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栏  嘚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本文是软件IC圈原创文章,原文刊载于“软件IC网”,转载请注明作者“软件IC圈”黄锡伟:网络和软件行业的老...



本文是软件IC圈原创文章,原文刊载于“软件IC网”,转载请注明作者“软件IC圈”



黄锡伟:网络和软件行业的老兵,中国位列前位的制药公司合伙人,医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探索者,公益基金的试水者。

最为喜欢的是: 读书、思考,行走。

秉承:以大善看世界,以信心看未来,以利他为信念,以唯微为起点,以执中为准则,如是。

遇到一个老朋友,在筹建互联网创业公司,正好团队主要的几个人我都熟悉。大家在一个较细分的领域中,找到一个痛点,准备大干一场。不过吃过一顿饭之后,我对他们确实有点担心。这几位都是腼腆的人,却要做互联网这个需要“嘚瑟”行业的应用。朋友说,我们是做行业互联网的,和市面上流行的系统不一样,我们是在做颠覆某一个行业方向的事情,是在做优化流程的事情,我们不需要像小孩子一样天天秀朋友圈,天天“嘚瑟”。

这样的话没有错,狂热追星的是孩子们的事情,狂热去干一件事是二、三十岁孩子的事情,可是互联网世界、数字世界不就是在说他们吗?你想做事情,想改变这个世界,想颠覆一个产业,想要在未来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你是在做“酒好不拍巷子深”的古老故事吗?你是在做被“三请四邀”才能出山的“诸葛亮”吗?不是的。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变化都是那么快,即如当年的好酒肆也需要挂一个招牌去让客人记住,即如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也有“自比乐毅”的自我包装(或自我期许、自我抱负),可是你们呢?

只是想做出一个产品、一个系统给世界?世界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产品、构思和方案?也许,世界会为此而延迟。可是多半不会的。要“嘚瑟”吗?也许你觉得这是一个过于浮躁、过于自我、过于不成熟的词汇,你总觉得不习惯?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夫子说得这些,都在我们的骨髓中,这是在2500年前,那个时候社会几百年而凝固不动,三十所立,能解答了四十岁的疑惑,也让五十岁知道世界的运作,可是今天不一样了?看别人的“嘚瑟”,不要小看“无知”、“无聊”和“无趣”,要看到其中的情感,你不是要了解这个世界吗,从“嘚瑟”中也许你就能有所启发;你不是要和客户互动吗?从“嘚瑟”、“吐槽”中可以看到“极端”的声音,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众的事情,这不就是改变的机会吗?

这只是看“嘚瑟”,而你自己还要“嘚瑟”,不要像“一个全能的上帝”躲在幕布后面,你只有让客户感知真实的你,你的产品、你的方案才能产生一个连接,你对世界的贡献才能有机会成为一个贡献。不“嘚瑟”的你躲在幕后,即便你是一个美女,也很难有所被人所爱。不是吗?

好吧,如果这个“嘚瑟”,你还不能接受。那我们就换一个词汇吧。叫“分享”如何?分享个人经历、分享系统经验、分享种子用户所见所得,给别人以认识、以启发。不要以为,这个“分享”只是为了宣传,而是为了沟通,沟通确实非常重要。

在互联网这个快速沟通的世界中,如果你没有沟通,相当于你没有能力去推进这个世界的要素。如果没有对外沟通的能力,就去找可以沟通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找一个伯乐,帮你去发展。可这一步还是需要“沟通”的。这是一个要“沟通”、要“嘚瑟”、要“分享”的时代,没有这些,将会很难生存、很难发展。
热点文章:
冯宇彦:触及灵魂的认知计算:IBM的“旧瓶装新酒”?

赵 刚:永不夺权成将军

谢 耘:原始创新之路

邹 均:迎接 “无机物智能” 时代的到来

刘昌伟: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董光浚:企业如何做新媒体运营

鹿 崇:开启数字化医疗新疆域

张 岩:追求理想,先从影响身边的人做起黄锡伟:别迷恋自己,你的时间在外面

孙惠民:唯有平台才是王道

马 龙:大数据告诉你,哪省高考题最难!

王舜林:供大于求的“技术人才”涌向何方?

郑 奎:机器超越人类指日可待?

张振伦:免费是“毒药”



我也想成为微专栏作者,怎样加入?

如果您也想成为软件IC圈的微专栏作者,请将您的稿件及个人简介发送至邮箱:wu.zheng@softic.com.cn,期待您的莅临。


    关注 软件IC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