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它是“上海最好的美术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2011年,徐汇区政府将西岸这块市中心所剩最大的空地定位为文化主导的区域,这里才从之前的游客服务中心转型为美术馆。...





关注目刻时光公众号:优质文章每日推送,搜索mookmeart即可

单纯的结构与材料铸就了纯粹而有力的空间。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这块地以前是北票码头,建于民国时期,是专门运输煤炭的码头。

今天,煤漏斗的使用功能丧失了,但是它的依旧很美,它的外形深深吸引着观者的眼睛。这种外型上的吸引力来自重复的力量,煤漏斗一共有110 米长,32 排共 64 个斗被高高地架起在空中,令人震撼。

原来钢筋混凝土上所留有的时间痕迹给人一种沧桑感。煤漏斗经历岁月的沉淀,最终给人留下特有的美感,每个看到它的人对于它的美会更加心领神会。
↑  建筑模型
↑  东南立面
↑ 主入口
建筑的主体结构全都采用的是清水混凝土做法,而且还是各自独立的“伞拱”结构,伞拱最高的是 12.8 米,对于拱形结构,对浇筑混凝土的钢架木模要求很高。

“伞拱”是这个设计的核心。在柳亦春接手之前它还不是一个美术馆。这里原先的定位是西岸的游客服务中心,在世博会之前就已经有建好的地下室。它的设计单位也是几经转手,设计方案也有多个版本。直到 2011 年,徐汇区政府将西岸这块市中心所剩最大的空地定位为文化主导的区域,这个房子的性质才从之前的游客服务中心转型为美术馆。
↑ 当代艺术展览空间 第一层
↑ 古代艺术展示空间与下沉式庭院
↑  当代艺术展览空间 第二层
↑ 当代艺术展览空间 第二层
↑ 当代艺术展览空间 第二层


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

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  当代艺术展览空间
↑  当代艺术展览空间 地下一层
↑  西南立面


↑ 从河流方向看建筑
↑ 西北立面
↑  入口门廊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
↑  入口门廊
↑  当代艺术展廊
↑  当代艺术展廊一层
↑  当代艺术展廊二层
↑  古代艺术展示空间与下沉式庭院
柳亦春说:这个项目在材料选择上我认为并没有特别的当代性可言,清水混凝土当然可以算是一种当代材料,但并非用了当代材料就一定具有当代性。对构筑材料的直接性表达也是自古有之,但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历史又会重新具有当代的价值。当代性也有多种表现,就这个项目而言,我觉得最终的空间所唤起的人们对自我身体意识的自觉更具有当代价值。
柳亦春,1969 年出生于山东,1991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客座教授。他和事务所另一位创始合伙人陈屹峰共同参加了诸如法国蓬皮杜中心中国当代建筑与艺术展、米兰三年展、深港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览,并获得《建筑实录》2011 年度全球 10 佳“设计先锋”等奖项。

图文来自:archdaily.cn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公众号下拉菜单:往期精选、目刻福利)

倘若人生匆匆   不妨放慢脚步
刻录美的时光   世界有我精彩
主编微信:mookme_mo
QQ:3180606279  Q群:209703766 


    关注 目刻时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