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天多家市级媒体都在谈松江这位居委会书记?

 

今天,小松打开各大新闻媒体,被同一条消息吸引了眼球……...





今天,小松打开各大新闻媒体,被同一条消息吸引了眼球,文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位松江人——广富林街道保利西子湾社区的党支部书记郑丽娟

∇解放日报
∇东方网
∇澎湃新闻
∇文汇报
……
那么,为何这位年轻的80后书记会被各大媒体“盯上”呢?
出生于1980年的郑丽娟,在西子湾一干就是7个年头。初来时她还是个刚生了宝宝不久的“新手妈妈”,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郑丽娟把满腔热血全部倾注在这个松江区数一数二规模的大型社区里。无论年纪比她大的还是小的,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郑姐”。居民从当初的“怨声载道”到如今的“不想离开”,都离不开“郑姐”这个“大家长”,西子湾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温情的“大家庭”。
不回避不推诿刷出“存在感”
居委会的大门朝哪开,居委会是做什么的……刚住进西子湾小区时,周晓转对这些一无所知,也并不在意。然而,当郑丽娟把一纸证明交到他手中时,他对居委会有了新的认识。

当时,周晓转的孩子即将出生,可《未违反计划生育证明》却迟迟开不出来。夫妻俩都是外地人,此前回老家被告知,求学时就已离开家乡,无法了解情况,无法开具证明。无奈回到松江后,两人找到了居委会,当得知上海规定,证明都由户籍所在地出具,夫妻俩顿时没了方向。

这件事郑丽娟记在了心上。她通过114问询台,先后找到了女方老家计生部门、户籍所在地,以及男方老家县政府、乡政府、村委会、村支书的电话。一圈电话打下来,答复大同小异——无法了解情况,无法开具证明。

眼见着要成一道“无解题”,郑丽娟提出一个办法,即由对方出具申请人上大学前的情况证明,自己再出具住进社区后的情况证明,两张证明正好弥补了单位掌握情况的空白时间段。最终,周晓转妻子的单位认可了这两份证明。

“居民开口,说明他们有困难;找到我们,说明他们信任我们。婆婆妈妈事不回避,急事难事不推诿——这是郑丽娟给自己定下的社区工作法则之一。正因此,在6年的“小巷总理”生涯里,郑丽娟轻易不对小区里的居民说“不行”。她说,说了“不行”,居民就会觉得你没用,觉得你不作为,下次就不会再来了。

去年夏天一个傍晚,居委会来了一名满身酒气、光着膀子的访客,还不时大声嚷嚷着。正准备下班的郑丽娟立马放下包,请他坐下。沟通后得知,男子是小区里的短租户,租约到期后,房东不愿退还押金,甚至拒接电话。心中愤懑的男子喝了点酒,跑到居委会来发泄不满。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郑丽娟拨通了房东的电话。经过长达30分钟的耐心沟通,房东终于同意退还押金。

“解决了,晚上7时房东会来退你押金,我安排个保安陪你一起去,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郑丽娟话音刚落,中年男子嚎啕大哭起来。事后男子坦言,当时钻了牛角尖,如果钱要不回来,就想一把火烧了房子。

“百姓之事无小事,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或化解。”日子久了,找居委会有用,居委会能管事,成了保利西子湾居民的共识,遇事首先想到居委会的居民也多了起来。

居委会刷出的“存在感”,到居民心里,则转换成信任和留恋。由于西子湾社区主打小户型,随着“二胎时代”来临,小区里不少家庭面临房屋置换。每每这个时候,业主们总是在小区里兜了又兜,就想在本小区置换到满意的房子。而实在不得已搬离小区的居民,也总会带着买家去居委会,到“郑姐”那里报个到。
从“无人理睬”到“一呼百应”
“其实我最大的优势,就是背后团结了一大批志愿者和社区热心人士,他们和居委干部一起搞活动、办实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让小区变得越来越好。”面对记者一再好奇地提问,郑丽娟腼腆地回答道。

现在,每到周末,西子湾小区的各类活动都排得满满的,现场热闹无比。在一次家庭亲子雪花片模型大赛前夕,社区微信公众号刚发布比赛通知,20个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在小区的“老年角”,郑丽娟正在询问老人们近期的生活情况。

相比如今“一呼百应”,6年前郑丽娟初到保利西子湾时,搞活动时常“没人搭理”。每次,街道下发一个活动通知,居委会就得喊人来参加,找来找去就是几张“老面孔”。“写工作总结时根本想不出哪些值得写。”

