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

 

中国的家庭教育迫切需要科学理沦的介入,要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首先就要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成为孩子可以效仿的好榜样。...



       一个妈妈带着10岁的孩子在车站等公共汽车。 汽车一到,年轻的妈妈立即推搡着孩子上车占座位。也许是人小鬼大,也许是众人体谅,小家伙顺利占到了一个座位。可是妈妈上来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一路上,这个妈妈不停地小声数落儿子,诸如“像你这样以后还有什么出息?”“我以后别指望你啦!”等等,说得孩子一脸茫然。

       原来妈妈在抱怨儿子只考虑自己,没有把书包放在前面的座位上,为妈妈抢一个座位。这个妈妈最后教训儿子说:“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你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培养孩子遵循良好的行为规范,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立教,万万不能一方面要求孩子要有好的品行,另一方面自己却做反面教材,就如同“教育孩子占座”的母亲一样,这样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



教育者先受教育

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家庭教育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介入,要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首先就要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成为孩子可以效仿的好榜样。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的胡海燕曾就父母教育能力进行调研。

数据显示,在当前父母理解性认知能力方面,87.5%的父母能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孩子还是父母自己都是独立的人,除了生活上孩子可以依赖父母,其他方面,父母与孩子之间是要互相尊重,互不干涉的”。这表明大多数父母对自我生命意义认知是清晰的,明白自己生命的方向和内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认知上,31.8%的父母认为自己应该做自我生命的主宰者,与孩子同行,做孩子生命旅程的同历者与合作者;45.8%的父母认为在做孩子的长辈的同时也应该做孩子的朋友;12.35%的父母认为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只有4.2%的父母认为必须让孩子怕他,父母应做孩子的监督者。

由此可推断出,父母在认知自我生命意义和角色方面表现出的认知能力很高,但在评价自我家庭教育效果时,有12.1%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家庭教育很有效,40.3%的父母却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甚微或无效,在1.5%自行填写内容的父母中,父母们几乎全部表达出“孩子不理解我”“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等感受。



问题孩子背后站着问题父母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家教热线的咨询中,我们也遇到过有困惑的父母。有一个母亲反映她的儿子总是与同学打架,老师和父母反复教育,孩子就是改不了;有一个母亲说,她的女儿已经上初二了,自理能力却很差,而且做事磨蹭。这个母亲很困惑:我们做父母的都是很能干、很利落的人,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孩子?

经询问,我发现,总是与同学打架、反复教育就是改不了的孩子,从小犯了错误,他的父亲就常采用体罚的方式来教育他。一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会认为动用武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如果父母不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不懂得怎样尊重孩子,怎么能教会孩子与人和平相处呢?另一个自理能力差、做事磨蹭的孩子,她的问题其实也同样出在父母身上。正是因为父母太能干了,从小就为孩子包办了一切,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如果父母包办了一切,孩子的独立性又从何而来呢?

从这两个例子中,父母不能不反思个人的行为和家庭教育:我们给予孩子的是否是正确的教育信息?

本文摘自孙云晓著作《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




    关注 云晓家庭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