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 你是否愿意每天为TA奉献一木一草一花

 

漫步在田野当中自然充满了心声就是默默无闻的路边野草也投影下了自我插花就是自身的肖像画...

插花艺术,日本称为花道
与茶道、香道、书道并驾齐驱
从花作为“神灵附体之物”被用于祭祀
到隋唐佛教“供花”仪式的东传
花道在日本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数百年间发展出众多流派,传续至今
从小型的点缀,到浩大的景观
与自然的对话中
花道留下了生命的真实瞬间
缘起 神灵栖息之所


崇尚自然,信仰万物皆有灵性的日本人,认为岩石、树木等都有神灵栖息,而美艳之花则蕴含着生命的起源。最早的日本插花,首先是作为神灵的供奉品,在仪式及祭祀上,作为迎接神灵之物而存在。
公元607、608年,小野妹子以遣隋使身份,被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到长安学习。因圣德太子信奉佛法,小野妹子在留学期间,格外注意隋朝的礼佛之法,其中包括佛前供花的形式以及供花所用容器。回国后,小野妹子潜心佛学,在顶法寺中担任住持。因为院内有圣德太子沐浴过的水池,所以将其住所称为“池坊”。这就是日本最古老、影响最大的插花流派“池坊流”的由来。小野妹子在池坊以花供佛,制定了祭坛插花的规矩,被奉为池坊之祖。
早期的日本插花,处处洋溢着中国的味道。平安时期的《源氏物语》中有这样的描述:“佛前悬挂的幢幡,形色非常优美,是特选中国织锦缝制的。寝台四角的帷幕都撩起,内供佛像。后方悬挂法华曼陀罗图(净土变相图);佛前供设银花瓶,内插高大鲜艳的莲花。所焚的香是从中国舶来的‘百步香’。供净水的器皿很精小,上面放着青、白、紫色的人造小花……”
这时期的花道还只是宫廷寺庙的“专利”。此后,由中国传来大量的绘画、工艺作品,它们被装饰在“书院式构造”的建筑样式中,同时伴随着赏花场所——壁龛的出现,壁龛原本是供奉神佛的神圣之处,陈设着花瓶、香炉、烛台(三具足佛具),而在此所插之花的形式则成为了插花的定型。另一方面,茶道也在此时由千利休完成,原本插于茶室的茶花,逐渐发展成为表现自然之美的投入花。
日本花道的组织体系为家元制
由师傅收徒传艺、一代一代传承
随着江户时代的来临
整个日本国泰民安,经济稳步发展
曾经仅限于佛教弟子、贵族和王室成员中流传的花道
经由家元宗家等的提案
逐渐从上流阶级、武家阶级普及到一般庶民阶层
并逐渐将其从宗教仪式拓展为民间艺术
也就是说,原本奉献神灵之花,已经成为了人们观赏、消遣之花,最终发展为日本独特的传统艺术——花道。


花姿 以经纬线为基准


室町时代,插花的“神灵附体之物”与佛教的“供花仪式”合二为一,成为立花的原型。作为神佛混和而产生的插花技艺,中心思想依旧继承了神灵附体的精神,所以很重视立“真”——插花中特指立于中心的花枝。立花字面意思为“站立的花”,意指从草木升高的姿势而采取竖立的形态。

与立花相反,茶道始祖千利休所集大成的茶花则收敛汇聚,逐步发展成入花。入花又名投入花,它出自自然及丰富的日常生活,是自然而然产生之物,因此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器具、装饰场所也自由随意,表达感情上真实而又直率。
是否使用固定器具是立花与投入花的本质区别。在立花中,为了将“真”笔直的插入花瓶,就需要使用固定器具。现今在插花中常用的剑山,就是固定花的用具,意为立“人的意志”之花。与此相反,投入花不使用任何固定器具,它直接将人们期望的草木花放入生命之源的水中,让“花的意志”自然显现。“一日一花”,就是依据这一精神而诞生的花。
到了江户时代,生花的造型开始出现并且广泛传播。所谓生花,就是使鲜花保持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方法。生花全部使用鲜花,器具象征着大地,表现的并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伸展开来的生命力。生花尊重花草的自然面貌,主张用最简单的手法展现自由、清新的风貌,往往在空间上有很大的“留白”,甫一问世就广受欢迎。
明治末期,由于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筑的增加,出现不限于壁龛装饰的盛花插花法。盛花字面意思为堆积花,是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这种方法使得与传统造型不兼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样也促成了景观造型的出现,给花道带来了彻底的革命。
日本的花
将“立”的神圣性作为经线
将“入”的自由性作为纬线
产生了随着各自的时代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的插花
由经线与纬线交汇成中心一点
才是由千利休所集大成的侘茶花、“茶花”
而“一日一花”极为尊重“花的意志”
并以此为基准,形成了“心灵之花”
 
