“燕”,而要读成燕国的“燕”,第一声,平声。读错了会被人笑话哦。

【今日读诗】




《唐诗三百首》卷四
燕歌行并序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楚子歪说】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个序,很容易懂,张公,指张守珪,在战场上先胜后败,却隐瞒败绩。但是千余年来,学术界却为了这首诗是批评张守珪,还是批评受张守珪派遣出征的安禄山(轻举妄动致败),争论不休。

楚子的看法,抛开学术圈无聊的争论,好好读诗吧,战争所造成的千万个冤魂,已经足以解释这首边塞诗为什么那么悲壮了,用不着管他是批评哪一个具体的人。

退一步海阔天空。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在一个苍苍茫茫的背景下,“男儿本自重横行”,中国好男儿多么的酷啊,连皇帝都要对他们格外恩赐。这个开头,没有悲,只有壮,豪迈得很。

“汉家”、“汉将”这种顶针的修辞,继承汉魏古诗的特色。这几句,押入声韵。

战争大片拉开帷幕了,场面好大哦。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紧迫之中造成势如破竹之感,突出了唐军的声威。

转为平声韵。

你可以惊奇地发现,这首七言古诗,居然有着律诗的对仗和声韵。

蒙太奇镜头一直在敌我双方之间切换,揪心呐。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形势险恶,敌方凭借山陵地形之便发起冲击,如雨骤风狂,我方战士死生过半,却听得将领们还在营幕中挟妓宴乐歌舞,这个对照太强烈,太惊心了。

转仄声韵。

死神一步步逼近,可是为什么还有人醉生梦死呢?这个对比所造成的悬念太过惊悚!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战场静下来了,冷下来了,战士的身影越来越少。为报皇恩而鄙视敌方是对的,然而殚精竭虑却未能扭转战局,这又是何等的遗憾。

又转平声韵,又见律诗的对仗和平仄。

将战争片瞬间转为悲剧,好莱坞都不敢轻易这么构思。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视线意外地离开战场,来到远方,那里有着长年思念征人而痛断肠的思妇。玉箸,指思妇的眼泪。这个画面的切换,使全诗的悲剧色彩十分浓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而读到这一句,还有几个人可以仍得住满腔的伤感?

又转仄声韵,还是律诗仄声韵的格律。

然而,大导演高适通过镜头切换,从女人的角度为战争而发出号泣,让悲剧气氛达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那“本自重横行”的男儿们呢?你们能去哪里?你们除了岌岌可危的那条命,还有什么?而且,此时此刻,寒夜的刁斗声中,杀气暗伏。

几乎全部是骈句,几乎全部符合律诗的声韵,一首古体诗,写得比近体诗还要节奏紧张,还要细腻传神。接连八句的仄声韵传递着悲壮的情绪。

好吧,再加重一点分量:让寒夜的宁静,再传递一些死神的信息。这几个层次的悲剧演绎下来,全世界的导演都吓尿了。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终于忍不住议论了。战士们死便死了,什么时候看重过功劳?战场上到今天大家仿效的,不还是当年的那个李广飞将军吗?

以平声韵结尾,十分哀婉抒情。

悲则悲矣,但是中国好男儿仍不失其初心的“壮”。这个首尾呼应,让全诗境界升华到天上去了。



这是一首叙事诗,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各段之间,脉理绵密,叙事、描写和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

士兵的效命死节 Vs 汉将的怙宠贪功

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 Vs 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

结尾提出李广,是古今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 Vs 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平、上、平、上、平,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

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以上所说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在整个大唐都是十分出彩的。

所以说,《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

顺便说一下,整首诗充满了愤青一般的批评色彩,其实是高适早期诗的特色。高适的上半生,是一个愤怒的乞丐,穷得真去要饭,然而穷得很有骨气;(然并卵)下半生当上官了,那愤怒也就消退了,变得世故而圆滑起来。

高适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中官做得最大的,被封过侯,死了之后还被追赠礼部尚书,不过仕途得意之后,那个著名诗人高适也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不知道这算是喜还是悲。

课间游戏】 学习累了,大家来对个对子,娱乐一下,如何?
四海为家云作伴,
--————————


【课前预习】

下一课我们再读一首李颀的边塞诗、七言古诗《古从军行》,比较一下不同的风格。


    关注 古诗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