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师徒与师生

 

封面与文字无关(只是找不到图了)x0a只是一些瞎扯...



现在这个社会里,大家总在感慨当年的师徒之间的那种情分,那种关系,那种传统都丢了,特别是郭德纲和他的各种徒弟之间的事儿闹得,让大家更加关注师徒这二字,以及这背后的关系。谈起师徒其实是特别传统的一件事儿,别的国家不清楚,但在中国这确实特别重要,传统的各个行业,不管是做木工的,捏泥人儿的,还是写字儿的,练武的,这其中都藏着深深的师徒关系。很多传统的师父都是,只带一个或几个徒弟,然后用尽一生大部分时间去教导他们,传授他们技艺,一些规矩久而久之地就传下来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徒之道。我们中国人常说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会认真地去思考这句话里头包含着多大的学问。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其实是一种伦理关系,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感情,把师父俩字儿拆开来,一个师,一个父,这个父字就代表着伦理,你和你父亲之间存在着一个次序,他是长,你是幼,就自然要遵守一套规矩,同理,师徒之间也如此,可能你对师父有很多的抱怨,但你不能满大街去说,这就是保持一个尊重,这就是文化。你既然选择了走师徒这条道,你就默认了这套规则。

那大家今天总嚷嚷哎呀少了师徒之道啊,学生都不懂得尊师重道了,你看现在学生都可以随意议论老师,甚至骂老师,其实这两者之间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了。且不谈当今社会依旧保留的一些传统行业,我们单看这教育行业。搁以前,我拜了一师父,磕了头,就算是认了他,从他身上学习知识,行,这叫师父,维系这师徒关系的也就是刚刚提到的伦理,而大多数人所提到的今日课堂上的现象,不应该叫师父,而叫师生。而在师生之间,确实依旧会有深厚的情感,比如说这位老师教了我书,课上得挺好,我特别尊敬他,那么自然而然会将中国人内心里传统的师徒之道给激发出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自觉地展现。),但实际上,维系当今社会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是一种现代契约关系,也就是,我付钱,你办事儿,至于感情这事儿,是另外的。有人会说那过去师徒之间也付学费啊,向孔子拜师还送肉呢,但我们会忽视在师徒之间是不对等的,就像你父母哺育抚养你,怎么样才能算报答呢,可能你一辈子都还不完,同理,可能你拜师的时候交了学费,但师父领你进门,教导你,教会你,你的报答也是还不完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师徒呢。而再看师生之间,就完全是对等关系了,我付多少钱,你交我多少东西,都有个衡量,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大学里,老师下课就走,而学生也下课就走,其实都忘了师徒之道这么个东西,或者说在这么一种买卖关系中,这种伦理是无法生存的。当然还是有良心的老师,做着师父的事,尽管已经不多了。

我想其实两者还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我们谈论师徒的时候,不仅仅在谈论师父与徒弟之间的这种伦理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你看那么多的老师父都是跟着一脉传下来,形成了独立的精神和内核,每一位师父教出来的徒弟都不一样,比如说一做木匠的师父教徒弟,徒弟可能在技巧上能超过师父,但在赋予精神人格上,师父就显得至关重要,它能让你安身立命,审视内心,而不仅仅停留在技巧层面。那么在当今的师生关系中,也需要更多的“学人”的出现,而不仅仅是学艺,一个好老师往往是在人身修养,自身品格上对学生有大影响的,当然这还是需要双方的努力。

所以不管是师徒还是师生,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一套自己实用的方法,谈不上哪个好哪个坏,我们更多地也就是尽可能汲取两边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变得更好。

只是一些瞎扯。

文/混蛋


    关注 SONAR声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