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父母的南洋”——读陈丹燕《我的旅行方式》

 

我对南洋自幼就有许多想象...

读书|“父母的南洋”——读陈丹燕《我的旅行方式》
莫邪:正如你们所知道的那样,

一点都不能少!
1

南洋

吉隆坡的四月已经很热,
就是传说中那种南洋
令人懒洋洋的渥热。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
室内就充满了传说中
那种南洋式的阴凉和幽暗。
我父母在南洋生活过几年,
这样渥热中室内的阴凉
一定给过他们深深的舒适。
在吉隆坡茨场街咖啡馆里吃早饭,
我在满室的幽暗里,
心中安顿。
我对南洋自幼就有许多想象,
也许是因为觉得父母不够属于我,
所以我对无法分享的家庭历史
始终怀着哀伤的温情。
2

离散者

在南洋,
在一栋老屋里,
墙上挂满了华人的照片,
他们是历届洗衣业者协会的成员。
从前在南洋各地,
华人开洗衣店,
算是传统的行业。
他们走在阳光浮白,
树影憧憧,
懒洋洋的渥热街道上,
你还是一眼就能认出,
他们是离散者。
在南洋,
橡皮树的叶子
要是落在合适的泥土里,
真的能长成另一株大树。
人也是这样。
3

宿命

每个中国孩子
都在历史课上听过,
中国有许多好的古董,
现在都收藏在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
也许,
这就是在大英博物馆的
东方艺术馆的中国馆里,
有超过一半的参观者
都是中国人的原因吧。
 
大英博物馆里,
陈列着无数好东西,
希腊的神庙,
伊拉克的巨型浮雕,
埃及最好的木乃伊,
人们匆匆经过中国馆,
朝它们去。
而中国孩子,
则拐进了中国馆。
他们来看在中国
已经看不到了的好东西。
走近他们,
就能听到他们用中文轻声惊呼:
“这就是被八国联军
从圆明园抢去的《女史箴图》吗?”
历史书上提到过这件事,
所以都还记得。
但是,
这幅画却不是。
《女史箴图》被藏在
博物馆斯坦因密室的西墙上。
只有一个中国学者亲眼看到了它,
还是偶尔。
“这就是被那个叫什么的英国人
从敦煌砍去的佛头吗?”
大英博物馆的确有个斯坦因室,
一百年前,
当斯坦因将敦煌文物捐给大英博物馆,
就成立了斯坦因室。
但是很少有人能确认
这个佛头就是那具
如今站在敦煌风沙中的
那个无头佛身的。
 
他们一定愿意从容地生活和学习,
像地道英国孩子,
并在假期时去博物馆闲逛,
但终于还是不能。
他们生活里有一种宿命的沉痛和尴尬,
即使被混淆为日本人和美国华裔,
也无法摆脱。
也许在中国时,
他们还未曾意识到,
要到了英国,
宿命的阴影才笼罩上来。
 
以上,陈丹燕《我的旅行方式》
 
按照惯例,
这一次,
我还是不会告诉你
这些文字藏在哪一页,
若你翻开《我的旅行方式》去找寻,
总会遇见。
或许你还会有更多惊喜,
希望你能告诉我。
【唯读书与旅行不可辜负】
 
更多
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留言。喵~~
 


    关注 经典译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