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航天日:滨院梦,航天梦!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节日由来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2007年10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曾经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每年的十月八日确立为“航天日”,以促进全社会更多了解和关注航天,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4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政协科协界委员提议设立“中国航天日”,并向大会提交了提案。

2014年1月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讨论并提出三个备选日期,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回复同意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具体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指出,把第一个里程碑这个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是很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的。


设立原因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

许达哲表示,首先,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第三,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所以中国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中国航天日”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窗口,中国也乐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同行的合作。


今日活动


今天有什么活动安排?许达哲透露,将在全国各地开展系列活动,包括“中国航天日”论坛和科学讲堂、科普展示、航天公众开放日、院士专家进校园等。

许达哲说,希望将“中国航天日”打造成为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打造成普及航天知识、激励科学探索、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使之成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窗口。


未来五年
未来5年,中国航天有啥大手笔?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闻发言人王中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今年,将发射“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018年前后,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 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

在探月工程方面,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将研制并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在火星探测方面,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方面,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

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今年,将发射中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和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使中国天文学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尺度时空基准。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航天跟老百姓有啥关系?


航天工程的发展,不仅是科学家与航天迷们需要关注的事情。航天是为推动科技进步,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类从太空里带回的技术正改变着地球人的生活。那么,中国航天的成就中,普通民众正在分享哪些红利?

据介绍,目前,中国空间应用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水 利、住建、环保、减灾、交通、气象、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定位卫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此外,中国的各类卫星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为例,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和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高分数据共享,不断扩大专业化、业务化的应用。
近年来,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民航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主动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每一个滨院人都应以此为己任,为滨州学院发展贡献力量,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注 滨州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