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聚焦】高铁时代:旅游时空新格局

 

高铁的快速、高效特征引发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时代旅游时空格局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铁的快速、高效特征引发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时代旅游时空格局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此,我们整理了《旅游学刊》发表的4篇与高铁有关的论文,以期给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2014年第1期)、《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2012年第12期)、《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2014年第7期)和《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系统特征及模式——以苏州和上海为例》(2016年第3期)。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汪德根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高铁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致使游客出游半径增大,影响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进而对区域旅游空间格局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 9 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京沪高铁开通前后 9 站点旅游流社会网络关系变化
研究表明: 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 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 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 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 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短旅途时间,可实现小长假的远程旅游,双休日的中程旅游,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从而缓解出游时间的集中性,提高了旅游质量。

高铁开通前后北京和上海客源地旅游流时间分布



讨论

高铁促使旅游流呈现出的“马太效应”、“过道效应”和“同城效应”不仅是高铁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特征,更是旅游地在发展过程中认清各自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劣势,找准适合的旅游发展方向。



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

殷平
   
到2020 年,我国的高速铁路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骨干网络格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原有的基于区域“分工与协作”关系形成的旅游空间竞合格局将被打破,旅游空间结构将会发生重构。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文章从高速铁路提高可达性、降低旅行成本以及促进旅游产业要素流动等三个方面,建立了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空间重构的理论框架,并以其他国家的高速铁路为例,归纳总结了高速铁路与旅游空间重构的实践经验。最后,文章以郑西高铁为例,对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进行了预测。

以洛阳为中心的旅游圈层
研究结果显示,郑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变化的结果将是西安、洛阳和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区域商务旅游中心; 随着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的逐渐完善,洛阳将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产业要素将向洛阳集聚; 郑州的陕西旅游市场规模将扩大; 沿线其他旅游城市在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和产品错位开发的前提下发展成为旅游站点。



讨论

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对沿线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空间竞争影响巨大,同时加强区域旅游空间的竞争与合作。区域旅游空间等级的重组将引发沿线旅游城市对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和产品错位开发,以实现区域空间内发展。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

蒋海兵,刘建国,蒋金亮


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时间距离决定游客的感知距离,而感知距离又决定景区的吸引力,也是影响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交通技术迅猛发展将有效地增强旅游效用与景区的吸引力。

高铁通车前后黄山等时圈旅游格局


   文章探讨了2020年全国高铁网络影响下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全国尺度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可达性的影响。测度2020年规划高铁通车前后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

景点一日旅游圈可达性空间格局
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景点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日”字形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的增加值最高,将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经济带,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是高铁网络效应的主要受益者,高铁服务带来了时空压缩效应,即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旅游者跨区域的快速外部交通,而这种快捷效应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优化,缩短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的时间,将会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讨论

高铁实现旅游者跨区域的快速外部交通,而这种快捷效应的延续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优化,缩短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的时间,也将会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由此,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政府部门应加强景点自身建设与营销力度,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禀赋与特色,设计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的错位与差异化发展。同时,旅游公司应根据高铁网络特点,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系统特征及模式——以苏州和上海为例

牛玉,汪德根


高铁的开通极大缩短了高铁沿线城市外部范围的交通出行时间,产生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带来了大量客流的涌入,同时极大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接驳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承接高铁对远位移带来的快速便捷效应,实现城市交通与高铁站的高效对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文章以中等城市苏州和大城市上海为例,研究大中城市的接驳结构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在接驳结构特征上,大中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出租车为辅,此外,快速公共交通有取代普通公共交通的趋势;在接驳时间特征上,大中城市共同特征在于非公共交通比公共交通更为敏感,其可承受时间范围小于公共交通,同时大城市交通用时大于中等城市;在接驳空间特征上,大中城市各交通方式出行存在3个圈层结构,分别为混合交通接驳空间带、公共交通接驳空间带和长途交通接驳空间带。在此基础上,文章从高铁站和城市交通接驳的结构特征、时间距离、空间圈层和换乘方式差异总结出大中城市的城市交通和高铁站接驳的模式,并提出城市交通和高铁站高效接驳的对策建议。



大中城市的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系统模式



讨论

高铁的快速发展使游客“进得来,散不开”的问题在旅游旺季激增,高铁的远距离高效由于与城市内部交通接驳不畅而大打折扣。因此,从乘客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规律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的连接高铁站与城市交通便显得重要起来。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引用论文
[1] 汪德根.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J]. 旅游学刊, 2014, 29(1): 75-82.

[1] WANG Degen. The Influence of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on Tourist Flow 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1): 75-82.

[2] 殷平. 高速铁路与区域旅游新格局构建——以郑西高铁为例[J]. 旅游学刊, 2012, 27(12): 47-53.

[2] YIN Ping. High-speed Railway ( HSR) and Establishment of New Pattern of Regiona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between Zhengzhou and Xi'an [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12): 47-53.

[3] 蒋海兵, 刘建国, 蒋金亮.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J]. 旅游学刊, 2014, 29(7): 58-67.

[3] JIANG Haibing, LIU Jianguo, JIANG Jinliang. An Ana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China’s Tourist Attractions under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7): 58-67.

[4] 牛玉, 汪德根. 城市交通与高铁站接驳系统特征及模式——以苏州和上海为例[J]. 旅游学刊, 2016, 31(3): 106-113.

[4] NIU Yu, WANG Degen.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s of Connection System between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High-speed Rail Station: Case Study of Suzhou and Shanghai [J]. Tourism Tribune, 2016, 31(3): 106-113.

本期专题编辑团队

苏州大学旅游系

汪德根(教授、硕士生导师)微信号:dgwang713

牛玉(硕士研究生)微信号:niuyu1008

孙枫(硕士研究生)微信号:sf19930608


    关注 旅游学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