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勒眼中的上海(九)

 

在新华路上的有一条马蹄形弄堂,里面坐落着几十幢不同风格的欧式花园住宅,有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式等...







在新华路上的有一条马蹄形弄堂,里面坐落着几十幢不同风格的欧式花园住宅,有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式等。走进弄堂,恍入欧洲乡村。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安静地站在那里,内敛而低调,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美丽与苍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住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侨民,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外国弄堂。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条“外国弄堂”里仍然居住着来自美、日、意、韩等国家的老外,犹如一个国际大都会。

新华路素有上海第一花园马路的美誉。这条藏身于茂密梧桐树荫下的窄窄的马路,安静而带点贵气,以低调的优雅取胜。路两旁的梧桐,高大而神情自若地守护着一街安宁。走在新华路上,可以看到一幢接一幢的花园住宅,它们大多深藏在弄堂内,即便是临街的也多被绿荫掩映,烟笼寒水月笼纱似的,反倒越发撩人。

当年为适应商贾和上海上层侨民建造

外国弄堂又称之为新华别墅,泛指新华路211弄和329弄。这里原系农田和坟堆,境内沟浜纵横,一片荒芜。1925年,公共租界当局越界修筑哥伦比亚路(今番禺路)和安和寺路(今新华路),整条外国弄堂便是由开发商美国人雷文法兰及1922年成立的上海普益地产公司为适应当时国内商贾和在上海的上层侨民建造的。外国弄堂由因设计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而在上海红极一时的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拉地斯拉夫规划和设计,共有29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的异国风情别墅,别墅内绿树婆娑,环境幽静,被称为上海西郊哥伦比亚圈内的精华建筑群体,竣工后分别售于外国侨民,因此被称作“外国弄堂”。

这条弄堂里的一些住宅曾做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瑞典等国的驻沪领事馆。其中尤以英国领事馆面积最大、建筑最豪华,内有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

新华路211弄和329弄两条弄堂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规整的马蹄型,看得出是建筑师精心设计的结果。邬达克之所以把外国弄堂设计成马蹄形,是因为他希望这里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小区,而这样前进后出的构造,交通自然十分方便。

外国弄堂的弄口写着“新华别墅”四个大字,四周环绕着极具艺术风格的铜花纹,底下衬着些有年头的木栅栏。站在外国弄堂口往里张望,看上去弄堂似乎浅浅的,两旁风貌各异的别墅被高大浓密的树荫遮掩着,一些建筑的外墙上攀满了爬山虎,使住宅显得若隐若现,似乎很难看清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慢慢踱进去,透过枝叶间的缝隙,可见矗立在各式小楼屋顶的烟囱、圆拱形的门窗、木制大门、铁艺窗栏等。弄堂里最多的是西班牙风格的别墅,细微处不可遏制地弥漫着西班牙建筑的语言和构图,红筒瓦、弧型墙及花纹柔美的铸铁窗户是西班牙建筑的标志性特征。由于西班牙是一个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浪漫民族,所以建筑多采用质朴温暖的色彩,外国弄堂里的西班牙风格别墅表面都采用了淡黄和红瓦屋顶相结合的暖色调,既醒目又不过分张扬,营造出一种内敛、柔和、尊贵的生活氛围。

异国风情浓郁的别墅里残留着贵族气息

新华路179号住宅是外国弄堂里的一幢沿街住宅,建于1930—1935年。这是一幢具有德国民居风格的别墅建筑,假三层砖木结构,机制红平瓦双坡屋面,屋面檐口处有折坡,并有棚屋形老虎窗,南立面山墙有半露明黑色木构架,线条较窄并有弯曲,是受德国民居风格的影响,其他部分均为白色水泥拉毛粉刷。二层阳台栏杆为红砖砌筑,成镂空十字图案,现改为宝瓶栏杆。原底层南向有宽敞门廊,由彩色水泥阶砖铺地,里为客厅和楼梯间,其西侧为一排辅助用房,东侧为厨房、卫厕等,北面有两间大餐厅和客厅、书房,内均设有壁炉。二层有卧室五间,设三座楼梯上下。三层有一间大活动室。三楼由山墙窗和屋顶老虎窗通风采光。在梧桐掩映下这幢德式建筑充满异国乡村别墅情调,过路人都会情不自禁停下脚步驻足凝望。





211弄1号是邬达克的典型住宅建筑作品之一,这是一幢建于1940年前后的西班牙式独立花园住宅。该别墅主体两层,局部三层,二层女儿墙为红色筒瓦压顶,局部三层红筒瓦坡屋面,外墙面用淡黄色水泥砂浆粉刷。整幢建筑系砖木结构,造型活泼,两座贴墙伸出屋面的砖砌烟囱顶部饰以三个联列式尖拱,特别体现建筑的个性,使整个建筑形成了向上的动感。东侧山墙阳台为螺旋形底托,反S型铁制栏杆,体现出典型的西班牙风格。入口大门上部有弧型门头顶盖,配以右侧方形,左侧圆拱形窗户,立面造型异常别致,南面门窗间有螺旋形花纹小柱和圆形柱廊。别墅还配有一座300平方米的花园,四周绿树成荫,中间有一块地毯似的绿草坪,门前一枝栀子花树,兀自花繁叶茂。还有一个人工开掘的池塘,里面养着不少小金鱼,在阳光下悠游自若。屋子内部的花式木门、半圆顶钢窗、立柱和雕花都表现出西班牙式的大气。主屋旁边有储藏小屋,南面是拱圈走廊,每间屋子都有壁炉。这个别墅的原主人是上海哥伦比亚唱片厂英籍经理。上海解放后,英籍经理返回英国,房子由别人代为管理。上海乐团成立,租借了这幢别墅,由民族乐团使用。



