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花十年拍下上海近百万张照片,不是为了阻止拆迁,而是想让将来的人们知道,这座城市原来有过的样子

 

无法用砖瓦拯救这个城市,就用像素记录这段历史。...



逝去的,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
但总该记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痕迹
记录
Lose,Lost
无法用砖瓦拯救这个城市,就用像素记录这段历史。 ”这是席子写在微博上的一句话,专门给一张照片做的注解——

废墟里一块碎了小半边的瓦片,上面印着“上海”。

他说,“我只希望从我的角度记录这座城市,让将来人们能够知道,上海曾经有过的样子。”

所以他手里有了关于上海的近百万照片。



席子不是“打地铺睡在地上的那个席子”,虽然他经常这么跟人解释自己的名字。席子是个摄影师,但镜头里很少有人像,有朋友说,席子像是给老房子拍遗照的

听起来有些瘆人,但席子想了想,觉得这形容挺合适。

他的镜头里,都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弄堂里厢,还有被推倒的,或者即将被推倒的建筑——它们的外表,它们的内心。

方寸上海系列
方寸上海系列


RUINS of SHANGHAI夜之废都系列:这个城市里  太多的事物太多场景已经消失正在消失 人们已经熟视无睹 似乎它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

按照惯例,采访的人都会问席子一系列问题:

“你是不是有弄堂情结?”

“你是不是对弄堂生活很怀念?”

“童年在弄堂里生活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可惜,席子全都答不上来



席子全名叫做席闻雷,20世纪60年代末的上海人。小时候就住在徐家汇公园附近的弄堂里,当然那条弄堂早就不见了。

如果没在2007年那个夏天闲逛过苏州河,席子到现在大概也只是个设计公司的小白领。

那个夏天的某一天,席子去了苏州河边闲逛,拍了几张德安里。之后再回去看,德安里已经被拆掉了,百年的老房子,就那样成了一堆废墟。

从此德安里只存在在记忆里,还有随手拍下的那几张相片里。



这些建筑消失的速度,是平常人赶不上的;甚至这些建筑的消失,几乎等同于这座城市过去记忆的消失

之后席子辞职,做起了摄影师,专门去拍那些即将消失的老建筑。

相机镜头三脚架,席子一年到头都背着,走在上海的弄堂小巷里。除了这些,还要带着手电筒、创口贴、水壶、口罩和零食,鞋子一定得是加厚防水的。

在这些废墟里穿梭十年有余,席子早就吸取了被钢筋扎伤腿的教训,可得万分小心。



废墟里经常会有“地雷”和“炸弹”,“地雷”是大便和钉子,“炸弹”是余下钉子户会往楼下随手扔的垃圾。

席子扫街的时间不固定,有时候五点起床,有时候到深夜还在继续走。他说他怕第二天起来,房子就不见了,被推倒成了地上的一堆瓦砾。

推倒房子的挖掘机经常出镜,所以有网友调侃:“这是挖掘机的黄金时代!”席子笑笑,干脆把这句话做了其中一系列的标题。







席子的镜头里,洋房公寓占了很大一部分:楼梯一系列,里厢又是一系列。
拍过那么多洋房公寓,不是没“失过足”。
有一次席子去一栋石库门的晒台拍照,下楼的时候被主人看见,被当成贼一把抓住,对方还说要报警。席子解释了半天,才终于被放走。

也有热情的居民,会和席子讲起这栋房子的历史,自己祖上的家业,也会抱怨生活的难堪。

这张照片里,穿过圆形拱门,是上海老大哥杜月笙的书房,那个时期的大新闻,兴许都是从这里传出的。

拉都路311号,
曾经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房,
如今也不过是普通人家。


2013年去的时候,
席子给这间屋子的老阿姨
拍了张坐在壁炉前沙发里的照片,
2015年,听说要动迁,
席子带着拍好的照片再去那屋子,
老阿姨已经忙着搬家。
后来再去,几幢房子里都已经没人,
壁炉架也不知所踪。


外表破败的“海乃家”,
路过这里,人们甚至不会多瞧一眼,
可这里发生的一切,会让所有人颤栗。
因为海乃家还有另一个名字
——日军慰安所。
摆好三脚架,
调好焦距光圈,
站那一动不动怕吓到人,
所以只要听见有人走近,
席子就会咳嗽一声。
据说这是他的“拍摄规则”。


席子的豆瓣相册里,有一个相册的名字叫做:被遗弃的上海

拍的是那些被主人遗弃了的房子,有的破败不堪,你可以想到它被遗弃的原因是什么;有的看起来还完好,却还是抵不过被抛弃的命运。





那条名叫安庆路的马路,席子断断续续拍过十年

2015年底的时候,马路旁弄堂的住户就已不晓得搬去哪了。那时席子去安庆路,定好三脚架,再调好光圈焦距,安安静静站着,听留守的居民聚在马路边,热烈讨论着关于拆迁的事。

那天夜里的德润坊过街楼前,原本热闹的街,只有一个女人推着车卖着炒面。

女人手脚麻利地涮锅开燃气,煤气蓝色的火苗和油锅里的油烟还是水汽窜了老高,席子觉得德润坊三个红色大字看不大清了。

席子和她聊过几句,离开的时候说了句:“下次可能来吃你的炒面。”
不知道后来席子有没有再去拍过德润坊,那个卖炒面的女人是不是还在,但某些东西真的消失了。

“中国是变化繁多的地方,但令人并不觉得怎样变化。变化太多,反而很快的忘却了。倘要记得这么多的变化,实在也非有超人的记忆力就办不到。”

鲁迅在《上海所感》里这么讲过。因为没法记得这些变化,所以席子才用了这样的方式。

尽管他也明白,自己只是拍几张照片,能改变的只不过是多留住一些关于上海的故事
上海这座城市,有历史也有故事,有繁华也有没落。

它跟所有大大小小的城市一样,隐藏了很多东西。按摩师不只是按摩师,发廊妹不只是发廊妹,叫“全家”的便利店里,也没有全家人在吃饭

就像,倒下的房子不只是房子,席子拍照也不只是拍照。房子里藏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当然有人这么问过席子——

“拍下这些老建筑,是不是想把他们保留下来?”

“没有那层意思,有些建筑保存的意义并不大。我到过那些人家做客,很明白石库门居民的苦。”

“你支持拆迁,还是保留?”

“你搞错了。拆和迁其实是两回事,只是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把两者合二为一了。保护建筑和改善石库门的生活状况,本来并不是对立的。”



没数过席子拍过的照片里,出现过的“拆”字,到底有几个。有时候我都怀疑我们数数的速度,都比不上大红颜料被画上墙的速度。

很多东西不能被改变。

可就像席子说的,逝去的,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但总该记下它们曾经存在的痕迹
除注明外,所有内容均系“开始吧”原创,
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回复后台“转载”。
无授权图片会被举报的哦!
最近不能错过的好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关注 开始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