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心得】教育之“度”贵在追求

 

教育之“度”贵在追求——渝水三小学习“思”与“悟”贵州铜仁市江口教育局常务副局长杨爱军当...

教育之“度”贵在追求
——渝水三小学习“思”与“悟”
贵州铜仁市江口教育局常务副局长  杨爱军
当渝水三小陈忠英校长“逐梦课改,在于追求教育的‘诗’与‘远方’” 一席动情演讲戛然而止但悄然无声后掌声雷动时,我不禁暗自窃喜:此次的学习效果和之后的落实效果有了。为期五天的课改逐梦之行,进课堂、听讲座、观校园、看教研、日反思、续跟进,辛苦但快乐,辛苦的是日程满满,快乐的是收获累累。回到家乡,看到团员们发自肺腑的心得感悟和快速行动,我知道,教育之“度”真的贵在追求。

 一、渝水三小教育之“度”

1、温度

教育是需要温度的,渝水三小的教育更是充满了爱和生命的温度。37度2课堂教学模式实质是一种对教育和对孩子们自由生长的爱的高于人的生命温度的追求,课堂上,教师们把控自我授课的度,放手给孩子们学习上的无“度”,因此,孩子们哪怕是一年级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我,有时即便是不成熟的,但时时处处无不体现着爱和源于生命自由生长的“温度”,“诗”意蕴深刻,“远方”已然可见。



2、限度

渝水三小办学条件和实施课改是有限度的,但她们在追求上却是“无限度”的。学校占地面积仅8335㎡但包容了42个教学班共2545名学生,空间的限度没有让三小教育人抱怨和退却,不能改变别人时只有改变自己,于是她们义无反顾“求变”,在课改路上孤独的“求变”,变思想、变观念、变课堂、变管理、变方式,她们不敢去想失败的结果,只有用追求、用对教育追求的“无限度”去求教育改革的“解”,她们成功了,成功让所有的质疑、谩骂、限制、诋毁“滚”到了一边,剩下的只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温度和梦想,但她们没有就此止步,因为还有“诗”和“远方”。

3、社会参与度

教育缺少不了社会的关注和参与,渝水三小人深谙其道。课改初期,社会的不理解甚至反对都没有让她们犹豫,因为,有时教育必须是教育人的事;因为,教育改革成功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和积极参与。因此,当改革取得一步步成功时,社会氛围一步步有了,家长参与一步步积极了,理解与尊重一步步回来了,家长志愿者、家校共建、家校联谊应运而生,一切教育或非教育的问题迎刃而解,“诗”更加丰满,“远方”更加清晰,于是,只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二、江口教育之“变”

江口教育需要改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完成“蜕变”,就必须改变教育人的思想,“变”什么知道了,关键是“怎么变”。渝水三小的教育逐梦之旅就是学习落实“怎么变”的问题。

一是真正落实课堂从传统向生态之变。江口“3223”教育赶超工程实施两年,如若还在犹豫讨论变与不变的问题,那么,改革永远无法真正落实。

二是真正落实行动从漂浮向扎实之变。我们需要解决课改为谁而该的问题,才能真正扎实行动。江口课改只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的生态引领而变,所以,我们的思想与行动就应该真正围绕一种教育与生命成长的“温度”去落实。

三是真正落实主体从教师向学生之变。教育的主体永远学生,无论是课堂,是自主管理,还是教育规律,因此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切改变均是合理的,但是,改变不能永远停留在口头,必须是全体教育人用一种“温度”和“责任”去思考落实学生地位的主体之变。



渝水三小的课改之路是一条孤独但充满“温度”的单体求变之旅,收获了鲜花和掌声,收获了一切,正朝着更好更深的“诗”与“远方”前行;我们的课改之路是一条的热闹但缺乏“温度”的区域求变之旅,收获了些许改变和艰辛,我们都在反思,在朝着更好更远的梦想追逐,但我们不能停留,不能在一种类似昏睡中追逐,因为我们还落后,因为我们更需要一种“温度”,更需要“诗”与“远方”招引!我只想说,奔跑吧,江口教育人;奔跑吧,江口教育!


    关注 渝水三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