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画」No.4 想象空无

 

生活本身就是个悖论,没有办法复制,找寻同类也无从谈起。...





闭上眼睛的时候,才发觉世界不是黑色的。大概是神经活动的原因,此时眼前会有无数个跳动的白点,但准确的说也不是白点,而是晕开连成一片的模糊形状,时而仿佛能看到边界,时而又只是一片闪耀的范围。光亮穿越闭合的眼帘上,在盲失的世界里发出柔和的红色,黑色也同样和那片由白点构成的白色交织在一起,动态地流动着。但是好像这个画面里会出现一个形状,白色的范围隐隐在我们特别注意它们的时候,会从一片模糊转换成从眼际八个方向散开的线条,于视野中间汇聚成一个点。我突然发觉,盲人的悲伤和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喜乐是同一个东西,那就是说着任何具体的事物,不仅看不见,而且连这些事物的形状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反过来,他们却也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景象,颜色原来也有自己的位置和样子。

盲人看不到样子,便用手就去摸,摸上去尖尖的,但他能明白“尖”就是我们看到的尖吗?一切语言的形容延伸到所有知觉,仿佛都只能属于自己,于他人言说,便根本无法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感受。比方说,我们用语言说饭菜好咸,可是你说的咸和我说的咸是一样的感觉吗?会不会你的咸真实面目在我这里是我感受的苦呢?

这个巨大的疑惑扩展到所有人都没有办法用实际具体的方法让彼此达到理解和共情,可人灵性的地方也在这里,我们面对彼此,想要了解彼此,便激发出最内在的一种能力,这便是想象。

想象让世界无限扩大,让人心可爱起来。可能在别人眼里特别平常的云朵,自己却看到了动物在天上飘;或者一个人对你有一些特别感觉,于是自己便用尽一切力量去确定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到头来也只能用想象的结论去让自己信服一个自己认为的答案,感性的世界里因此总是爱恨纠缠,充满诗意。当然,所有的艺术,也都来自这份想象。不过这样看来,我们只能自己感受我们所感受的,用想象达到共情和理解,也是在自我的基础上,那有什么东西是确实存在的呢?世界如果真的是一片虚无,会不会是孤独的源头?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美画」作品来自伟大的抽象主义大师,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最著名的系列作品《红、蓝、黄构图》或许在解释这个问题。蒙德里安这些作品看似用刻意的意识将色块放到了刻意的位置,但是我们都没办法确定他是否真的是刻意的。而且无论刻意还是无意,这些规则的线条组成的作品却是一片片空无,这个空无的意义不是没有,而是我们永远无法用既有的能力去表达它们的状态。最终我们只能依靠人类的最后法宝,回归想象,将不同的情绪和这些作品联系起来。用看似具象的实体描绘出了抽象的感情,拥有各自不同的,或者达成共识却又没办法证实相同的体会。

所有的颜色放到一起是黑色,所有的光色聚在一起是白色,生活时刻的苦乐和得失,往往最后都无法表达出来,糅合在一起却是属于自己活着的一条轨迹,这是确实存在的。生活本身就是个悖论,没有办法复制,找寻同类也无从谈起。都说每个人生而不同,对应到天上是一颗颗星星,每颗星星都孤独地闪烁着,好像孤独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气质和极力摆脱的宿命。看到蒙德里安用舍弃具象,借用我们各自认为的几何线条和颜色描述的真实,你是否看到了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呢?

红、蓝、黄构图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静舍及作者名#
关于作者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望海楼·静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海北沿49号望海楼
订餐电话:010-84037113



    关注 静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