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首届脑干胶质瘤多学科研讨会召开 神外专家联手科学家攻关脑干胶质瘤诊疗

 

点击上面的“神外前沿”可以订阅 神外前沿 12月4日讯,脑干是生命的中枢,一直以来被视为手术的禁区。上世纪80年代初,王忠诚院士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脑干功能可塑性理论,打破了脑干手术禁区,开创了外科手术治疗脑干疾病的新时代。王忠诚院士...



点击上面的“神外前沿”可以订阅



神外前沿12月4日讯,脑干是生命的中枢,一直以来被视为手术的禁区。上世纪80年代初,王忠诚院士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脑干功能可塑性理论,打破了脑干手术禁区,开创了外科手术治疗脑干疾病的新时代。王忠诚院士因此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导航及电生理监测等技术的发展,脑干胶质瘤的手术疗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脑干胶质瘤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杂性疾病,并不能通过单纯的手术切除达到治愈。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相关学科之间密切合作,包括从临床研究角度进行医工结合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从应用基础研究角度探明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建立临床前模型进行药物筛查,以及借助于免疫学等多学科研究探讨脑干胶质瘤治疗的新思维等。

在此背景之下,首届脑干胶质瘤多学科研讨会于12月4日上午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病理、神经科学及应用基础研究等领域近2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大会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表示,目前脑干胶质瘤的临床以及基础等研究领域还有许多科学问题尚未解决,仍然有许多开拓性的工作要做;脑干除了掌管意识、呼吸、心跳、运动、感觉等基本生理功能外,还有包括认知等在内的多种功能尚未被认识。我们期待能够以此次多学科研讨会为契机,围绕脑干胶质瘤搭建跨学科的研究平台,促进各个领域之间广泛深入的合作、切实推动脑干胶质瘤治疗取得新的发展。

目前,北京天坛医院的脑肿瘤年手术量在6000-7000台左右,这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承担了全国绝大多数脑干胶质瘤的诊疗工作:脑干肿瘤年门诊量400余例,脑干胶质瘤年手术量近100台。

在学术报告环节,张力伟教授做学术报告《脑干胶质瘤外科治疗及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团队在脑干胶质瘤外科治疗技术上的新突破,在国内率先集成创新了基于神经功能保护基础上的脑干胶质瘤精准手术治疗体系,显著改善了脑干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同时也指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瓶颈性问题,以及未来有可能帮助神经外科专家取得外科治疗突破的新技术,同时希望基础医学以及工科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能够重视脑干领域的研究(详见[演讲]天坛医院张力伟:哪些技术将给脑干肿瘤治疗带来希望)。



本次会议由北京天坛医院吴震教授主持,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立平研究员、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廖洪恩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分别致辞。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分子肿瘤学李启靖教授做学术报告《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与免疫监控》,在报告中李启靖教授依次介绍了机体对肿瘤细胞发挥免疫杀伤所需要解决的7个关键问题,以及在每个问题方面目前所取得的进展。最后李启靖教授指出在脑胶质瘤治疗领域,免疫治疗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相信不久的将来免疫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详见[演讲]杜克大学李启靖:为什么说脑肿瘤免疫治疗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联合脑认知和脑疾病研究所中方负责人王立平研究员做学术报告《光遗传技术控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王立平研究员表示在神经环路的研究中,传统的刺激手段如果不结合基因工程,难以发现生物电信号的细胞来源。光遗传学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光遗传学技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进一步借助于电信号的毫秒级运行速率来解析脑功能图谱。这解决了神经环路研究的核心问题,颠覆了很多传统的神经环路研究方法。



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主任高培毅教授做学术报告《少见脑干非肿瘤性病变》,高培毅教授指出了脑干部位非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以及鉴别要点,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高主任列举了脑干的肿瘤样脱髓鞘、静脉畸形合并血栓形成以及新型隐球菌感染造成的脑干脑炎,上述非肿瘤样病变均有一定占位效应,增强扫描部分强化,与一般脑干占位很难区别,如果直接手术会对病人带来一定损伤,这时需要仔细甄别影像学表现,在磁共振基础平扫及增强的基础上,辅助磁敏感序列如SWI可以观察到畸形静脉“水母头样”表现等。此外,功能磁共振已逐渐走进临床,部分甚至可以指导临床手术,期待功能磁共振日后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神外十病区副主任季楠教授做学术报告《开展复发胶质瘤临床研究-做脑干胶质瘤精准治疗的马前卒》,季楠教授指出,脑干胶质瘤对放化疗广泛抵抗,缺乏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并认为分子靶向治疗是脑干胶质瘤治疗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郭华教授做学术报告《高分辨率神经影像及其应用》,郭华教授指出,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神经外科手术的进步,磁共振扩散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像方法,可以检测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能力,进而反应组织的微观特性;传统磁共振扩散成像多基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方法,有着分辨率较低、形变严重的限制。郭华教授团队开发了基于多次激发平面回波的高分辨率扩散成像方法和基于快速自旋回波的扩散成像方法,在脑干等成像位置有着显著的优势;高质量的扩散图像可以用于神经纤维束示踪,协助判断脑干肿瘤与周围神经束的关系,协助手术规划和导航,推动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



