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太子河昨遇“庞然大雾”

 

【太阳升起摄影:老牛】【摄影:承泽】雾重城如漆。清·黄遵宪《重雾》。本句大意是:大雾弥漫.城中漆黑一片。...



【太阳升起  摄影:老牛】

【摄影:承泽】
雾重城如漆。


清·黄遵宪《重雾》。本句大意是:大雾弥漫.城中漆黑一片。以“如漆”形容雾气之重,比喻贴切。可用来写城中大雾。

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 《重雾》
【摄影:梁老师 以下摄影均为梁老师】
披云雾而睹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睹:看见。本句大意是:拨开云雾始见青天。云开雾散,始见青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般用于含冤受屈之人在得到平反昭雪后抒发个人的感慨;也适用于表明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在此用了动坷“拨”,表明云雾的散开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云雾“拨”了才散,说明只有分析、清理各种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重新甄别、审理,才能使含冤受屈之人重见天日。可以此二句形容重见天日,或看清事物的本质。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雾里看花,
终隔一层。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两句大意是:隔着一层雾看花,朦朦胧胧,像中间隔了一层似的。这是作者化用了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来花似雾中看”的诗意,杜甫原是形容老眼昏花,王国维化用来品评姜白石的写景之作。这句话可用于文学批评,也常用来比喻对事物看不清晰。

国学大师 王国维 《人间词话》
雾露隐芙蓉,
见莲不分明。
晋·清俪曲辞《子夜歌四十二首》其三十。雾露:偏义复词,即雾。芙蓉:即荷花。芙蓉与“夫容”谐声。莲;与“怜”谐声。怜,爱。这两句从字面看,大意是:雾气笼罩着荷花,朦朦胧胧看不分明。从谐声看.是写一个爱得炽烈的女子,埋怨她所爱的人态度暧昧.大意是:雾气使你的面貌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你到底爱不爱我。这两句明写景物,实写爱情。谐声设喻,语意双关,充分表现了民歌的本色。这种艺术手法在今天的写作中仍可借鉴。讲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也常举此名句为例。

《子夜歌四十二首》


高岩迸似珠,
半壁洒如雾。 
唐·裴士淹《游石门洞》。迸:喷射。这两句大意是:瀑布自高耸的岩石上喷射下来,好像无数颗亮晶晶的珍珠;瀑布在半山腰上洒落着,飞溅着,又似蒙蒙白雾。以“珠”“雾”比喻捶布迸溅之状,贴切生动。可用来描写瀑布。

唐代诗人 裴士淹 《游石门洞》

白雾鱼龙气,
黑云牛马形。
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句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

世路山河险,
君门烟雾深。
唐·刘禹锡《九日登高》。世路:人间处世之路,喻仕途。君门:帝王之门。这两句大意是:人间的处世之路像险峻的山河一样险恶,帝王之门笼罩着浓重的烟雾,仕途风波变化莫测。在封建社会,人心难测,处世艰难,而朝廷之上政治风云变幻,更如浓重的烟雾,深不可测,这两句以“山河险”,“烟雾深”来比喻处世之难,官场之险,令人惶恐,令人惊心。这种以物象表人情的方法可以学习。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九日登高》

蚩尤塞寒空,
蹴踏崖谷滑。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蚩尤:神话传说中能造雾的神,这里用作雾的代称。蹴(cù促)踏:踏。这两句大意是:二大雾充塞寒空,崖谷间的山路被雾打湿后溜滑难行。“蚩尤塞寒空”用的是修辞学上的借代格,借代构成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传说中蚩尤能造雾,“蚩尤”与“雾”密切相关。“蚩尤”是借体,“雾”是本体。在上面这句话中,借体出现.本体未出现.但读者一看便知道借代的是什么了。

唐代诗人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磊落星月高,
苍茫云雾浮。 
唐·杜甫《发秦州》。磊落:错落众多。这两句大意是:在那高高的九无之上,明月悬挂,众星错落,云雾飘浮,苍苍茫茫。诗句描绘了一个星月高照,时有云雾飘浮的夜空,既阔大而高远,卫苍茫而疏淡。可用以写高天云月。

唐代诗人 杜甫 《发秦州》
断露时通日,
残云尚做雷。
隋·杨广《悲秋诗》。断雾:断断续续的雾气。通:透出。残云:雨后空中尚未敢尽的云片。这两句大意是:秋目的阳光从断续的雾霭中透射出来,发出惨淡的光亮;秋雨之后,残云尚未散尽,从天边还传来隐隐的雷声。写秋天的薄雾残云景象可作参考。

隋朝第二代皇帝 杨广 《悲秋诗》

丹霞皱月雕红玉,
香雾凝春剪绛绡。
元·郝经《月丹》。月丹:山茶花的别名。绛绡:大红色的丝织物。这两句大意是:红山茶像是用红霞镶嵌的皱折的明月状的红玉,(那含香透亮的花瓣)像是香雾凝结着春光沾在剪出的红绢上。奇思妙想,比喻新颖。用丹霞、明月、玉盘、香雾、绛绡这众多的意象一股脑儿地形容山茶花,把红山茶写得很美,形状、色态、质地、透亮度、芳香味都一一写了出来,读之争人倾倒。

元初名儒 郝经 《月丹》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碣石:碣石山,六朝时已没入渤海中。潇湘:二水名,二水在朝南零陵县合流,合称请湘。这里碣石、潇湘代指塞北、江南。这两句大意是:斜月西沉,终于隐藏到茫茫的海雾中去了,在一片暗淡的夜色中,江南塞北之间的道路无穷无尽。《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诗,它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生、月升、月高、月斜、月落为顺序,描绘了人间的良辰美景和离别相思的痛苦。这两句写月落时的景色,在迷离恍惚的夜色中融进了远隔两地的游子思妇的离愁。所以全诗紧接着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收尾,抒发了夜色将尽而离愁无穷的深沉感慨。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暮雨朝云几日归,
如丝如雾湿人衣。
唐·杨凭《春情》。这两句大意是:江南静春的春天云雨不断,不知几日才能放晴,春雨有时绵绵如丝,有时蒙蒙似雾,虽不淋人,却能沾湿衣裳。这是一首写惜春之情的诗。全诗是:“~。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这两句以丝、雾比喻微雨,雨之轻细、迷蒙、湿润尽见。宋僧志南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能受到后一句的启迪。

唐代诗人 杨凭 《春情》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这两句大意是: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大历五年春,杜甫在潭州,有感于年老体弱,仍飘泊万里,遂作此诗。前句说春水弥漫,人坐在船中,云映在水底,随着波浪的起伏,就像行走在天上。后句说自己老眼昏花,看花就像隔着一层云雾一般,这两句从生活感受中来,写得十分真切;特别是后一句,可用以表现衰老的情态。

唐代诗人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



本文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欢迎原创投稿:8848181@qq.com


【与此相关】

  1. 你读过最奇葩的一句诗是什么?
  2. 毕业季,那些让人莫名感动和惆怅的诗句!
  3. 古诗词之最: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4. 《红楼梦》诗词里的秋天,一眼美到心碎


    关注 梁山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