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荣国威医生,就没有现在的濮存昕

 

京医会 — 中国顶级医疗专家数据库...





来源:央视《朗读者》、积水潭医院

没有荣国威医生,
就没有现在的濮存昕。
来到中央电视台《朗读者》,
‍他‍为什么要选择老舍先生的
《宗月大师》来朗读呢?



濮存昕年少时曾患有腿疾。那种自尊心在小时候很强烈,他很盼望小学六年级快结束,离开这个学校,没人再叫他“濮瘸子”。没想到到了中学,“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号。

以前濮存昕也会讲述他的这段经历,但是在《朗读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人:荣国威医生。正是这位医生,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现在他可以骑马、打球、演戏,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都与和荣国威医生的遇见分不开。

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卢平春节前夕看望荣国威教授(右一)。
荣国威是谁?
专家简介
荣国威  男,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兼骨科研究所所长,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离休在家。曾兼任:1994年至2000年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97年至2004年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擅长治疗:针对骨折、足部骨折、骨盆骨折、膝关节损伤、踝部扭伤、骨不连等关节损伤疾病。

荣国威:我是积水潭里的一滴水 
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宣传中心  彭宁
曾几次登门欲采访荣国威院长,均遭婉拒,在锲而不舍的坚持下荣院长终于同意简单谈谈,这样才有了这篇断断续续的稿子。

一直在想:荣院长的谦虚态度与他的做人低调使得他走向成功,记得有一年荣国威被评为全国优秀院长,这在全国只有50名院长获此殊荣,但颁奖时只有荣院长没有出席,有人问他为何没去领奖,他的回答是:“我个人的能力不能左右1800人的医院,是大家共同努力,才使医院跨进先进之列,荣誉是大家的……”

这次采访结束时,荣院长特别谈到:他在任的几年是老领导们打下了好的基础 ,个人只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后面的领导“开拓进取,继往开来”,所以医院才会越办越好。

这次采访之后,因校稿与荣院长通电话时,荣院长补充了一句话:在他做院长时,因为工作得罪了一些好同志,借这个机会诚恳地向这些同志道个歉!

此时笔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把荣誉归功于大家,想到的是曾因工作得罪了一些好同志而道歉,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就是我们的荣国威院长。他是一位颇具个性的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骨科专家他技术精湛,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志在前瞻……

彭 宁:作为院长的一个好朋友,我想问您,作为一个年青的学生怎么就想起学医呢?

荣国威:主要是家庭的原因,学医的过程是比较艰苦的,因为有很多门课程,在这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说是一种磨练。通过五年的学习,才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彭 宁:您在做了骨科高年医生以后,还会经常去翻阅解剖、生理、病理等这些基础书籍吗?

荣国威:作为骨科医生因为解剖知识非常重要是一生不能离开的,无论是高年医生还是低年医生。其它学科的知识,比如说生物化学等相对于解剖知识来说,是次要一些,但当工作涉及到这些方面问题时你也必须去温习去深读。

彭 宁:从医学院毕业以后您是怎样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刚开始是创建小儿骨科时您去了,后来又从事了创伤骨科,您在医院的经历真是挺丰富的。



荣国威:我是1959年来到医院,是国家分配的。后来又服从医院分配到了矫形骨科,1963年又到了创伤骨科,1964年10月成立小儿骨科,又和崔甲荣主任、梁栋大夫、贾佑民大夫、吴钟秀大夫等一起到的小儿骨科,1971年我又回到创伤骨科。

彭 宁:大骨科的各个专业您都涉及到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骨科专业基础,在医院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医院骨科的分科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是在六个专业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又成立了运动医学中心,在骨科这个体系框架的建设中都溶入了您的很多心血,能说一下这个过程吗?

荣国威:这不是我的心血,是几代人传承的心血。从骨科的发展上看,一开始只有创伤和矫形两大专业。随着骨科事业的发展,在1960年医院成立了手外科,1964年成立了小儿骨科,以后又成立了骨肿瘤科,后来又成立了脊柱外科,这都是随着骨科事业的进展越来越深入、分科越来越细,这种情况是与国外形式一致的。学科进展是按病人的需要以及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组建的。

1959年我毕业来到医院时,人员组成有两部分,有市三院、市五院来的一些老的医生,像崔甲荣主任、 郭兴唐主任、 冯雨亭主任、牟德昌主任,还有外科的山昌龄主任、 刘殿法主任、 内科的何培琨主任、臧光华主任、曾雅茹主任等。

对于骨科来讲还有一支力量在骨科发展上起了一定的作用,那就是从协和来了几位老的医生: 王桂生教授、 周同轼教授、 王福权教授、 宋献文教授、陈加尔大夫还有姚岱大夫、 梁栋大夫,王教授当时是每星期五上午到矫形骨科查房,下午门诊会诊,这个过程是年青大夫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把门诊疑难的病历都集中在星期五下午,请王教授会诊。