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廖洪恩教授做学术报告《多模空间影像引导脑肿瘤介入诊疗》。廖教授指出,目前在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应用于脑干肿瘤切除过程中,如何降低手术致残率是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因此,其提出了"眼" "手" "脑"结合的智能诊疗一体化技术,其开发的裸眼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和多自由度的手术机器人,也为脑干肿瘤切除手术提出了新的导航显示方式和治疗手段,此外,还介绍了其实验室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研究的方向,为未来脑干肿瘤的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治疗,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BioMatirx高级研究员、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臧晓满教授做学术报告《胶质瘤:从基因组学搭配蛋白质组学》。臧教授指出,近10年来,以美国科学家团队发起的“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计划已扩展为一项全球性合作研究(国际癌症基因组协作联盟 ICGC)。这一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多学科、广泛的合作,揭示细胞癌变及癌症发生、发展的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实现癌症的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为了进一步转化TCGA/ICGC项目的研究结果,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于2011年发起了临床肿瘤蛋白组分析联盟(CPTAC),并率先对结肠癌及乳腺癌进行基因组-蛋白质组研究,希望经过前期探索后,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展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自TCGA以来,北京天坛医院始终活跃在国际基因组研究的第一线,并在2016年正式加入CPTAC研究项目。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沈沁教授做学术报告《神经干细胞发育和调控》。沈沁教授对神经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特别是脑干发育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讲解如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研究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疾病发生。沈教授展示了和与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建立的病人来源的脑干胶质瘤原代细胞系及其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探索脑干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和素材。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郗乔然教授做学术报告《TGF-signaling in DIPG》。

郗乔然教授介绍了TGF-β信号通路在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多样化的作用机制。郗教授指出,TGF-β信号通路通过smad2/3或smad1/5/8等不同转录因子的作用来调控不同的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与抑制,来调控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在DIPG中TGF-β通路在不同的细胞环境中其作用可能会完全不同,因此对这一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有望为DIPG的精准治疗找到潜在的治疗靶点。



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科主任张俊平教授做学术报告《儿童脑干胶质瘤的化疗》,张俊平教授指出,化疗对约占20%的儿童低级别脑干胶质瘤(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等)疗效显著,改良CV(Lomustine(CCNU) + Vincristine, CV)方案的客观缓解率达50%;但在成人常用的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对儿童脑干低级别胶质瘤有效率低,不应作为儿童脑干低级别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



海军总医院神外三病区主任王亚明博士做学术报告《立体定向技术对脑干病变诊断治疗的作用》,王亚明博士讲解了立体定向活检的技术操作要领以及在脑干病变诊断中的作用。随着各种辅助技术及立体定向设备的发展,脑干病病变立体定向活检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而且目前可以多靶点精准活检,准确反映肿瘤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学特点。此外,王亚明博士表示,对部分严格筛选的患者他们正尝试使用I-125间质内放疗。



北京市神外研究所病理室主任李桂林教授做学术报告《2016年WHO脑肿瘤分类中胶质瘤病理变化及脑干胶质瘤病理学特点》,对2016年的WHO脑肿瘤分类中胶质瘤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解读,并对临床诊疗中脑干胶质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了病例讲解(详见[精品PPT]天坛病理专家李桂林《2016年WHO CNS肿瘤分类变化和解读》)。



北京市神外研究所电生理室主任乔慧教授做学术报告《颅底脑干肿瘤手术的电生理监测》。乔慧教授指出:神经监测中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以及颅神经等监测都已经比较成熟,电生理监测可以为手术保驾护航。其中常规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很好地监测脑干功能,颅神经监测中对9对神经运动功能的实时监测,可提醒术者及时更改手术策略。乔教授还指出神经监测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以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是现代神经外科手术平台的标准模式。



大会主席、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教授为每位演讲者都颁发了证书。

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张力伟教授感慨到,在中国真正围绕一个疾病开展的多学科跨领域深入研究少之又少。今天的会议,是脑干胶质瘤治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与该疾病相关领域的专家群贤毕至。各位专家分别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新的成像技术、免疫治疗以及手术相关技术等方面对脑干胶质瘤研究的最新动态做了深入的讲解。

脑干胶质瘤在欧美国家被称为孤儿病,由于发病率低,针对于脑干胶质瘤开展的研究很少。中国由于具有人口基数大、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国情,使得绝大多数脑干胶质瘤患者集中就诊于全国少数几个大型医疗中心,这为中国的医学家和科学家攻克该疾病提供了条件。所以,我们坚信,随着研究以及探索的不断深入,将逐步揭开脑干胶质瘤的神秘面纱



本次会议更详细的报道《神外前沿》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 The End -
回复神经外科专家姓名,可查询以往专访及就医渠道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医学情报与就医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就医、内容、会议等合作请点击阅读原文;值班QQ2231686562


    关注 神外前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