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滋味,拿什么拯救你那挑剔的舌头?

 

中医讲“食饮有节”,吃东西要顺应天时,吃应季的食物。甚至,随着24节气的变化吃东西...





◎这篇文章的内容源于当归中医学堂《饮食滋味》视频课程,主讲人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

吃東西不光吃的是物質,還有生、長、收、藏的能量 
中医讲“食饮有节”,吃东西要顺应天时,吃应季的食物。甚至,随着24节气的变化吃东西。《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说的就是我们如何随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去调整举止、思路、行为。

时下是春天,应吃嫩芽绿叶,少吃肉。春天不是杀戮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曰过,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道,逆者伤肝。“所以少吃肉,也尽量减少对环境、对他人、对其他生物的伤害行为。

徐老师还建议,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不得不裁减人员的时候,也一定不要在春天去做这件事,最好放到秋冬季节去做。春天里,我们需要尽量鼓动生发之气。另外,少吃酸的,不妨偏点辛辣,有助生发。当然,这说的是正常人,要是病人,就得看个人的具体情况了。

所以立春的时候要吃春饼,过去叫咬春,里面就是豆芽和绿叶菜。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又要吃粽子了。我们过去大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所以过节的时候才能改善一下,过节的东西往往都是粘腻、肥厚,难消化的,因为平时吃不到啊。
但现代人平时已经肥甘厚腻吃得太多,所以对于传统美食一定要辩证的看。比如粽子,传统美食最扛饿,但是最难消化,尤其是肉粽。八月十五的月饼糕汤高油,还含蛋黄热量极其高。古时候的好东西放到现在就未必了,因为生活方式变了。继承传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传统而传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造地化,我们的主要食物,应该是方圆百里出产的东西。这属于“常食“。偶尔尝个鲜吃点其他的也OK,但不能多吃,多了易出偏,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对古代人来说是大事,三国时代曹操攻打东吴,赤壁之战士兵大多不是死于刀剑炮火之下而是由于瘟疫(也就是疟疾和水土不服);当年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被国民党浇灭得少,死伤惨重也是因为瘟疫害得。

人到了外地,尤其是北方人到了南方,不适应那里的湿浊,上吐下泻,大伤元气。古人也有一个预防的办法,就是到了异地,在吃任何东西之前,先用当地的水煮开,泡一杯当地的茶,试试水土,也提前适应一下。这叫上堂问火,入乡随俗。

现代人的水土不服往往是根本不用去外地,北京人流行的“吃遍驻京办”,就是给自己制造水土不服呢。“如果你身体还健康的话,这么吃,吃完以后会不舒服。你如果身体不健康,吃完之后会没反应,但病做下了。”没有不舒服,有时候还不一定是好事情。
吃已經形成固定模式的“常食”,消耗自身的元炁少 
越吃新奇特的东西,对元气消耗越大。越吃常食消耗越小。所以,家常饭其实最好,方圆百里的食物最好,对我们的元气消耗最小。比如我们生活在内陆的人,就要少吃海鲜,吃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吃鱼也主要吃淡水鱼。因为我们不靠海。



中医还会以食物出产的季节来判断食物的阴阳寒热,例如,从现代科学来讲,冬笋和春笋区别不大,都是笋么,能有多大差别。但中医看来,冬笋产于冬天,有闭藏之气,能够滋肾阴的,冬笋烧猪肉是最佳拍档。春笋产于春天,有生发之气,是入肝的,有人对春笋会过敏,就是春笋的生发之气把他内在的阴寒湿浊之气透出来了。
講究也能將就
北京人有个特点叫穷讲究。徐老师有句话说得好,有东西吃的时候可以讲究,没东西吃的时候也能将就,能将就说明消化功能好的吃什么都能转化成精气神。

北京有的人祖辈上做了官到了这一代落魄了但还是穷讲究,善于利用边角料做成美食。北京小吃炒肝、灌肠、卤煮、豆汁儿等都是穷讲究的表现,既怀念以前吃海參燕窝的场景,又没有那个材料又要做成那个味道,就是老北京美食的特点。



