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万物苏萌山水醒,田野牧歌踏青行

 

导读今天23时34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也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立春,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





导读

今天23时34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也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立春,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



立春三候,东风解冻
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立春,岁之始也

“春”字古作“萅”,象征草木之初生。《公羊传》中写道“春者何,岁之始也”,《尔雅》也有记载“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古人将春天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即“三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在古代,每逢“立春”,皇帝和地方官员都要通过一系列“迎春”礼仪向老百姓“劝耕”,平民百姓也通过“迎春”礼仪祈愿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顺遂。立春,意味着每年农事的开始。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释名·释天》中记载:“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因此与“春”相关的词语也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和现象,如“春风得意”“春意盎然”“阳春白雪”“枯树逢春”等。

立春习俗:
>>>>

迎春、演春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

咬春
立春时要吃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

>>>>

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除了黄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立春养生:

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是由冬寒向春暖过渡的时节。此时阴寒未尽,天气仍变化较大。所以,立春养生还得做好“春捂”,千万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

立春后,阳气上升,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导致肝火旺盛、身体炎症,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色斑等症状。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人体水分大量流失,天气又阴晴不定,通过饮食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

宜清淡

春季“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人春季要多吃山药、大枣、莲子粥,来控制过旺的肝气,预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导致的胃胀等症状的加重。

>>>>

宜温补

告别大寒,进入立春,应适当减少进补,可顺应季节的变化多吃些温性的食物,比如大葱、生姜、大蒜糯米、胡萝卜等,能起到祛阴散寒的良效。

>>>>

宜甘润

春天气候变化快,空气时而干燥时而湿冷,胃肠处于敏感的状态,常常出现没有食欲的情况。这时候应多吃甘味食物。要注意的是,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所谓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具有滋补脾胃的作用,多吃甘味食品可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

忌辛辣

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初春时期,人体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辛辣的食物刺激呼吸道,且损耗阳气,导致上火,更易感染病毒。


    关注 决策探索杂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