我记得当时周同轼教授还有姚岱大夫在创伤工作,宋献文教授、王福权教授在矫形骨科工作。1961年以后,他们陆续返回了协和医院,留下来两位是宋献文主任和梁栋大夫,他们在医院骨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还有一些老的大夫像王澍寰院长、崔甲荣主任、郭兴唐主任等在医院的重点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代一代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在医院相对优越的条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我过去也曾经这样强调过:如果没有医院这么多的床位,没有这么大量的门诊和急诊,那么,一个年青医生的成长是会受到限制的,因为你没有这么多的实践机会,就不可能获取很多的经验。国家、北京市乃至医院为培养人才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在这个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是几代人。

彭 宁:创伤骨科有很多同志都成长起来了,像王满宜、贺良、吴新宝、黄雷、冯华、姜春岩等,他们也总是说老同志如何如何培养了他们,我想建院五十周年了,是一代一代相传把咱们医院的传统传下来了,您觉得现在的年青人是否把你们的班给接下来了。
荣国威:不能说接班就是有所发展,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大势所趋。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成就自己的努力占了绝对重要的成分。

彭 宁:我院作为教学医院坚持大查房制度,查疑难病历,科主任还要阐述一些国际学术的最新发展,创伤是最早开始英语交班,英语查房,我想就这个问题您再给说一说,因为您一直坚持参加大查房。做为科主任、作为医生在大查房中对病人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大查房对病人到底有着什么关键的意义?

荣国威:大查房制度是在一个教学医院或是临床医院大家都一致进行的这么一项工作,因为这项工作对医、教、研都有着深远意义。创伤骨科用英语查房,交班是翟桂华主任、王满宜主任他们那时开始起来的,是创伤骨科在查房工作中进一步发展的宝贵经历。

彭 宁:您当院长时,大家都挺怕您的,因为您以管理严格而著称。您在任时我院曾经搞过三基训练,怎样切大隐静脉,怎样做气管切开,而且要求大夫从写病历铺单子开始,就循规蹈矩,都要求特别严格,另外在礼仪上要求上班不许穿短裤、穿拖鞋,在劳动纪律方面要求全体职工不迟到不早退。

我院作为卫生局的试点单位,搞人事制度改革,有一系列的重要举措,在您任院长期间为什么要用这么严格的管理方法,它有着什么意义呢?

荣国威:我觉得医疗工作是一个很严肃的工作。一个医院要有严谨与一丝不苟的作风,这对医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人,给人治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出不得半点差错的。面对病人的生命,只有严格管理这一条路。

彭 宁:您经常到下面去,最大的特点是,您发现了问题,就会纠正,我觉得这样对人的震撼力是很大的,您对自已的要求也很严格的,您觉得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一贯作风吗?

荣国威:作为医院的一名管理者,严格管理必须准确到位,必须敢于批评敢于在第一时间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大家一起为建设医院共同努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从工作出发,从病人出发,相互之间就不会有什么成见,我想真正的医院管理是大家一条心、一股劲。

彭 宁:您也是从住院医师过来的,不管社会千变万化,住院医制度也应该建在一个严格、严谨的基础上,您原来很强调一个医生的道德素质是第一位的,还要具备人际沟通能力、外语能力、学术交流与国际接轨的洞察能力,您是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我们五十年的传承,您对我们住院医制度应该有些要求,您能承前启后的给我们说一下吗?
荣国威:我毕业已经46年了,在四十几年前培养一个医生与二十一世纪培养一个医生,有些地方是不同的,我体会特别深的是在90年代以后,医学的科技进展很快,这些新的科技也协助了一些诊断方法,因此培养住院医生除了临床体检以外,这些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一个年青医生的培养要与时俱进,有所变化。不仅要传承老一辈勤奋与拼搏的精神,还要有吸纳消化新时代医学高科技理念与资讯的能力。

彭 宁:我今天采访您有一个最大的感觉,您一直在强调团队、强调集体,这个集体才是伟大的,每个人都要把个人溶到集体里,才能显示出整体的功力,这是令我最感动的地方,您一定体会很深。

荣国威:我想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各项工作都是相互有机的联系起来的。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我们临床治疗离不开护理工作,离不开后勤工作的支持,更重要的一个医院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工作,离不开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其它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求得医院的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水平。每个人都毫不吝惜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医院就会兴旺发达起来。

我想说的就是过去、现在、将来它的具体历史条件是不同的,因此也可能在某一个阶段里我们医院成绩非常突出,那么在某一个阶段就不会太明显,我想这也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

我想借运动员的精神来看待这问题,拿到世界冠军以后,一切从零开始,因为竟争是非常激烈的,要看到国际和国内在医学发展中的优势与态势,寻找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奋发向上,只争朝夕,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刊发于2006年9月14日积水潭医院院报)


微信名:京医会     微信ID:jingyihui2012

❶ 汇聚中国名医 打造智慧医疗
❷ 采访、合作、广告请联系:  jingyihui666@163.com

❸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京医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骨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