 
花魂 日本的肖像
“插花”表达的是日本人的心灵,因此起初也描绘的是“日本的肖像”。它可以说是与自然共生之中,产生了与日本艺术共同的美。日本有短歌这一独特的文学,虽然仅有31个文字,却能给人们传递出无限的广阔世界。在这一背景下,表述自然的语言,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比如,像和歌诗人折口信夫所说,短歌其本身就是日本的一种命运诗。插花也是同样,正是因为具有像日本命运诗那般的性格,才变得可以描绘“日本的肖像”。这是他在战后的日本,留下的有关艺术的著名语句:
一旦将飘荡而降的飞雪握入手心
再打开手时雪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手心所留住的
仅仅是接住雪花时那心情舒畅的感觉


总之,当雪降手心而紧握雪花时,雪已融化为水,手心留下的仅是冰凉且清爽的感觉,而雪这一事物却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这是因为,雪花也通人心,又回归了自然而已。
在日本这片国土上盛开着的鲜花,具有着人类各种各样的心形,并长久持续地盛开着。对此,至少日本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这么认为的。而且,那些自然、鲜花,总是被歌声咏叹着,或者作为插花被展示插摆,留下了生命的真实瞬间。于是,心灵浮现,自然与花又复苏了。随着这一行为的不断循环,构筑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浓厚关系。
所谓花,是“心灵语言”的代名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用“生花(Ikebana)”这一词语来表现花的,因为花对于日本人来说,就是心灵,即生命的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将自然作为心灵语言,有着很长的历史,因而能够描绘出灵魂肖像。
漫步在田野当中
自然充满了心声
就是默默无闻的路边野草
也投影下了自我
插花就是自身的肖像画
这也说明了,自然并不单单是自然地证据。因插栽的是自然,花中寄宿了新的心灵,所以这一心灵又丰润了自然。

生花,“生”即“生命、活着”的意思。正如同人类要生存下去一样,透过插花,生命被心灵之花所滋润并回归自然中。通过这种相互依存,人与自然才能同辉映。
 
流派 传统到自然的变革
花道也称为华道、生花或插花。但是,花道的称呼更强调了求道的意思。花道根据样式、技法的不同派生出各种流派,各流派的特点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池坊流、小原流和草月流是最具代表的三大流派。其他流派也很多,约有2000余家,他们都有自己的教材、杂志,还经常举办各种插花比赛。在日本,插花是女子婚前的必修课,普通的初中、高中、大学几乎都有与花道相关的课程。
池坊是传统插花的开创者,有550年历史的池坊流也是成立最早的流派,现有会员达100多万人,并演化出众多的插花流派。

池坊流的历代宗师都与小野妹子一样,是顶法寺的住持。在室町时代,新兴的武士阶级为了炫耀财力,频频举行插花比赛。1462年的一天,池坊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插花,众目睽睽之下,他气定神闲。当几十枝花草在花瓶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位置时,静谧的房间霎时光彩耀人,雷动般的掌声不绝。池坊专庆从此名满天下。现任家元池坊45世华宗匠池坊专永将其奉为池坊花道的“中兴之祖”。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欧式生活方式以及西洋花材的引进,循规蹈矩的传统花道受到冷落。为顺应时代发展,随父亲学习池坊花道的小原云心于明治末年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描写自然景观、不限于壁龛装饰的“盛花”样式。他将传统的立式表达方式发展到面的开展,把原来“立华”和“生花”中“点”的插法改为“面”的插法,自行设计了圆形浅盆,自然景色被移入盆中,称为“盛花”。在传统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从花器的同一点伸出,小原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支撑物,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排列剪枝。这种方法使得与传统造型不相容的新材料也得以使用,并促成了景观造型的出现。
小原流以典雅秀丽的气息表现自然的意境,将对花的感受,透过作品表现,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产生对自然的爱心。

