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才实“穴”】——“胃”,你好吗?--至阳穴解读

 

提示:点击上方,一键关注相信一定有部分同学读过《用药如用兵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草木偏性,攻脏腑之偏胜...



提示:点击上方一键关注

相信一定有部分同学读过《用药如用兵论》,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草木偏性,攻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药有温热寒凉,同样的,穴位也有升降沉浮,用穴如用药,用穴如用兵。识得穴性,才能不败于临床。本期要介绍的是“至阳穴”。

温阳类穴位,你知道哪些?

至阳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属于温阳类穴位。督脉总督全身之阳气,有温里、振奋阳气之功。提到督脉穴,相信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大椎、命门和腰阳关,其他穴位用之甚少。既然是选择督脉穴来温里散寒,当知人体哪部分最容易受寒,或者说对寒邪的反应最敏感?毫无疑问,是腹部。在小时候,就算是夏天很热,父母也总会要求我们睡觉要把肚子盖好,其实也就是说腹部是不能着凉的。

《素问·举痛论》曰:“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那么止胃痛最有效的穴位是什么呢?就是今天的至阳穴。

感到很期待有木有!!!

辣么,至阳穴究竟为何?

1


穴名



首先来“说文解字”:至,极也。阳,阳气也。《针灸穴名解》曰:“人以背为阳,而横隔以下为阳中之阴,横隔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极也,故名至阳。又可意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乃由阳中之阴,达于阳中之阳,即背部阴阳交关处也。”这应该把至阳穴理解的很透彻了。所以接着又对“阴阳交关”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凡属寒热交争之症,多先取此穴,以扶正气之阳,而却病邪之阴”。至于“寒热交争之症”,都有哪些,我们都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查看经络图谱,可以发现,至阳穴旁边平“膈俞”,那么就知道本穴当内应膈肌。

2


定位



至阳穴位于第7 胸椎棘突下

3


功效



至阳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所以功效就是壮阳益气。

4


主治



独取至阳穴,能振奋全身之阳气,安和五脏,对于心胸闷痛、胃部冷痛、四肢重痛均有很好的止痛效果。至阳穴所治疗的疾病十分广泛,常用于治疗胃痉挛、胆绞痛、黄疸、胆囊炎、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脊背强痛、心悸、胸痹等。

4


取穴体位



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要注意这里的“俯而取之”,临床上,一般是孕妇这类大腹便便的患者可以采取座位,其他情况都以俯卧位取穴为好。

5


解剖相关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至阳穴及其两侧软组织的阳性体征(即出现明显压痛点、区)与神经解剖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胸 6、7的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支配胃、小肠等消化系的功能。
根据上述解剖关系,当脊柱相应部位发生某种病变时可引起胃脘疼痛不适,而当胃部发生某种病变时亦导致脊柱相应区域出现压痛等异常感觉。

6


个人经历



说一则自己跟诊的经历:笔者曾在当地中医院国医堂跟一位看胃病的老大夫抄方数月,时间大概是12年。有一次老中医院内开会,一女性捂腹来诊,自诉胃痛。简单询问并检查疼痛位置,初步认为是受寒所致。因为没有处方权,病人胃痛也不属于急性,也愿意等待开药,于是就打算用红外线灯为其缓解疼痛。随即病人就趴在治疗床上。因体位错误,笔者拍其背,嘱仰卧。拍在背部的时候,病人连连叫痛。仔细检查,位置就在两肩胛下角和脊柱的连线上,笔者特意在此处进行按揉,力度不大,但疼痛感明显。大概过了2分钟,病人缓缓坐起,表示胃痛已消失,谢而离去。几年后,当读到《针灸学名解》这本书后,才想起当时这件事,对至阳穴有了深刻的认识。

7


个人体会



对于至阳穴,应当有诸多思考:上面提到至阳穴“由阴引阳”,仲景有言曰:“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这两者的相关性会怎样?

其次,《针灸穴名解》提到本穴是“阴阳交关处也”。《说文解字》上说“关,以木横持门户也”,主开阖之意。我们都把合谷和太冲定义为“四关穴”,那么“四关穴”真的就是合谷和太冲吗?至阳穴内应膈肌,平膈俞。督脉的命门穴正对脐中,这些都和“关”有没有某种联系?都是需要查阅资料进行理解的。

至阳穴对于各种胃痛、急性胃痛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中医学上,“心痛”包括胃痛,至阳穴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直接效果,属于其特效穴,这些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从“阴阳交关”来理解。
●END●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三临“针”功夫

学院“针”鲜资讯,更多“针”心服务,尽是三临“针”功夫!

微信号:sanlinzgf(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肖双凯/供稿供图
张婷婷/组稿编辑



    关注 三临针功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