(▲豆汁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根據植物的生長環境來判斷它的性質


像蘑菇、苔藓这样的植物,根据它们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判断出它们的属性是阴寒、湿气,所以能够滋阴,适合有虚火、口干鼻干的人。也适合配合热性食材来用,比如小鸡炖蘑菇,用蘑菇的寒性平衡小鸡的热性,就成为一道平和的菜。
飲食中的道、法、術、器,哪個最高級?
最低的境界是“器“就是食材,吃什么。这个最不重要。“术”是怎么做,指烹调的技术,这个比较很重要。好的烹饪技术,是善于利用食物的本性,避免它负面的作用。涉及到如何用火,用水。

“法”是吃的方法,比如,是狼吞虎咽还是细嚼慢咽。“理”是地理。吃哪儿出产的东西。“道”是天道、天时,通心神的。
之福,可得永年
吃饭时的心情最重要,而且吃到最后达到“怡”——吃好了叫怡。曹操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怡没有固定标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跟着“感”和“觉”去走。觉是饥不饥。感是饿不饿。饥的时候要吃饱,但是不要过,七分饱就打住。饿的时候要吃好,吃点咸的点心。
 吃好了不餓,吃飽了不飢 
很多人分不清饥饿,饥是生理需要,饿是心理需要。《失恋33天》里,有黄小仙失恋以后狂吃的情节,其实她搞错了,她是把饿当成饥了。
最好的缓解饿的食材是百合,不是巧克力百合和合欢都治“悲”,入心补心气,可治疗分离带来的痛苦,比如失恋综合症。

建议大家恢复自觉自感和自悟。不要跟着饭点吃饭。“饭点吃饭的前提是您是健康人,遵照健康人的作息规律。”亚健康的人要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别一看时间,“到点了,该吃饭了!”问题就在这个“该”,总是想着 I must,I should,这都是现代强迫症的表现。

学中医的第一件事儿是找到自我,恢复感觉,观察自己什么时候饥,什么时候饿。很多人的饿,是没吃到他该吃的东西,所以要调养。

人可以无知,但不能无觉。现在人99%是营养过剩而不是不良。只要恢复知觉,每次吃饭能感觉到不饥了就不吃了,控制住食量就可以了,这样吃你会觉得自己很舒服。徐老师觉得作为红尘中人,这样就够了,不需要去尝试辟谷那么极端的方法。
食物本身有神、气、质的区别
西方营养学认为鸡肉和猪肉只有营养素方面的量的差别,但本身的质没有区别,都是肉嘛。中医认为区别大了,因为中医看到了超出物质层次的东西,看到了二者所携带的信息是不同的。中医认为,天上的东西偏热,飞鸟都是热性的;水里的东西偏阴,比如鸭子;陆地上的东西偏中。我们吃食物的同时,也把不同的能量和信息带进了自己的身体里,岂可不慎?

所以吃鸡肉的人好动,体质偏热。小儿扁桃体容易发炎化脓高烧,还容易有多动症,和鸡肉有关系。现在的孩子吃烤鸡翅、麻辣鸡翅太多,鸡肉扇风动火,引气血上行,对小儿纯阳之体影响特别大。应该小鸡炖蘑菇,现在的做法是辣子鸡,麻辣鸡丁,火上浇油啊!要是做麻辣鸭还可以,鸭肉是凉性的。



成年人最大的困难是浅睡、早醒、入睡困难,跟食物中辣子鸡、麻辣鸡丁偏多也常常有关系。——这是阴气不足,阳亢,肝血不足。鸡是挑动肝血去斗去打,散发的多,收敛的少。

我们如果想少花钱、不花钱,又养生补肾,那就早睡觉,还有一招:看黑光。你看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但你看过黑光吗?晚上关上灯,看着眼前的黑夜,你会得到黑的滋补。徐文兵老师讲到这里,念起了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就睡不着。我用黑色眼睛享受黑暗,就补肾。”

此外,补肾忌吃鸡肉,可以吃点收敛的,如桑叶。桑叶得秋天金气多,收敛肝气和肝血的功能特别强。



徐文兵

(厚朴中医学堂堂主,高级中医讲师,中医教育家)

徐文兵,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获美国针灸协会特别奖,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1998年考取全美中医师、针灸师资格证书。1999年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现为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医门诊专家。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关注 恒寿堂颐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