在211弄的入口处的另一边,绿树环抱之中,一幢看起来很有年头的老洋房隐约可见,这大概是外国弄堂里最老的建筑了。这栋位于211弄2号的住宅,曾经是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李佳白的住宅。1882年至1892年,李佳白受北长老会派遣,在中国烟台、济南传教。1894年以独立传教士身份重返中国,担任《泰晤士报》驻华记者。李佳白在华时间长达40余年,是北京、上海等地“尚贤堂”的创始人。时过境迁,岁月洗涤了一切,只有房子成了一种见证。这幢英国乡村风格住宅建于1925年,南立面红瓦坡顶,在西侧一面一直下复到底层窗口,形成重檐格局,东侧两层退成阳台,屋面上架设栅式老虎天窗,西侧入口有门廊,单扇木门,有清水砖筑门拱,门廊水泥顶,用一对牛腿支撑,两侧墙角有齿状仿古装饰。如今,建筑物的外墙上爬满了绿色藤蔓,生气勃勃的,似乎在顽强地与岁月抗争。屋顶上的烟囱依旧挺立,残留着没落贵族的傲气。进门后,依稀可见由大块圆石筑成的墙角,有着精致雕花的楼梯,架空地面铺设的细木条地板,透露出曾经的风华。住宅花园宽敞,草坪平展,佳木葱茏,在草坪一侧还有网球场、小型游泳池等。





在外国弄堂里有一幢很大的别墅,红瓦,裸露的木框架,沿街的门牌号是新华路315号。据说那是昔日石油大王儿子的婚房,也是当年新华路上最豪华的一幢花园洋房。这是一幢建于1930年的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双陡坡红瓦屋顶,有较大的出檐。外墙立面上部为白色水泥拉毛墙面,下部为红砖墙,清丽简洁。南立面中部前出,山墙露黑色木构架。木头门窗选用带有疖疤的木料,保留粗糙的釜凿痕迹,部分外墙立面转角砌隅石,给人原始质朴之感。二楼正中朝南有外阳台,用缸砖铺地,外围铸铁栅栏,北侧有露台。楼前有大片绿茵的草坪,四周绿树红花环绕。上海解放后,这幢花园住宅曾用作上海市第一商业局疗养院,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办公楼。





外国弄堂内的329弄32号乙是一幢建于1925年的英式花园住宅,有着较陡的双坡红瓦屋面,联排式砖砌烟囱,清水红砖墙面。北入口门廊采用西方古典式样,两边各有一根塔司干立柱,门廊顶层饰有宝瓶栏杆,两侧两层有多边形城堡塔楼造型。屋前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绿草如茵,巨木如盖。花园里有一株200年历史的广玉兰,春天来临时,树上开满了雪白的花朵,淡淡的花香在弄堂里飘散开来。这幢住宅在1936至1947年期间为瑞典驻沪总领事官邸。解放前夕,此建筑曾转卖给盛宣怀家族,至今盛家尚有后裔居住在该住宅内。









一幢被叫做“蛋糕”的房子

新华路329弄36号坐落着一幢叫“蛋糕”的房子。这是沪上少有乃至全国独一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由内外两层承重砖柱组成圆形排架,因其形似蛋糕而得名。这幢房子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外露,红砖坪清水勾缝。缓坡屋面盖西班牙圆筒瓦,下为木基层、木屋架。住宅外墙面结构外露,梁、柱均为白色,紫红色泰山面砖贴面,白水泥勾缝,前后大门两侧均用玻璃砖砌筑。圆形平面的内圈为客厅,铺白色大理石地面,客厅中央有一大理石铺砌的欧式喷水小池,相对应的顶棚有一盏玻璃吊灯。外圈空间分割为起居室、餐厅、书房及辅助用房。由中心客厅可进入外圈各房间。硬木带纹地板,并用玻璃砖隔断。整座建筑新颖奇特,装修豪华,别致的尖拱烟囱曾飘出袅袅炊烟。这幢蛋糕房子曾是西班牙公使官邸,后为曾任同济大学校长的著名民主人士周均时购得。周先生因主张和平而被投入监狱,于1949年5月在重庆被蒋介石逮捕,囚禁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同年11月27日殉难,年仅58岁。如今这幢建筑属于旅居海外的周均时的女儿。上世纪50年代初好客的主人常常在里面举办提供茶点的聚会,所以,客人和邻居便戏称之为“蛋糕房子”。这是关于“蛋糕房子”的第二个版本了。两个说法都有道理,也许,两者的结合更符合这幢房子的命名吧。


    关注 山阳学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