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黄鱼(六线鱼)的基础钓法 (上)

 

如果将整个沉船系统比作一个生态系统,黄鱼无疑是这里的原著民。...



 

 

书名六线鱼,威海称之为黄鱼,黄鱼棒子,黄棒子

六线鱼有很多品种,威海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生活在礁石,沉架子等地,身体颜色发黄,比较常见,还有一种多在浅水区海生植物区,颜色发紫,本地叫石阔子,味道有泥腥味。   【形态特征】

体长,略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近海垂钓多为100—200克,沉船钓常在250~1500克左右,2000克左右的极少见,就本人的亲身垂钓经历,见过石岛的连队长钓过2400克的黄鱼,实在让人惊叹。
六线鱼背鳍一个,颇长,连续、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深凹。鳍棘部后上方有一显著黑棕色大斑。眼后缘有一羽状(皮质)突起。体被小栉鳞、易脱落。侧线完全,每侧各有5条。其中第4条侧线始于胸鳍基下方附近,向后止于腹鳍后端的前上方。
体黄褐色,通体有虫纹状白色斑点,背部黄色较深,腹部较浅。此外,自眼隔到尾柄背侧有9个灰褐色大暗斑。臀鳍浅绿色,有多条黑色斜纹。尾鳍截形,灰褐色。

据一些老渔民介绍,黄鱼分为两种,一种为通体金黄,此种为雄性;另有一种颜色发灰,为雌性。而通体金黄的味道更为鲜美。当然这是民间传说,没有经过科学考证。

【产地、产季】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浅海。我国黄海、渤海沿海有一定产量,产期多在春末夏初。



想钓到鱼,还是先来了解鱼。先来看看黄鱼的长相,黄鱼通体柔软,身上没有什么硬刺,鳞片很小,看起来肉嘟嘟的,这样的一块肉天天在海底晃悠,从一个小肉丝开始天天与黑老大为伍,抢那点口粮,岂不早该被消灭了?除非像虾虎鱼那样以众取胜,你吃我就生,拼命的长,靠繁殖和生长能力取胜。黄鱼靠的可不是这个生存这个世界的,亿万年的进化,它的种族还大量存在,一定有它过人之处。首先是它身体的颜色。

黄鱼细分大体有三种颜色,最少见的是一种淡紫色的鳞片,深紫色的花纹,这边叫石阔子,生长在近海的浅水藻类区,这种沉船钓基本遇不到,不在赘述。

常见的,也是最多的一种就是金黄色的,身上有些浅黑色的暗纹。还有一种身上是浅灰色的,也有些黑色的暗纹,这种不是不是特别常见,但钓沉船时偶尔能钓到。据说金黄色的是雄性,味道更为鲜美,但无据可考。

还有一种就是大体型的黄鱼,在1000克以上的黄鱼当中,大部分的身体颜色很深,甚至有时候中钩以后快拉到水面,单凭颜色都无法直接判断是黑鱼还是黄鱼。往往体型越大的黄鱼颜色越深,难道是体型大的黄鱼生活的空间变化了?还是没有了天敌,故意张扬个性?不得而知。

这种颜色当然是保护色,让自己在海底更为隐蔽。这样除了避免自己成为别的掠食类鱼种的盘中餐之外,也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攻击位置。当有食物从眼前经过,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将猎物吞噬。

黄鱼的身体比黑鱼更为柔软,也是因为黄鱼的栖息地的缘故。近海垂钓时,威海渔民俗语“碴边子”地方往往是最多的。当地貌从岸边的岩石区到海底的淤泥区逐步过渡时,在海底则体现为从高山峻岭到丘陵地带,最后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就是这个丘陵地带,黄鱼较多。黑鱼像个老大似的占据着高楼大厦,占据着最有利的捕食位置;而黄鱼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吃饱肚子,所以将身体进化的相对柔软,一个是在碴子区贴地觅食相对安全,也需要在复杂的地形中钻来钻去,拣点老大的残羹剩饭;另外可以潜伏在淤泥里,像其他鲽科鲆科的鱼一样,静候猎物出现。体现在沉船上,黄鱼多数栖息在沉船边很近的地方,或者是相对平整的船甲板上贴地活动,在沉船的高点和犬牙交错区域,黄鱼很少出现。



如果将整个沉船系统比作一个生态系统,黄鱼无疑是这里的原著民,无论寒暑,都任劳任怨的耕耘在这里。当一个沉船点的黄鱼被钓过一次之后,它补充的很慢,说明黄鱼的迁徙不是很活跃。而黑鱼则更向往大海的浩瀚,每年只有在十月到来年的四月才会成群结队来到威海以北这片美丽的海域。黑鱼一来直接就霸占了沉船的高楼大厦,而黄鱼往往只能住在棚户区。鳕鱼则不屑于同小黑小黄兄弟争抢那点小空间,现在房价那么贵,俺就那么在沉船边上转悠转悠,然后四海为家去了。鳕鱼更是个冬泳爱好者,跟随着水温变化,哪里凉快哪里去。眼下到了鳕鱼的收获季节,大家抓紧抢收去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钓沉船。定期更新。


    关注 钓沉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