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乡村旅游发力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据统计,石泉有旅游景区景点148处,其中自然山水类78处,人文历史类15处,田园风光类25处,现代农业类...




据统计,石泉有旅游景区景点148处,其中自然山水类78处,人文历史类15处,田园风光类25处,现代农业类30处;已发展农家乐16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80多家,旅游村镇农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



创建示范村镇开发乡村旅游。用乡村旅游带动和辐射全县大部分村镇,荣膺省级旅游示范县,熨斗、后柳、城关、两河镇获得“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称号,杨柳社区(上坝、红岩)、永红、先联、童关村获得“陕西省旅游示范村”称号。先后有童关、永红、胜利等旅游村建成营运。



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景区景点,充分挖掘观光、健身、体验、休闲、娱乐等有利资源。以中坝大峡谷为例,围绕景区重点开发中坝秦巴风情作坊小镇和黄村坝村,动员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将中坝村和黄村坝村开发成为中坝大峡谷的纵深游。这样借助现有的优势资源,将一大批普通村庄建设成为乡村旅游基地,形成了“生态之旅”、“文化之旅”、“风情之旅”、“体验之旅”、“养生之旅”五大产品体系和不同区域各具风格、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促进扶贫增收借力乡村旅游。积极引导群众围绕旅游创业兴业,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开发富硒食品、土特山货等旅游商品。尤其是依托后柳和熨斗古镇,探索“企业统一租赁、群众分户经营、业态统一设计、行业协会管理”的发展模式,以及初具规模的饶峰胜利村农业合作社模式,熨斗木竹山众筹模式等进一步填补和丰富了旅游要素,成为周边沿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群众支持和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融入地方文化激活乡村旅游。有血粑粑、烤鱼、鲶鱼炖豆腐、河虾、辣子鸡、鼓气馒等“石泉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鬼谷子、王范堂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汉调二黄、火狮子、花鼓子民歌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每年熨斗镇的庖汤会,后柳镇的祭河神、划龙舟,池河镇的开蚕门等民俗文化活动成为乡村旅游的高“人气”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积极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



石泉县坚持“发展、规范、提升、创新”并举,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乡村旅游,逐步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城旅游的新领域、农村经济的新业态和农民创业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在:张子

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源于胡树勇、周传水、董长松摄


    关注 石泉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