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杯桑葚酒,聊聊那些肆意飘散在春风里的情愫

 

来来来,干了这桑葚酒!...



混写君 

春天了,来杯桑葚酒!
[/b]



《诗经》中的《氓》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可见古人很早就把桑树与情爱联系了起来。落叶前旺盛的桑叶好似尚未厌倦的花花公子,性情是那样讨人喜欢。斑鸠切勿贪食桑葚,姑娘们也不要对男人太痴情。也许《诗经》时代尚未见识过焦仲卿、赵仲始般的痴情男子,便性别歧视般地认定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耽于爱情。

如今再次来到了花明柳媚的韶节,许多与青春有关的暧昧情愫又开始在温润的空气中滋长。尽管李商隐早已提醒世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可是既然自古以来代表爱情瓜葛的桑树都选择在春天孕育出桑葚,心绪繁复的凡夫俗子们怎就不能为爱情而憔悴?



未成熟的桑葚是绿莹莹的,随着成长逐渐变为白色和红色,而完全成熟后则成为紫红色或紫黑色。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将其摘下食用了。一口咬下去,酸酸甜甜,好吃、诱人。《本草新编》有“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的记载。从某种角度看这就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演进:从萍水相逢的浅淡到相濡以沫的醇厚。价值的彰显需要时光助力。

谈到饮食,成熟的桑葚拥有百变的魅力,可以被探索出许多不同的吃法,而且营养价值都极高。由于具有丰富的花青素、白藜芦醇、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物质,桑葚可用于补血、强身、益肝、补肾、明目及缓解手脚冰冷等。但既然“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何不就着如酒的东风试试自酿桑葚酒?将桑葚拿来泡酒,可以把桑葚的保健功效发挥到极致,营养更易被人体吸收。健康美味,何乐不为?实际上,作为潮汕古老的果酒,桑葚酒被很多人称为果酒极品。
让我们先来选料吧。桑葚分为果桑和叶桑,一般用来酿制桑葚酒的是果桑。俞是果粒饱满、颜色黑紫,俞是酿酒的好原料。但熟透的桑葚如同初谙情事的少女,面皮很薄,易受伤害,因此清洗时请多拿出些温存。

选料和清洗完毕,便带上一次性手套把桑果们揉捻在一起,不必加水,否则会影响桑葚酒的天然风味。

然后,加入糖、偏重亚硫酸钾(K2S2O5)和培养旺盛的酵母液少许,搅拌均匀。请不要被某些专业名词吓到,在网上都可以买到的。

下面就要开始发酵了。第一轮需要15天左右,容器内会形成明显的分层,让人联想起调酒师对鸡尾酒的潇洒打理。接着就可以进行分离了,分离时将酒液和酒糟一同倒入袋子里,把袋口扎紧,用压榨器或手来压渣。再过约25天的时间,酒的发酵活动才会彻底停止。

到目前为止,桑葚初酒便形成了,可以进入装瓶陈酿阶段咯。不必去除酒液中的沉淀物,因为它们同样含有营养成分。

还有一点请注意呦,在酿制过程中不要使酒暴露在强光之下。

如果你感到这种酿制方法有些繁琐,那么也可以换一种简约的方式。从前潮汕地区的老婆婆们每到桑葚上市便会买回来用米酒浸泡,果子的清香和米酒的浓郁融于一体,别有一番韵味。隔着酒瓶玻璃看浸泡其中的桑葚,它们安静地躺者,像是在享受,又像在沉眠,紫黑且结实,仿佛是尝遍生活百态后依旧旷达的勇士。

不知曾有多少制酒者在这一幕前联想起桑葚与历史人物的纠葛。蔡顺少年丧父,王莽之乱时的饥荒令母子二人只能拾捡桑葚充饥。一日,蔡顺途中巧遇赤眉军,士兵厉声问道:“缘何把红色桑葚与黑色桑葚分装于两篓中?”蔡顺答曰:“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两斗白米,一只牛蹄子,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
刘邦曾在黄桑峪躲避项羽追杀,其间头痛欲裂、腰酸腿软、排便不畅。黄桑峪有桑林密布,所结桑葚盖压枝头。为度难关,刘邦只得渴饮清泉,饥食桑果。不料没出几日,身体不适全部消除。这黄桑峪便是如今的旅游景区皇藏峪。

刘邦无意中发现了桑葚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明确记载桑葚可晒干入药。其实,桑树浑身都是宝,连桑叶、桑枝、桑根白皮都可以入药。桑叶性味甘苦寒,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常用药;桑枝微苦,祛风湿、利关节,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要药;桑根白皮味甘性寒,是治疗肺热咳嗽、急性水肿以及咯血的必用之物。

尽管桑葚如此可贵,但却不好保存,当天买的第二天再吃,口感就变差了。不如发挥其百变的魔力,换种吃法吧!除了酿酒,还可以做成果酱、与糯米一同熬粥、和牛骨共同做汤……既吃到了桑果又品到了不同风味,岂不美哉?桑葚所具备的这种包容性岂不是人类维护任何关系与情愫的基石之一?并非刻意做作,只是自然中实在有太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

桑葚既能助人强身健体,又可满足口腹之欲;时而严谨深沉、时而诙谐轻松,真是畅意人生!
关于“混合式写作”

在媒介交融的时代,尝试用跨界思维来探索写作。希望带给你好文章、新思维。欢迎关注、来稿、提出宝贵意见哦~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关注 混合式写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