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東土 並蒂蓮花(一)-引言

 

故宮午門古印度貴霜笈多犍陀羅秣菟羅薩爾納特...



展覽當中的造像不僅僅是佛教造像,還有印度教、耆那教、我國人物題材木雕。但因為佛教造像佔據絕大多數(主要是我熟悉^_^),因此還是以介紹佛教造像風格的演變為主,兼有其它題材雕塑。

公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

梵天東土 並蒂蓮花



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地區,但是當時的佛教並沒有造像。

目前世界學術界普遍認為:佛教造像最早出現於貴霜王朝國王迦膩色迦統治時期的犍陀羅地區,也就是犍陀羅風格的佛造像藝術,年代大約是在公元一世紀。

與此同時,在貴霜王朝統治下的另一個地區—秣菟羅,也出現了佛教造像,既為秣菟羅風格的佛造像藝術。


古印度佛造像藝術風格分期

從造像風格的形成及具體特點而言,犍陀羅風格的造像體現出更多的古希臘藝術的特徵,如波浪形的髮髻、深目高鼻、袈裟的表現手法等;

而秣菟羅風格的造像體現出更多的印度本土的特點,比如肉髻、髮髻、圓臉和袈裟的穿著等。在公元三世紀中葉隨著貴霜王朝的衰落,這兩種佛造像藝術風格也趨於衰落。
貴霜時期
犍陀羅風格

佛著通肩袈裟,衣紋厚重,明顯有希臘雕刻風格

束髮肉髻,髮髻呈波浪形。面部具有明顯希臘人特征



佛陀坐像

圖片源自網絡
貴霜時期
秣菟羅風格

螺狀肉髻,圓臉大眼具有印度本土人特征

身著袒右肩袈裟,袈裟薄衣貼體,衣紋多為凹刻線



佛陀坐像

圖片源自網絡

公元320年,旃陀羅笈多建立了笈多王朝,統治了古印度的恆河流域乃至孟加拉灣,直至公元600年(一說公元570年)笈多王朝滅亡。

在笈多王朝時期,也形成了笈多時期的佛造像藝術——笈多風格。由於這一時期,笈多王朝不再控制犍陀羅地區,所以笈多風格中不再含有犍陀羅風格。

但也是有兩個風格,一個依然是秣菟羅風格,而另一個則稱為薩爾納特風格。這次展覽中的古印度佛教造像就是屬於笈多時期的兩種風格。
笈多時期
秣菟羅風格及薩爾納特風格
佛立像

印度秣菟羅博物館
佛立像

倫敦艾爾伯特博物館

這次故宮博物院在午門之上主辦的《梵天東土·並蒂蓮花》展覽極為難得,集中了印度及我國幾十家博物館的近兩百件造像,展現在我們面向。

尤其是我國的佛造像,時間自十六國、南北朝、直至初唐;地域則涵蓋了黃河流域、河西走廊、新疆地區及四川地區。

而自公元5世紀末至公元6世紀中期,我國佛造像風格發生了兩次重大的轉變(公元5世紀中期-末期、公元6世紀初期-中期)。


笈多時期薩爾納特風格與北齊造像



佛立像

印度薩爾納特考古博物館



佛立像    北齊

山東諸城博物館

尤其是第二次轉變,印度笈多時期佛造像藝術風是促成這次風格轉變的四大原因之一。恰好,這次展覽既有印度笈多風格佛造像,又有北魏末期至唐代的佛造像。


笈多時期秣菟羅風格與初唐造像



佛立像

印度勒克瑙邦立博物館



佛坐像    唐 調露

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

可以讓我們非常直觀的了解這一次風格轉變,可以在同一空間內進行比較,這種機會不知道是否還有下一次!
中国古代佛造像风格与时代——汉地佛造像风格与时代(一)



筆架山翁

微信:BJSW-YJ
分享所知、所見、所學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关注 筆架山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