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食蟹高手排行榜|不可能的动物

 

两位富可敌国的大贵族竟为这小东西明争暗斗...



又到暗黑动物课时间了,深呼吸……
每一种动物,都是一扇想象的大门
螃蟹实在是丑陋的东西,面目狰狞,张牙舞爪,横行霸道,尤其全无心肠。文莹《湘山野录》说,江文蔚要讽刺不学无术的严续,就作《蟹赋》,有些句子很精彩:“外视多足,中无寸肠。口里雌黄,每失涂于相沫;胸中戈甲,常聚众以横行。”

陕西没有螃蟹,沈括在那里做官时,有人家收得一只干蟹,当地人都视为怪物,每有病疟者,就借去挂门上吓鬼,很灵,病人往往痊愈。沈括说,当地的鬼也不认识螃蟹,被它可怕的形状吓跑了。
有一种蟹叫“鬼脸蟹”


爱情让人盲目,有蟹癖的人还认为它值得托付终身。晋代的毕卓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间,便足了一生。”

螃蟹很早被中国人当成美味,那时人们吃的是蟹酱。传说石崇冬月得蟹酱,珍藏起来,王恺买通石崇的仆人,把它偷走。两位富可敌国的大贵族竟为这小东西明争暗斗。


蟹酱
隋唐时,流行的吃法又有不同,《清异录》记载,隋炀帝到扬州,“吴中贡糖蟹、糟蟹”。


糟蟹
到了明代,蟹文化更上层楼,标志是吃蟹变得极其烦琐,讲究。今人朱伟《考吃》说,能工巧匠们发明了一整套小巧玲珑的专门餐具,初创时共有锤、镦、钳、匙、叉、铲、刮、针八件,称蟹八件,后来发展为十二件,通常为铜制,考究点就是银器。



吃螃蟹时,“先把蟹放进荷叶盘,用锤具把蟹各个部位敲打一遍,再劈开蟹壳,剪下螯和脚,分别用钎、叉、镊,剔出蟹黄、蟹膏和各部分蟹肉。先吃斗后吃箱再后吃脚和螯。每吃一部分时,先要匙进爵内,再用匙盛上作料,一点一丁品尝。”吃蟹已经有了专家和门外汉之分。

专门的餐具提高了螃蟹的品位,清代有了“全蟹宴”,集蟹类菜肴、面点之大成。清代几位著名的美食家都爱吃蟹。朱彝尊记载了数种“制蟹要诀”、“煮蟹法”。袁枚著名的《随园食单》里也列入好几道蟹菜。李渔嗜蟹如命,自言“一日皆不能忘之”,他把一个侍弄螃蟹很麻利的女孩子改名蟹奴,每年早早准备了买蟹钱。


何等雅人才会给人家起名“蟹奴”?
李渔评价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我们嫌吃蟹麻烦,他教导说:世上只有螃蟹、瓜子与菱角三种东西,他人代劳不得,否则味同嚼蜡。这道理就如同好香必须自焚,好茶必须自斟,童仆虽多,却帮不上忙。

某些释氏弟子也有蟹癖。《南齐书》说,何胤精信佛法,不近女色,唯割舍不下吃肉食蟹,支使学生作了篇《食生物议》,大意说:佛教戒荤,是戒食生,只要不属现杀,如风鸡、腊肉、腌鱼、糟蟹,都是佛教信徒可吃之物。


善哉善哉
该文没有产生实际影响,明代的佛教徒冯梦祯一定深深惋惜。《万历野获篇》说,冯梦祯和师父紫柏大师同赴宴,主人出螃蟹,冯梦祯一手持蟹,一边辩解:“是不宜吃,无奈口馋何!”紫柏以杖击之,骂他不配做自己弟子。


这么馋,吃我好了!
死蟹比活蟹咬人更紧。虽经当头棒喝,冯梦祯的《快雪堂集》还是频频记录: “舟中烹蟹十四枚啖客”,“是日两度啖蟹甚快”,“啖黄爵、蟹黄……”


总而言之,吃螃蟹必须过瘾啊!
阳光越是强烈的地方
阴影就越是深邃
不可能先生 / 歌德


相关阅读
老鼠吃猫,不算罕见的事儿
狐狸精:中国人心中的千年之痒
一种最好色的动物
我是不可能先生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长按二维码就知道这是真的







换换脑筋,猜个谜语


    关注 不可能先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