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新任院士校友齐聚浙大,展望学科发展2030

 

院士展望2030共话学科发展未来...

未来十五年浙大的学科将会发展成什么样?

一流学科建设有哪些新举措?
5月21日,在诞辰119周年之际,浙江大学特别召开座谈会,2015年新当选院士的七位校友代表和教师代表与学校各学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展望一流学科建设的未来,为母校学科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吴朝晖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浙大学科发展的布局、现状、目标和举措。他指出,浙江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承担起创新使命,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努力跻身未来的国家发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展望未来15年,学校必须积极应对未来的多种挑战。一是构建形成有效对接未来知识社会需求的学科布局,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战略性的学科平台和科研联盟,才能够迅速回应国家和学校的重大需求。二是建成更加丰富,具有成效的知识中心、创新中心、文化中心、战略中心,为未来的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推动建设学科的开放式的创新格局,进一步打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脉络,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创新资源和国际化的资源,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领袖人才。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院士们都讲了些什么吧~


罗安

湖南大学电气学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只有有了一流的人才,才可能会有一流的科研成果,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所以人才是本。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第一,要选拔、培养和引进好的人才或者学术带头人。学校一方面要对校内现有的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第二,一个学科应该形成金字塔型梯队,下面有一些青年才俊,中间有领军专家,上面有学术大师。其中,青年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作为大学,培养人才是根本,只有我们培养出日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高水平的学生,才能提升学校的声誉。第四是基地建设。好的科研基地能够成为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的集聚地,人才又是创造出具有创新性、高质量和高影响力的成果的主体,从而实现基地、人才和成果的良性循环。第五是学科特色建设。那么如何体现学科特色呢?我觉得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最后一点就是,不要为了学科而学科,应该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调整评估、检查、考核制度,去除机械化的评价指标。在宽松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科也会成长得更好。



陈仙辉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想从我所在的物理学科来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首先,我们研讨20年、30年后的学科建设,方向很重要。当下,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国家符合战略需求,也是未来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曹光旱教授在超导新材料发现方面做得非常有特色,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团体体量不够,所以总体实力还是不占优势。因此我觉得一个学科要有一定的体量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势。

其次,浙大学科很全,复合交叉性学科的建设有非常大的优势。从物理系来看,量子调控、能源材料和物质科学这三个方面都是符合国家需求的,也是当前国际学科发展非常重要的领域。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用好一流的人才。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如何给年轻人以宽松的条件和强大的支持,让他们发挥他们的才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一个学科的发展要整体上有高原,高原上再有高峰。所以我觉得体量要有一定规模的,需要研究如何布局。

我是学理科的,在外人看来,浙大的理科相对薄弱,而工科很强,所以在理科建设方面还是要加强,特别要加强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其实,工科和理科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的氛围要更包容些,视野要更宽广些。



张新友

河南省农科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大的农业学科历史悠久,学科丰富,声誉良好,具有比较雄厚的实力。虽然浙大农科已经有比较良好的基础,我们还是应该继续加强农科建设。农业学科对浙大建设世界一流学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学科综合,而且彰显了一个学校的社会责任。

对于浙大的农科发展,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在学科定位上,我觉得浙大农学学科的定位要进一步明确,要把引领我国农学学科的发展、解决区域、国家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发展目标。同时要制定比较详细的学科规划,集中优势资源构建学科高峰。综合性大学的农科和农业院校的农科不完全一样,我觉得凝练学科方向,办出特色,局部突出更重要。另外,要保障学科基本的规模,提升地位,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学校还是要给予宽松优惠的政策。

最后一个建议是完善基地。农业学科的实验条件非常重要,我们常说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但是在写在大地上之前,我们应该有设施完善、条件较好的试验田,这样才能保证科研产出,保证科研成果的转化,才能保证最后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



陈学东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从今后发展来看,极端制造、绿色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过程工业装备未来的主攻方向。

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专业提一些建议。

首先,希望学校继续关注和支持化工系。浙江大学化工系的发展是非常有特色的,在全国高校里面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

第二个建议是希望重视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最近几年我感觉浙大毕业生好像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比较少,反而是其他一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上的比较多。这样会有风险。主力军少了,将来学校的优势也会少了。最近几年我连续提出全国人大的提案,希望把在企业中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毕业生的情况作为衡量学校评价指标的内容之一。这样才能体现教育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国家创新主体中发挥的作用。我建议浙大对工程师的培养予以关注,学生毕业后要多元渠道发展,鼓励学生到企业中去,到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去发挥自己的作用。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未来化学工程将走向何方?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学科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密切融合,可形成分子化学工程,能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化,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满足国家向科技强国迈进的战略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分子化学工程与技术将成为流程工业的平台和交叉学科的基石。

浙大化工系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个化工系,历史非常悠久,成果非常显著,而且孵化出很多学科,就像老母鸡一样。现在,“老母鸡”需要学校给“大米”,继续支持。

我希望我们现有的资源能够围绕新的学科发展方向来加以整合,建立新的学科创新基地,汇聚顶尖人才。比如,可以成立分子产品工程研究院、分子化学工程研究院和纳米药物研究院,这样我们的学科经过若干年的建设以后,又有新的成长点,能够重新回归到世界一流的行列。



杨树锋

浙江大学地科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学校学科建设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战略方向的把握,一个是对机遇的掌握,一个是学科内部的和谐程度。

我觉得机遇很重要。我们成功的学科都是抓住了发展机遇,比如抓住了国家重大需求,抓住了学科发展前沿。所以规划定了很多,但是千千万万一定要跟上国家发展的节奏。

学科建设过程中重视和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很关键。一个学科,总有一个带头人,带头人要起到带头作用,其他人要支持好配合好,怎么来做大家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大家劲往一处使,有时候甚至还要做出牺牲,党建工作就能发挥作用了。

另外,我觉得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才,要非常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有句话说,“揽天下英才定天下”,讲的就是引进人才,非常重要,但我觉得还有一句话也很重要,那就是“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我们还要把天下英才招进来培养起来。在这其中,我们学科建设的一部分力量来自于研究生,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在学科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生招生的自主性比本科生招生要强,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动动脑筋。



陈纯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整体来看,我觉得未来五到十年,软件工程学科还是按照“3+1”的架构来发展。我们希望在这些具体的学科方向上能够做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内领先的软件工程学科。

第一个方向,要把物理、信息和社会这三元融合为大系统。

第二个方向,面向云计算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超大规模和云计算环境对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软件体系结构和软件平台技术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个方向就是大数据。当前各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各种形式数据,如何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并快速地从中分析挖掘价值信息已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共同的聚焦点。

第四个方向是复杂服务计算。这也是计算机学院以吴朝晖教授为首的团队提出来的。从服务的模式计算到系统架构和软件平台,我们已经有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  ◆
✔ 一句话新闻


5月24日,浙江大学2016年德育与学生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举行。《辅导员: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力量》新书发布。
(点击文字即可了解详情)
✔ 缤纷浙大
夏日祭,
属于夏天的节日。
水枪、套圈、捞金鱼;
风车、浴衣、西瓜汁;
和次元没有关系,
因为,我们的夏天是一样的啊(*/ω╲*)
5月29日,15:00-19:00 ,
快来文广和我们一起创造夏日的回忆吧!
面向对象:校内外人员
(点击蓝字即可了解详情)


来源:浙江大学报

今日编辑:陆海燕


    关注 浙江大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