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语文学习中理性思考的光彩

 

想一想,理一理,画一画这些方式更多时候会出现在数学等理科学习中。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合唱不需要如此呢?这些方式,完全可以让感性的语文学习亮出些理性思考的光彩。...



点亮:语文学习中理性思考的光彩
一直都有人说:语文是一门偏感性的学科。也总说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数学才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这么多年下来,也确实感觉如此。语文,无非就是读文字,品文字,谈文字,可以激情澎湃,可以深情款款,也可以欢欣鼓舞亦或哀怨忧伤,当然也不乏很多小清新的味道。可也一直觉得少了些思与辨的味道,少了一些理性的思考。于是,我也一直想在课堂上做一下这样的尝试。于是,在第三单元有关科学的这一单元,我集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关于《自然之道》,我突破了常规的针对“愚不可及”、“悲叹”等为切入口,直奔主题的教学思路,事先设计了一张情节曲线图,将情节的变化,与之关联的“我们”的表现和心理都列在一张图中。课上,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深入研究,在平板小组探究群里,每个孩子上传自己的答案,充分比较,讨论,合作完成一份大家都认可的“答案”。我也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随机渗透了重点词、句、段的教学。说实话,独立完成这样一张大容量的情节曲线图是有难度的,但是在小组讨论合作中完成,难度就降低了很多,之后的全班交流,无疑又做了一次充分的补充。整堂课下来,虽然少了些感性朗读的量,但是思考的味道和分量恰恰做了补足。

说到梳理,相较于情节曲线而言,我们平时用到更多的莫过于表格了。的确是这样,表格直观、凝练。一张小小的表格,往往能一目了然地把文章的重点全部展现出来。《蝙蝠和雷达》就特别适合用表格进行梳理。当然,无论是情节曲线还是表格,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也能给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里面有不少诸如“流域、决口、改道、河床、悬河”等专业词汇和充满专业元素的句段。对于这样的词、句、段,有些学生的理解似是而非,一知半解,更多的则停留在“意会已达,言传未满”的程度。是的,这些专业的知识如果没有充分的生活经验或者足够的知识储备在加之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口头形象地解释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提出可以用画的方式(图示法)来解释和表达。这样一来,无论是听的还是说的,都感觉轻松简单许多。

想一想,理一理,画一画这些方式更多时候会出现在数学等理科学习中。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合唱不需要如此呢?这些方式,完全可以让感性的语文学习亮出些理性思考的光彩。


    关注 小熊的花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