草月流由使节河原苍风创立,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草月流意为如草之亲切、月之明亮,它突破传统的形式,强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更为自由,以达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 对话川濑敏郎

川濑敏郎,1948年生于京都,自幼师从最古老的“池坊”花道。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毕业后,前往巴黎大学留学,回国后不拘泥于流派,回到花道的原点自由创作。擅长用古老、质朴、布满历史痕迹的器皿当做花器,依据时节到山野里找最当令的花叶,融入花器中,简约中有一份枯寂之美。他的花艺有着浓厚的禅意,常被人当作对四季更迭、时间流逝的一种冥想方式。著有《一日一花》、《四季花传书》、《花会记》等。

❉ 什么是插花的根源?

川濑先生:奉献无垢的一木一草一花,插上自然之花,就是将自然中的“生命形态”装饰成“美”,表现出我们的“灵魂”所在,基本上相当于“心灵”问题,与日本人的宗教、哲学、思想等深深地相通。

室町时代诞生的“插花”,到了江户时代就推广到了庶民之中,并且产生了许多流派,与宗家制度一起展现出“流派插花”,并持续到今天。但是,其中心思想,时常带有向神佛“献花”的精神。它创建了具有日本独特精神性的“插花”形态,并成为其源泉。



❉ 花道和西洋的花有哪些不同?

川濑先生:“日本的花”和西洋花的关键性的不同,在于在花中能够找到“心”。也就是说,肉眼看不到的花的精神性,可以用花来加以表述。

与此相反,外国的所谓插花排序手法,我认为主要是将素材花搞成什么形状,总之,它的最大主题就是如何将外表装饰漂亮。
❉ 法国留学对作品有什么影响?

川濑先生:我这个年代的日本人,受欧美的影响很大,好在不论欧美还是日本,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去法国留学,能理解到这一点,反而觉得很庆幸。因为,根源之物,欧美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改变。

在西洋,也有立花精神。本来,基督教中是没有圣诞树的,因信仰的日耳曼这一民族,具有树木文化,这才被收入基督教的。日本能够接受基督教,或许也是因为圣诞树有树的象征,它与立花有着相同的意义,因而才被日本人所接纳的吧。
 
❉ “一日一花”的创作是如何开始的?

川濑先生:东日本大震灾后一月有余,我看电视新闻时,画面映现出废墟的大地上草木萌生、鲜花绽放、灾区迟到的早春景象。然而,最打动我的是人们凝视着鲜花时的灿烂笑容。

震灾后,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无法去触摸鲜花。而我看到那些笑容时,渴望再次插花。当我意识到它时,已经开始了“一日一花”的创作。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无论生死,我只期望每天能够为了谁敬奉上这片土地“灵魂之记忆”的草木花。

与其说插花是为了自己,倒不如说是通过插花而与更多的人共享了“生命的喜悦”。



❉ 怎么理解您个人不同阶段插花的变化?

川濑先生:一般的插花都是“流派插花”,因此二十岁的人也好,八十岁的人也好,都学得是相同形式的花。这种形式虽然重要,但是如果不深究形式产生的本质,或者仅仅是形态上的描摹的话,是很难成为心灵之花的。常言道“有常理,无常形”,如果以其根源、理念为“经线”,以相对各自年代的花为“纬线”的话,花必然会以相对的精神相呼应的形式而变化。我的花的变化,就是这种结果。

——————小小广告分割线——————
有花的日子,还应有好茶相配
详情可点击↓
观止斋的故事
过去伫足不去
未来不来
木山而立
只立当下
长按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 TwoMoon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