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不用力”用力非太极

 

驴拉磨转风拂柳梢引根开意导形练真正太极功夫的...



驴拉磨转风拂柳

梢引根开意导形

练真正太极功夫的途径是“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柔并济”,“极柔软,然后极刚坚”。这是内家拳区别外家拳的最根本区别。按照前人的经验,要达到这样的功夫,练功时必须用意不用力。如太极拳论云:“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太极十三势歌云:“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经过长期用意训练,逐渐实现换劲,即不断去掉后天拙力,开发先天灵劲。这就是真正太极拳的独特练法。

对于“用意不用力”的原理和效果,杨澄甫在他《太极拳说十要》中说得较为明白:“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

那具体在练的过程中,不用力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呢?这主要是克服四肢惯性用拙力的问题。首先两脚不能用力,两脚用力,全身难松。要求不能用力踩和蹬,留给地面的只是你自身的重量,不要额外向地面去加力,前移、后退、左右只是你重心的倒腾。只要这样,会逐渐体证到猫行、树叶飘落到地和履薄冰的感觉,实现脚的轻灵。对于双脚,具体详见前面的文章。其次双手不能用力,从肩到手指肌肉不要紧张,必须放松,不要摒着力和贯着劲,双手的屈伸主要靠意气的牵引来活动。要逐渐去体会这样的感觉:双手好像上面有线牵拉着,一不小心,双手因为自身的重量就要掉不来。或者双手扶在水面的球上,球一拿走,双手就要掉下来。或者也可体会双手如风吹杨柳的感觉。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说双手要用力,就只要小心地维持不掉下来的这点“心力”就可以了。

再来谈谈练拳中如何用意呢?

首先简单讲一下什么是意。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思想或思虑,包括思考、分别、判断、理解、分析、研究等等,这是脑的能力;认识心理世界的能力我们称之为体验,包括感受、觉知、觉察、体会、观照等等,这是心的能力。这里讲的用意是指心的能力,用意实际上也可称“用心”,用“心意”,但不是用脑的思虑。用心意是有能量的,用脑的思虑是没有能量的。所以佛家讲修练要“息脑用心”,太极拳也如此。当然开始时很难分清用脑还是用心意,以后会体会的。

太极练拳中用意的诀窍可归结于拳经中“意气君来骨肉臣”和“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两句话,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是“被动练拳”,是拳练我,不是我练拳。

总的用意原则是:想象手和脚都是由手指和脚趾外无形的线牵引着活动,手脚的活动都是被动的,没有想像线的方向牵引,自己身体不能主动运动,自己可比牵线木偶。只有手脚方向向下、向内的运动,不是被线牵动,是顺由手脚自身重力落下,但要体会落下时还被手脚外线提着的感觉,即落中有提。这样日积月累地练习,身外之意会无中生有,自身会从有变无,逐渐达到拳经上讲的无形形象,全体透空,舍己从人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理解用意,下面引用我认为相当不错的两段文章,可参考:

陈耀庭老师文章中写道:记得六十年代我与拳友陈惠良去拜访杨老(杨禹廷),请教他如何打好太极拳时,他说“盘架子要像毛驴拉磨那样”。为什么要像毛驴拉磨那样,当时并不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深感这是练太极拳的原则,是基础,是方向,越来越感到这一点拨的金贵。“毛驴拉磨”是指:我是磨,毛驴拉着我转。这样就能松腰、活腰,随着毛驴转,我不是主动转,是被动转。打太极拳与拳击、摔跤不同,腰不能用力。如果腰用力,腰带手,腰就僵了,错了。拳谱上说腰要“活似车轮”,要知道,那时候都是手推车,牲口拉的车,轮子都是被动转的,不是现在的汽车,摩托车是主动轮。“毛驴拉磨”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具体练法,这里的“毛驴”就是“意”。陈老师同时还以“两手春风拂杨柳”作比喻,说明两手不但要像杨柳那样随风飘柔,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被春风吹动的,是被动的,春风是“意”。

李光昭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如何才能以拳意为主呢?或有朋友问:拳意看不见、摸不着,到底有没有呢?她到底藏在何方?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拳意在你的身外,拳意即身外意。拳意上在天,下在地,就在你身外的空间里。仍以起势为例,当你垂手站立、平心静气后,切忌不要以我要用手指领手臂缓缓堋起的意念来指挥起的动作;而是我平心静气,毫无动意,是身外天上有一无形之绳索牵着我的整个手臂向上抬起;我是不得不顺其意而被动的缓抬臂膀。此时之意即是拳意。我之动是依拳意而动;是被动。我随拳动,拳为主,拳意即我意。此刻,拳主我次;拳重我轻;拳实我虚;拳我相合;我即拳,拳即我;有拳有我,无我无拳。

从上面的用意练法也可得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太极拳用意上是“以梢带根”的,即是以手带腰(身)的,不是以腰带手的,尽管外形上看是以腰为主在转。而外家拳是以腰带手的,着重练以腰为主的整体爆发力。以腰带手的练法,其注意力必在腰,是主动的练法,这种练法腰不会灵活,也练不出真正的太极劲,借不了力,不可能“四两拨千斤”,推手中也很容易被人摸到并控制腰。宋氏太极九宫步歌诀中写道:以手带步两翅摇,以身带步水上漂,以步带身任逍遥。形象地描述了两手在鸟飞、游泳时带动全身的关键性,也值得好好玩味。只有以手带,功夫才能上手。

总之,按照用意不用力的练法,最后会达到三个效果。简言之,一是体外会无中生有,会在空气中游泳;二是体内气血流注,“气遍身躯不稍滞”,会体会到水银般流动;三是会以气的自然鼓荡带出和谐的动作。


    关注 太极养生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