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彝族的酒文化那么浓?原来有这么多含义

 

点击标题下「顺福缘」可快速关注有好礼!!!!...




点击标题下「顺福缘」可快速关注

酒,在彝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
彝家人待客有无酒不成礼之俗。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喝错了的酒!”如果你去彝家做客,不管你是哪儿来的客人,也不管你去哪一家,当你进到堂屋时,全家老少就会主动起身让座。殷勤的主人,就会双手端来一碗香味四溢的“大碗酒”。当你接过酒碗,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时,主人就会喜笑颜开,马上从火塘中取出茶罐,给你倒上一杯浓茶,热情地和你攀谈。渐渐地,彝家人赤诚的心和爽朗的性格,以及浓烈的酒文化就深深地铭刻在你的心里。



在彝家,有这样一句谚语:“所木拉以以,诺木支几以”,意为汉区茶为敬,彝区酒为尊。每逢婚嫁,以视“酒足”为敬,“饭饱”则在其次。每当丧葬时,讲究送酒多者为最敬最孝;家族间、个人间发生打架斗殴纠纷时,理亏方往往打(买)酒赔礼道歉,即可消除民事纠纷或双方怨恨。
酒是彝族最为重要的特色饮品,喝起来舒服、畅快,是任何饮料和食品都无法取代的。彝家人有这样一个谚语:“两座山不能靠在一起,两碗酒可以把朋友连在一起”,“田埂是稻子的护埂,美酒是友谊的纽带”。可见酒已成为彝家人缔结友情、接物待人、调解纠纷无法替代的法宝。



彝族酒文化饶有情趣,丰富多彩。你若在彝家举办婚事时做客,就能听到许许多多彝家人传唱的酒歌。单说彝家“婚俗酒歌”,就有“吃口酒”、“奉席酒”、“迎亲酒”、“进门酒”、“交杯酒”、“留客酒”、“献礼酒”等酒歌。在彝家山寨,有歌声的地方就有酒,有酒的地方就有歌,无论是青年男女唱的情歌,还是毕摩唱的“祭祀歌”,不管是彝族开天辟地的“创世歌”,还是描述彝族先民生生不息的“劳动歌”都会使你沉醉在酒歌交融的情调中。
在彝家酒桌上,媳妇与公公、大伯与叔叔之间喝酒时有回避的习俗,以表示互相尊重和友好。平时坐立行走都得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有粗俗的言词和失礼的现象,否则就是伤风败俗、触犯祖规。彝族以酒为贵,民间有句格言:“一人值一马、一马值一坛酒”,认为世上没有天大之事,只要有酒,一切大小事情都可解决。在彝家,几乎年老的长者都会讲起“彝海结盟”的故事。
那是1935年4月,红军长征途经四川凉山县,红军首长刘伯承与彝族头人里基小约丹,在凉山冕宁县海子边当场举行打鸡血酒仪式,后来果基小约丹组织了一批青年彝民,克服重重困难,把红军一批批护送出境,忠实地履行了刘伯承将军的重托和自己的誓言。在彝海结盟的故事中,酒成为结盟的媒介和履约的保证。
总之,酒是彝族迎来送往、结交朋友、联络感情的桥梁;酒是彝族礼仪姻亲、谈婚论嫁的粘合剂;酒是彝族调解社会纠纷、化解矛盾的最佳赔罪物;酒是彝族解除疲劳、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毒除菌的良药。无论从酿酒到饮酒的规矩,还是喝酒的酒具,彝族酒文化在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中独树一帜,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酒不断地焕发出它的生机和活力。
有好礼!!!!


    关注 顺福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