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收麦子

 

还记得小时候在田里收麦子的情景吗?那是一年中最炎热和最繁忙的季节,更最重要的是学校会在这几天放假,因为老师们...



还记得小时候在田里收麦子的情景吗?那是一年中最炎热和最繁忙的季节,更最重要的是学校会在这几天放假,因为老师们也要回家收麦,太多的童年回忆。虽然好多年都没有回家收麦了,但是小时候收麦子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麦子在中国已有至少四千年的历史,中国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几千年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种植经验,代代相传保留至今。每年的收麦日期都有确定的历法,一点都不会错。在这几天,需要格外关注天气情况。因为天气炎热,刚收下来还没来得及入库的麦子如果被雨水打到,最容易发芽。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在这几天进入一级“备战”状态。

炎热的天气、繁重的劳动,每家都会买一箱啤酒,从井里打一桶凉水,将啤酒放到里面,消暑又解渴。而我们最期待的,就是满地头跑着吆喝的冰棍。小学的同桌在这个时候就会兼职卖冰棍,一辆自行车,一个简易的木头箱子,满地头转悠。作为同桌和最好的朋友,他每天路过我家的地头,都会免费给我一块儿。他家有做生意的基因,这几天挣得钱全部归他所有,足够他在学校买几个月的零食。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他在初中毕业以后就惙学外出打工了,很少回家。算起来已经近十年没有见面了。

中国的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收麦子是整个流程的终点,那时农民几乎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一年的收成直接决定下一年的生活,自然要认真的对待,收麦过程也相对复杂。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大家就会劳动起来,赶在太阳变的毒辣以前割麦,这也是小时候参与最多的内容。那时候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割麦基本都是靠手工。用镰刀将麦子割下来,一捆一捆的放在一起,全部割完以后,用拖拉机全部运到场里面。然后就要进行麦子脱粒,用拖拉机拉着石磙在麦秆上反复碾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进行好长时间才能将麦粒和麦杆进行完全分离。这时候麦子里面混杂着大量的麦壳和碾碎的麦秆,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扬场”,就是将用木锹将混合物抛向空中,借助风力将质量比较轻的麦壳分离。现在,过去的很多步骤都已被机械化取代了,效率提高了,不再那么劳累。当年熟悉的场景已逐渐变成了回忆。

收麦子的最后一个过程就是交公粮,每年收的麦子差不多有一半都要上交。中国自古就有交公粮的历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民众种皇帝的地,需要向皇帝交税。清朝以前,民众提交赋税是以家庭为单位,按家庭人口数提交相应的数额,也就是不管家里种了多少地,而是有多少人就收多少税。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大量土地往往集中在一些大户手里,而普通农民几乎没有土地,所以按照人头收税显然不够合理。直到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发现其中的问题,决心改革,但是康熙晚年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众皇子们的党争之中,无暇它顾。最终将新政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雍正。雍正皇帝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收税方式由按照人口数改为按照种地亩数,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最终成功,国库日渐充盈,迎来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到2005年时,中国全年取消农业税,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终于走进了历史。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贡献。而当今的中国已经不在需要农民养活。

已经好多年没有回家收麦了,但是每年这个时候的思绪都会飞跃近千公里,回到那个遍地秸秆、到处是麦香的地方。神奇的大自然可以让世界变成同一个颜色,也可以赋予同一种味道。这种家乡六月特有的味道闻起来很有感觉。这种感觉既有烈日下的辛劳、又有收获的喜悦、既有童年的回忆、又有未来的希望!收获的六月是万能的大自然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最好的馈赠,这种馈赠对于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农业社会来说,即关乎种族的生存,又关乎文明的延续。吾贯一以道:道法自然!


    关注 LaoA科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