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夫人——文本的理解是体验

 

理解是一次心灵体验...



蝴蝶夫人——文本的理解是体验

2014年4月1日 17:41



作者:吴一欢 朗诵:息羽听



我还在十七岁的时候并没有看懂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还嘲笑这部歌剧 -- 一个日本女人外嫁给一个美国男人,婚后美国佬回国多年未与日本太太联系,最后女主角得知了她的丈夫在美国已经有了家庭。最后她自杀了。。。确实挺狗血的。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总是和各种各样的追求者玩暧昧,也不断更换自己的恋人。被爱情杀死的女主角只有在电视剧里出现。如果结局是她在得知真相后对平克尔多咧嘴一笑,释然的一句「WTF」,这远比自杀、杀他、病死更戏剧化。

经历过几次失败的恋情后,我对这个角色也开始似懂非懂。「在一场恋爱关系中,并不是只有你爱我,我爱你那么简单。牵连着尘世中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我曾经对那个我一直坚信是我灵魂伴侣的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第三者,不是价值的差异,而是生活。我们分开不是爱得不够,而是我们努力过,只是输给了自己」。多年后我确认了自己的心情,即便是被时间洗净了所有情愫,至今也没有忘却那一丝遗憾和当时的悔恨。「我们绝不会分开的」,正因为年少,正因为青春的萌动。我们只看到了当时的良辰美景,我们山盟海誓却忽略了流年似水,没有猜到结局。
 
每当看「蝴蝶夫人」,就会避免看最后一幕。如果这个女人不死她又该如何活下去呢?在蝴蝶那个年代,日本女人能从事的职业只有农民、艺妓、女佣、色情服务。即便是明治实行了废刀令,武士阶级在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削弱。也就是说在废刀令之前,武士可以当街用老百姓试刀,草菅人命也是合法的。生在社会最底层的蝴蝶遇见了一个美国人可谓自觉生活有了依靠。虽然普契尼在剧中没有细致交代二人在思想上的碰撞,不过我们可以大胆进行这么一个想象。一个来自超级大国的洋鬼子对一个没有见过市面的,闭塞的,还处在封建思想的女孩进行洗脑:「嗨,你知道吗?在美国,男女自由相爱,男人只娶一个太太。因为他们尊重自己心爱的人;在美国所有人受法律保护,没有日本武士那样野蛮;总统可以竞选,只要人们努力工作便可以获得金钱,就可以拥有地位」。

蝴蝶如同其他日本新青年一样受了基督教的洗礼,接受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把美国式婚姻当成了信仰,便使得她觉得在精神境界上高人一等,这也正是悲剧的开始。在丈夫离开日本回了美国,蝴蝶彻头彻尾成了一个种族主义者。当有日本追求者出现,她高高在上地将日本与美国对比一番。普契尼还在此处加入美国国歌的motif,也算是对自由、平等的一个嘲讽。在看似蝴蝶大胆追求爱情,不畏犯法去施洗变成基督徒的背后映照出一种强国的文化侵略,日本与美国的文化碰撞在该剧中成为了戏剧冲突的至高点,这也导致了蝴蝶在婚后的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很明显蝴蝶爱的不仅仅是平克尔多这个人,而是美国式生活,她憧憬梦幻的国度。如果换一个美国人或许她也会不顾一切和他结婚。

接下来是多年的等待,我们时常靠等待来证明、来试探爱情的忠贞不一,等待越漫长,最后得到的答案越残酷。伽达莫尔说:「理解是一次心灵体验」。我想如果是我等一刻钟也是长久的煎熬。能让蝴蝶坚持等待的原因可能是美好的回忆吧。在此期间她也曾动摇过信念,只是无法面对残酷的结果。就像上段所说 -- 在日本一个女人能做什么?靠什么职业来维持生机?和儿子饿死在大街上吗?那还不如像祖先那样光荣的死去,回不去了,站在高高的山崖,眺望远方,只有漫长的等待。
 


Magda Olivero演绎了最后一幕的「蝴蝶夫人」,这也是唯一一个版本运用了大量的嚎啕大哭,绝望、幻灭,达到了精神崩溃的顶点。我以为我已经过了那个年龄,忘记了感动,开始变得麻木。而Olivero演唱的每一句甚至是她的呼吸都让我晕眩。

我想起这就是戏剧的力量罢,我们感动是因为在她们的故事里,寻觅出片片缩影,后来发现了自己。

欢迎关注


    关注 hey我在这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