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漩渦的樣子

 

三年只是一瞬。然而歷史轉彎,往往也只是一瞬。2013年,自中英談判時埋下伏筆30年的香港民主政制問題進入了最...



三年只是一瞬。然而歷史轉彎,往往也只是一瞬。

2013年,自中英談判時埋下伏筆30年的香港民主政制問題進入了最後的「攤牌」關口,而北京在2014年為香港決定的「普選方案」,激起了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本土民主運動:在催淚彈的煙霧中,近百萬市民為反對「假普選」、爭取「真普選」,在全城發起不同方式的「佔領」,持續長達79天,給香港政治抗爭歷史帶來前所未有的高峰體驗。

然而,運動遭遇了並不多見的結局:未有獲得任何讓步,也沒有遭到暴力鎮壓;洶湧的民意落到了香港特區政府與北京中央政府之間的怪異陰影裏,無聲無息,無疾而終。民主派力量在這一輪政改博弈中所能做的最後的事,就是在六個月後,用立法會的三分之一議席,否決了北京方案。

這一次否決,也相當於為香港過去30年的民主運動畫下一個句號。同時動搖的,是過去10年由訴求和路徑構成的反抗運動基本結構:「民主普選─和平非暴力抗爭」,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建制力量的核心論述。對從未像此刻這樣失去耐心的反對者來說,「民主普選」還是核心問題嗎?「和平非暴力」還是答案嗎?面對前所未有執政危機,對建制陣營來說,如何在一個缺乏說服力的政治安排中延續「一國兩制」與《基本法》,也成了挑戰。

反目成仇的佔領支持者和反對者們背身而立,但站在同一個爭論的起點:香港,該向何處去?

三年的時間,還未有沉澱出任何答案。這本書,是作為媒體工作者盡己所能的推進與梳理。

三年變局如何走過?參與其中許多有血有肉的個體,又是怎樣掙扎的生命經驗?變局之後,反對運動如何集結與分裂?今天面對政治勢力更替的弄潮兒,他們各自有着怎樣對於香港未來的理解?在流變的歷史中,曾經的弄潮兒,沉浮過的七十年代火紅、八十年代議會與街頭經驗,又能夠給予當下甚麼樣的啟發?

我們希望「反對運動的集結與分裂」與「香港的記憶戰場與拾遺」,作為相互對照的兩條線索,可以盡可能準確地捕捉時代的氣息,梳理來時路,為面向自由未來的公共辯論,打下基礎。

漩渦裏的人,有責任說出漩渦的樣子。


    关注 照亮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