“不能一提起社区活动,就只有磨剪刀、量血压。”郑丽娟分析说,并不是年轻人“不爱参与”,关键在于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

当发现社区里年轻妈妈较多时,郑丽娟便想以此为突破口。不久后,居委会的办公室从2楼搬到了1楼,2楼腾出的空间被改造成“小豆豆成长乐园”、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议事室等。每周一两场各具特色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妈妈和小朋友的参与。

从社区活动中有了获得感的居民,同时也开始考虑如何为社区作贡献。退休前从事财会工作的虞建民,在中心城区住了近20年,在原先的社区,他从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但入住保利西子湾后,他一下多了很多头衔:社区关爱互助团组组长、小区业委会副主任、文体队队员……每天骑上自行车,穿梭在社区各个角落,他比上班时还要忙碌。



■郑丽娟在为志愿者服务活动部署工作。

张雅薇在私立学校担任校长助理,是典型的上班族。她发现,如今走在社区里,志愿者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报之微笑,楼道里走在前面的居民总会为后面的居民留着门……“每天居住在被爱包围的社区,久而久之,我也想为社区做点什么?”于是,张雅薇主动找到郑丽娟商量,利用自己的特长,每周日上午在社区为孩子们义务开设绘本赏读课。

在今年的大肠癌筛查中,小区居民老杨检查结果呈阳性。小区里的志愿者缪晓光和华永昌得知情况,立即陪着老杨前往松江区中心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老杨需要住院手术的消息传回社区后,志愿者们纷纷涌到医院,都想着尽一份力。老杨要住院三周,在小区“凝聚”睦邻点志愿者顾国群提议下,一张负责驾车、煲汤、护理、陪护的值班表很快出炉。

郑丽娟说:“居委会得真正帮居民解决实事,让居民受益,才能让居民有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居民才会支持社区工作,并积极参与进来。”
社区相关各方“入群”共议自治
保利西子湾是一个大型的人口导入型社区,有3355户居民、211家商户,是一般小区体量的2至3倍。小区外来人口多,青年白领多,高学历居民多。

要管理好这样一个社区,光凭党支部、居委会几个工作人员的热情远远不够,更要讲究方法。

2015年,郑丽娟和她的团队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建立“共建美丽西子湾”微信群,探索“微治理”模式,将党支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人员和志愿者、社区居民一起“请”入微信群,现已有群成员430余人。

最初,物业公司担心进群之后会“惹”上没完没了的麻烦。但如今,物业公司主动把各方面工作人员拉到群里,居民有什么问题,只要在群里一呼,居委干部立刻@物业公司,相关人员马上回应并及时处理,并将现场处理的照片反馈到群中,及时高效。冬天,物业公司把工人正在疏通水管的现场图发到群里,立刻得到不少居民点赞。物业和居民在互动中加深了互相理解和支持。

在微信群中,小区南广场的乱相引发热议,居民纷纷提出改造方案。根据居民呼声和建议,党支部、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共同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去年10月,按照大家共同讨论决定的方案,小区南广场启动改造:辟出专门的人行通道,实现人车分流;在车行道中间设置隔离栏,使进出车辆各行其道;启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郑丽娟正与两位小区业主商讨如何合理规划小区停车位问题。

居民们还在微信群中讨论,小区西南角敞开式建筑垃圾房年久失修,外墙损坏严重,而且垃圾常常堆到垃圾房外……很快,建筑垃圾房被纳入小区改造项目。去年,小区启动技防改造项目,从加装的100多个电子监控摄像头如何布置到网络比价,大家在微信群中群策群力。

通过微信群,郑丽娟和她的同事们加强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一大批曾经早出晚归,不知道居委会在哪、不关心居委会做什么的青年白领,开始在微信群中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每当小区遇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或民生改造项目,郑丽娟还喜欢找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举行“幸福家园”议事园会议,面对面来一场“头脑风暴”。

在多年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郑丽娟和她的团队不仅利用互联网在线上大胆探索“微治理”模式,在线下还探索总结出“五步、六平台”议事协商工作法,即依托民情搜集站、党员代表会议、“多位一体”联席会议、“幸福家园”议事园、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业主大会这六个平台,建立需求产生、议题确定、方案论证、表决征询、实施评估“五步曲”项目形成机制,形成年度《实事项目清单》,不断提高决策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郑丽娟的故事,可以点击以下视频哦↓
▼时长3分19秒,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文字来源:解放日报)


    关注 上海松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