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蜂蜜不断、严重冲击真蜂蜜市场

 

多款蜂蜜涉嫌造假真蜂蜜深受其害日前,北京市食品办责令11种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停售。其中6种是“冠有阁”蜂蜜,不合格原因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也就是喝起来很甜,却没有蜂蜜特有的香醇味儿。...





公告:亲,谢谢您的陪伴,与我们一块同行!欢迎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363762399

  假蜂蜜不断、严重冲击真蜂蜜市场

多款蜂蜜涉嫌造假真蜂蜜深受其害

日前,北京市食品办责令11种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停售。其中6种是“冠有阁”蜂蜜,不合格原因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也就是喝起来很甜,却没有蜂蜜特有的香醇味儿。

按照规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应≥60%,但这6种不合格产品实测值最高35.6%,最低只有25.4%。对此专家表示,“果糖和葡萄糖”指标虽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却是蜂蜜的重要质量指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过低,表明产品可能掺入了其他糖类物质,也会造成蜂蜜产品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降低。

事实上,蜂蜜掺假现象长期存在,每年都有质量抽查曝光相关问题产品。日前,中国香港消委会的一项蜂蜜检测发现:55款蜂蜜样本中有14款掺杂了糖分。被检出掺杂糖分的产品中有12款竟然还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当中7款甚至声称100%天然或100%纯正。

近日,《消费者报道》刊发长篇文章,聚焦我国多个著名蜂产品企业涉嫌造假,造假技术与监管检测技术赛跑。检测的8款蜂蜜中,出现掺杂糖浆、菌群超标等情况。假蜂蜜大行其道,本土真蜂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重的冲击。

著名蜂产品企业蜂蜜涉嫌造假

5月3日,《消费者报道》刊发《8款蜂蜜测评:多家著名蜂产品企业涉嫌蜂蜜造假》一文,引起国内外蜂产品行业的极大震动。

《消费者报道》挑选了我国8家蜂产品企业的蜂蜜,并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其中包括6款洋槐蜜和2款麦卢卡蜂蜜。通过检测糖浆、淀粉酶、羟甲基糠醛、甘油等新鲜度和品质指标,葡萄糖、果糖等特征性指标,以及氯霉素、菌落总数等安全性指标,衡量蜂蜜的品质变化。

检测结果显示,2款麦卢卡蜂蜜均有掺杂糖浆,涉嫌造假;部分洋槐蜜存在菌落总数超标、葡萄糖和果糖总含量较低、发酵程度高等情况。

据了解,随着糖浆制作工艺的提升,蜂蜜鉴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像木薯、小麦等新型糖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检测方法。目前对掺假蜂蜜鉴别的方法主要有smr(大米糖浆检测)、smb(甜菜糖浆检测)和smx(糖浆标志物检测)等。

记者走访本地商超发现,虽然我市养蜂业规模较大,但商超里没有一款本地的蜂产品。原本有很多系列蜂产品进商超,为何突然从商超撤柜下架?

在全国蜂产品掺杂制假十分严重的大环境下,由于假蜂蜜制造成本低,市场价格优势明显,普通消费者难以辨明真假,不少蜂产品企业无法抵御恶意市场竞争,行业生态链遭受极大破坏。

“大米、甜菜、红薯等经过加工转化成液体糖浆,其主要成分和蜂蜜近似,且浓度相当。实际上,作为一种甜味剂,糖浆在食品生产中是允许添加使用的,但掺到蜂蜜里就是造假。”甜菜糖浆1.8元/500克,大米糖浆1.25元/500克,而真蜂蜜的成本是它们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更别提流通环节带来的成本。所以对真蜂蜜的影响是巨大的,









点击“阅读原文”

黑龙江省南北笼蜂研究所


    关注 黑龙江省南北笼蜂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