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史话】童宁:晚会的庆典性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在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节奏放慢了,这时需要彻底的放松和开怀的娱乐。由于电视具有家庭性、欢聚性,于是许多家庭就把目光投向了电视,并且希望节日期间的电视节目精彩好看,希望文艺晚会沉浸在欢乐幸福的氛围之中。...



电视文艺类节目涵盖了电视屏幕上的一切电视文学艺术样式。主要是指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并给观众以艺术的审美享受的屏幕艺术形态。其中包括电视文学(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散文诗、电视报告文学等);电视戏剧(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等);电视艺术片(电视风光艺术片、电视风情艺术片、电视民俗艺术片、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歌舞艺术片、电视专题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等);以及各类电视文艺节目。虽然细分起来,电视文艺类节目还可以分为电视节目文艺晚会、电视专题文艺晚会、电视音乐节目、电视舞蹈节目、电视戏曲节目、电视曲艺、电视杂技节目、电视文艺竞技节目等,但是为了研究的便利以及考虑到一些分类的可兼容性,中国电视文艺类节目可分为文艺晚会、专题文艺、音乐电视、电视剧四种形态。 

‍‍文艺晚会
中国电视文艺晚会一般是指在重大的和重要的节庆、假日期间,为营造欢乐的节日气氛,丰富广大电视观众精神娱乐生活,特意组织的电视综合性文艺晚会,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小品等文艺节目组织在一起,经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串连,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电视文艺晚会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个历史的过程:起初,每天盛大的节日,诸如“五一”、“十一”、“新年”、“春节”,电视台一般只是为观众安排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以渲染和烘托节日气氛,满足观众的收视愿望;后来,观众不再满足只看到个别优秀节目,希望将社会上分散的,单一的文艺节目组合起来,串连为整体,在屏幕上播出,既有精采的节目,又有节日的气氛,在观众审美要求的推动下,电视文艺晚会的基本构架逐渐形成;再后来,随着广大电视工作者的不断实践,觉得只是将社会上现成的文艺节目组合起来,缺乏电视的特点,于是又根据电视艺术的审美规律,独创了一些文艺节目,将它们融汇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样,绚丽多姿,丰富多采的“电视文艺晚会”便应运而生了。

 


文艺晚会的庆典性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工作,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在春节期间人们的生活节奏放慢了,心情放松了,渴望调整一下紧张的心态,平衡自己的心理机能,这时需要彻底的放松和开怀的娱乐。由于电视具有家庭性、欢聚性,于是许多家庭就把目光投向了电视,并且希望节日期间的电视节目精彩好看,希望节日的文艺晚会沉浸在欢乐、幸福的氛围之中。

中国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者们根据电视观众的要求和自身的不断实践和探索,逐渐认识到:节日期间的文艺晚会应具有庆典性,整台文艺晚会的基调应该是在突出节日特点和意义的同时,努力创造热烈、欢快、万民同乐的节日气氛,自始至终要形成浓郁的节日气氛,使观众在文艺欣赏和娱乐的过程中,受到节日气氛的强烈感染。为了强化文艺晚会的庆典性,除了在节目内容和形式本身下功夫外,还要根据电视的审美特征,在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上花大气力加以强调,诸如:欢快的节奏、精致的舞台美术、绚丽的现代化灯光,火热火爆的道具,极富表现力的摄像造型,甚至包括主持人的神采、仪态、风度、举止言谈等等,都与观众的节日审美情趣有着重大的关系。

文艺晚会中节日气氛的形成,主要是依赖节目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安排,要尊重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注意节日的特点,讲究团聚、吉庆,避免悲伤、晦气;要注意综合文艺晚会的特点,讲究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性;在节目的安排上,特别要突出民族色彩;在做到雅俗共赏的同时,也要做到雅俗分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夜向全国播放的同时,还播出歌舞晚会和戏曲晚会,同时推出三台晚会就是为了使观众能够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审美层次观众的不同审美需要。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晚会和审美兴趣,一定程度上还决定于晚会和晚会节目的形式上。目前电视屏幕上出现的电视节日文艺晚会的形式,大体有“拼盘式”、“串联式”、“荼座式”、“报幕式”等,虽然受到观众欢迎,但年年如此,已失去了新鲜感,观众呼唤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因此,还需要形式的多样化、新颖化和独特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观众多种艺术样式的审美需求。

如今,在中国过年把吃饺子、放鞭炮(部分城市禁放除外)、看春节晚会视为三件大事。春节晚会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在老百姓的意识当中。一当春节晚会在除夕之夜20点整与观众见面时,亿万人民围炉守岁观看节目,形成万人空巷,几亿人同看一台戏的壮丽景观。春节晚会之所以受到群众喜爱并且到了“不看就过不好年”地步,就是因为它有三条带规律性的东西。



一是民族化,春节围绕除旧迎新,形成许多节俗,这些节俗,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演幻出许多新的民俗形式,然而从未偏离传统的轨道。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海内还是海外,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所有炎黄子孙的心中都会激荡一股民族的热潮。春节联欢晚会也正是在这个黄金时间以电视为传播手段走入了千家万户的节日之夜并借助卫星传到了大洋彼岸。它将亿万个家庭的节日生活连成一气,抒发发海内外炎黄子孙一脉相承的血缘和亲情。



二是综合化,从中国电视十余年办春节联欢晚会的实践来看,歌舞、小品、相声是晚会的三大支柱,再辅之戏曲、曲艺、魔术、杂技、器乐、武术、绝活、气功、谜语、游戏等节目。近年来,嫁接式组合的节目异军突起,给人很强的感染力。如:融评剧、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于一体的戏曲小品《拷红》(1990年);由马派、高派、言派、余派四大名家联演的唱段《劝千岁》(1991);由越剧人物小白菜、川剧人物凤姐、黄梅戏人物严凤英、京剧人物徐九经组合而成的戏曲节目《庙会风光》(1992年);由钢琴、芭蕾舞、小提琴组合而成的《游子吟》(1994年)。还有用武术和舞蹈嫁接而成的《狗娃闹春》(1994年);由时装表演和独舞嫁接而成的《山妞与模特》(1993年);由书法和戏曲嫁接而成的《洞房花烛夜》(1991年)等。春节联欢晚会还可以将体育、速算、速记、抽奖、竞猜、纪实采访、新闻报道、现场直播等活动综合在一起,形成晚会节目中的一部分。



三是喜剧化,春节民俗千古流传,在传统的形式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美德和传统文化而欢乐地过春节,正是这种美德和文化最好的承上启下的形式。欢乐,是春节联欢晚会的主基调,可以说,没有欢乐就有必要搞晚会。要体现欢乐的宗旨和主题,最好的体现形式就是喜剧节目,其中当以小品、相声、幽默歌舞、曲艺、游戏、杂耍、主持人幽默的语言等为主。每每能够流传的节目,往往是喜剧节目。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电视记者为您服务





童宁,男,高级记者,现任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参与拍摄、编导、创办、策划的栏目有《人物述林》、《九州方圆》、《社会了望》、《观察思考》、《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对话》等。担任《陈银凤开店》、《运河人》、《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360万人的实验》、《八市长谈改革》、《话说人体包装》、《延伸的长城》、《大命脉》、《风展红旗》、《中国大西北》等纪录片、大型系列片、特别节目总导演。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电视论纲》的写作并担任编审,著有《即兴采访》、《电视记者新概念》、《电视节目结构方法》、《电视传播形态论》等电视文论,在《人民文学》发表小说《永远的影子》、中篇纪实文学《澳门往事》等文学作品。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人才。担任国际国内大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奖等评委。


    关注 电视记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